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刺史和太守们也纷纷效仿,私自增加额外的调拨份额,使得百姓负担日益沉重,苦不堪言,民怨沸腾。
除此之外,汉灵帝还颁布了一项严苛的规定:凡是刺史、太守以及被举荐为茂才、孝廉的官员,在升迁调任之时,都必须向朝廷交纳一笔数额不菲的“助军修宫钱”。
其中,那些即将赴任大郡的官员更是需要交纳高达两三千万钱的巨款。而且,新官在上任之前,首先得前往西园与相关人员议定交钱的具体数目。
待到上任之时,必须如数交清款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些官员由于实在无力凑齐这笔巨额钱款,最终走投无路,只能选择以自杀来了结此生。
正因如此,每当新任官员走马上任之后,为了弥补自己先前交纳的巨额费用,必然会不择手段地对当地百姓进行疯狂搜刮,拼命聚敛财富。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对汉灵帝的统治愈发不满。
这些举动毫无疑问地给百姓们带来了更为沉重的负担。就在黄巾起义刚刚平息不久之后,本应让民众得以喘息、休养生息的汉灵帝,不仅没有采取任何有利于民生恢复的政策,反而变本加厉地再次下令征收赋税。
这道政令一经颁布,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地区的百姓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暴政。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二月,春寒料峭,但压在百姓身上的重担却如千斤巨石般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他们再也无法忍受这无尽的剥削与压迫,纷纷揭竿而起。
一时间,起义之火迅速蔓延开来,从西边的益州(现今的四川、贵州以及云南北部等地)一直烧到了南边的交趾(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在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上,更是涌现出了诸如有山、黄龙等众多义军势力。这些义军队伍规模不一,其中势力较大的拥有士兵二万至三万人之多,而规模稍小一些的也能召集六千至七千人左右。
后来,青州地区的黄巾军人数竟然超过了一百万,其声威之浩荡令人咋舌;与此同时,黑山军也不甘示弱,发展壮大到了上十数万之众。
这些义军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气势磅礴地攻打各个郡县。他们所过之处,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官吏们皆被诛杀殆尽。
义军的声势越来越浩大,此起彼伏,彼此呼应,仿佛星星之火已然汇聚成了熊熊燃烧的燎原烈焰,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整个天下。
而此时尝到甜头的汉灵帝,被贪婪蒙蔽了双眼,一心只想继续从天下百姓身上搜刮财富。于是,他下达命令让臣子们在西园建造一座名为万金堂的奢华建筑,并将原本由司农掌管、用于国家建设和救济灾民的大量财物及金钱统统转移到这座堂内,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