这位孙氏是谁呢?
《明史》列传中是这样介绍的: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宣宗即位,封贵妃。
这样看似乎也没有多大问题吧?但其中的问题也还是有的。
孙氏自幼入宫,她是怎么进来的呢?是在不断的进言下进来的,他们献女或许是想博得一份富贵,但正巧他们成功。嗯,也没有那么成功——
宣宗自幼得他的皇祖父朱棣看重,大家都是知道他的前途无量,有人想要拼一把也是情有可原。而年纪尚小的小男孩,忽然得了一个漂亮的女孩作为玩伴,青梅竹马,怎么可能不上心?所以哪怕后来是素有贤名的胡善祥胡皇后是他的元后,但他最为宠爱的依旧是孙贵妃。
但是很明显,这两人中,或许胡皇后不得宣宗喜爱,但明显她的能力更为出色。
其实从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胡皇后,都是才识能力无一不出色的贤后,孙皇后放在一起和她们相比较,都是折辱了她们。】
朱棣先是对朱瞻基的简单介绍满意不少,看来在玉不识的眼里,他的这位好太孙能力还是很过的去的。不过听到后面,他就忍不住微微皱起眉头了。
现在孙氏早已入宫作伴,大家也都是有种心照不宣在。现在听着玉不识的话,似乎这个孩子不大合适?
朱棣眉毛微扬,他是听说这个孩子,当然,只是听自己的皇后提起过,这些都是太子妃张氏操办的。
而听到后面,朱棣立刻能够明白玉不识接下去会说些什么。
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作为一国之母,你或许可以不够好看,但能力必须足够。继任者的选择也是一样,都必须是慎之又慎的。
而看着朱祁镇在玉不识的口中似乎没有什么好话,这很明显也是受到了自家父母的影响。
朱棣下意识地就排除了自己的好皇孙,而是想到了孙氏。想来也是受着母亲的影响吧。还是有些问题的。
他一边为听到了自己皇后和母后的称赞而开心,一边又为自己皇孙的选择而烦心。
朱棣看向了朱瞻基:“这个孙氏……”
他微微皱眉,这样直接评价一个女娘似乎不大好,但他还是接着说、提点了自己的黄孙几句:“你很喜欢她?有时候你的选择不能看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是要看合适不合适。”
少年也清楚的听明白了玉不识的隐含意思,孙氏似乎不大合适成为一国之母。
他回想起长相漂亮、性格烂漫的孙氏,脸上却是丝毫情绪不露:“孙儿知晓。”
而朱棣听到朱瞻基对孙氏的偏爱,忍不住无语,他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孙儿是这样不顾礼法的痴情人?无过废后?虽然是找了个理由找补,但明显还是偏心啊!
朱瞻基听着玉不识的介绍,心里猛地一沉。
这些都是未来他会做的事情吗?首先明确的一点是,朱祁镇肯定是不适合当皇帝了。
他心里默默想着皇祖父的话,喜欢和选择不是同一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