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闹剧(2 / 2)

利用寒门士子内心的恐慌与焦虑,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美丽幻想,诱使他们上钩。

圣贤书敌不过“押题秘术”,而佛像沦为知识贩子的展台。

寒门士子的青云路,终究成了神棍与秃驴的饕餮盛宴。

林向安顿时觉得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原本的期待与耐性也在这一刻彻底消磨殆尽。

不想再浪费时间于此,便转向身旁的杨辉与孙文石,声音清淡却透着几分决然:“我不听了,打算走了,你俩呢?”

杨辉似乎有些不舍,脸上掩不住的失望与犹豫让他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他微微撇了撇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我还在听一听。”

声音低沉,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安慰自己,想等到最后一刻,或许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孙文石却没那么犹豫,他摇了摇头,轻轻哼了一声,声音低沉却带着不满:“我也在留会,看看他们到底要干嘛!”

林向安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并未多说什么。

他扫了一眼讲台上的几个人,看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虚伪的笑容,一种令人作呕的滑稽感油然而生。

就在他起身的瞬间,突然有人出声制止了他,声音带着一丝急切与不耐。

“哎,兄台,你别站着,挡住了!”

林向安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些渴望的书生身上。

他们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拼命往前凑,眼神里没有一丝理性,只有对“技巧”的渴望。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就在这种氛围下,林向安的心情越发清冷,勾起疏离地笑容,轻声解释:“不好意思,在下身体欠佳,有点内急,想出去,麻烦借过一下。”

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冷漠。

听到他的话,那些围观的书生便纷纷挪开了一些地方,虽然心中依旧渴望着讲台上的内容,但出于礼貌,他们让开了道路。

林向安毫不留恋地离开了。

一走出门口,便看到站在门外等候的王和信。

王和信见他从讲学场地出来,愣了一下,目光迅速扫过林向安的脸庞,发现他的神色冷淡,便眉头微微一挑,疑惑地问道:“向安,结束了?怎么就你一人?”

“还没结束,我不想听了,便先出来了。阿远呢?”

“他挤进去了。”

王和信摇了摇头,表情显得有些困惑,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与关切,小声地问道:“那周举人讲的不好吗?”

在王和信的心里,林向安一直是个认真好学的人,这样的讲学场合,他突然离开,极有可能是因为讲解内容,没有达到他期望的标准。

林向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轻描淡写地解释。

“并不是,只是他讲的对我没有多大的用处罢了。”

所谓的答题技巧,他也能总结出一大堆。这个阶段,林向安需要的是深入理解,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引经据典,举一反三。

看起来是文科范畴,其实也有理科的推理逻辑。

古人文字表达含蓄委婉,从不同的角度都能解释,只要你能引经据典证明观点即可。

八股文只是一种文体,可以说很死板,但也可以很灵活。

关键在于个人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技巧只是手段,真正的根本在于思考。

“那你现在回去吗?我陪你一起。”

林向安轻轻笑了笑,目光柔和地看着王和信,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

“没事,我自己去走走,你等阿远吧。”

王和信看着他,略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便目送林向安独自走远。

想着既然出来了,林向安便没有急着回去,就在周围走走。

路上突然注意到正殿回廊、禅房外墙上有许多诗词,突然看到一句诗,便停驻下来,慢慢欣赏。

虽然没有留名字,但诗词背后,能将人的思想情绪体现的淋漓尽致。

寺内墙壁题密如麻,墨痕层叠。

比如与科举抱负与西湖胜景结合的诗句:

湖光借我三分碧,文气冲开九霄云。

待到桂香飘八月,昭庆壁上留魁名。

也有书生重游昭庆寺,见墙壁新刷,怅然记道:

旧日题诗壁,今作雪白纸。

墨魂化烟雨,空对西湖水。

还有残缺补上句内容:

十年题壁皆幻影,留与沙门扫旧尘。

【这几首诗是历史书籍中,被传下来的。】

......

这些诗句里,最多的是和科举相关,有考试前有感而悟,也有落第者重游所作,亦有讽刺科举,也是科场失利者,看着这些诗词,仿佛认识了他们。

或喜或悲,或愤怒或无奈。

诉说着自己心里真实的声音。

“林施主,可想题诗?”

林向安听到声音,望了过去,原来是那天引他们进来的小和尚慧明。

轻轻双手合十,与对方打了个招呼。

“慧明小师父,这墙上的诗词可随意写吗?”

“林施主,您是第一次来赶考,可能不熟悉这墙壁题词。这些都是过往士子在上面题词,在西湖一带非常盛行。以昭庆寺为核心,但岳庙、苏堤等名胜的墙壁、石壁乃至亭柱也常被题诗。”

慧明给林向安解释西湖题壁文化。

“一到乡试前一两个月,就会自发形成西湖题壁赛,许多士子、文人墨客都会在上面题诗,广为流传的会被人记载,刊登出来。林施主若是有兴趣,不妨一试。”

原来如此,上次和孙文石、杨辉逛西湖时,就有关注到,还以为是商铺等请人写的。

如今看来,是自发形成的,有点类似热搜话题打卡。

朗朗上口,经典的诗句,就会快速传播。

“这墙壁位置有限,会不会题不下?”

林向安将心中的疑惑问出来。

慧明微微一笑,温和地说道,“每年寺庙的墙壁都会定期粉刷,其他地方相关人也会清理。若是都写满了,若才华过人,也可直覆盖一些粗鄙的诗词。”

“多谢小师父指点,既然是西湖题壁赛,可有评审?”

“这会题壁上的诗词,以游客、考生、百姓会以传抄次数和口碑为评判标准,当然偶尔也会得到名士点评。”

有点意思,一旦有了热度,会被各方追捧。

那么题诗词的人,名声就别传播出去了。

想来身价能迅速提升,才华被人赏识,极可能得到贵人赞助。

“难怪西湖的文人多,大家喜爱这个地方。”

林向安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人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诗景交融,给西湖增加了浓浓的历史文化。

题壁文化提升西湖知名度,游客、文人才子等慕名而来,增加人流量。

寺庙靠“诗壁”吸引香客,酒楼推出“诗壁套餐”,形成完整的诗壁产业链。

而书商将热门题诗汇编成《西湖题壁集》,高价售卖。

诗词爆火后,可能达官贵人相中,被聘为幕僚或私塾先生,也能脱离科举苦海。

林向安不得不感慨,这西湖的科举文化产业,真是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给读书人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成为了读书人中的心头好。

最新小说: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 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 流氓老师 都重生了谁还正经创业啊 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始皇弟 斗罗:绝世之邪魇魔神 隋唐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