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声号炮响起,贡院大门开启,考生们依次点名、搜检后入场。
然而,面对这乌压压的长队,林向安实在不对核检的效率抱有太多期待,估摸着,等轮到他们进考场,恐怕已是傍晚时分。
天色渐暗,终于轮到了他们一行人。
官吏手持名册,依次唱名,五人高声应答,出示浮票(临时身份凭证),核对姓名、籍贯、三代履历后,确认无误后加盖“验讫”章,方得以入内。
进入第一道仪门后,便是对携带物品的详细搜检。
官吏逐一检查考篮、笔墨、食物(如馒头、糕点)、被褥、木炭、水壶等。
林向安这次带了小米、切碎的腊肉丁、咸菜、豆角、馒头等食物,尽量确保三天内吃得顺口些。
检查无误后,考生们领取“照入笺”,准备进入下一道关卡。
来到第二道仪门,考生需提交照入笺,随后接受更为严格的身体检查。
这次的搜检格外严苛,可谓有辱斯文。
上到耳洞,下至谷道,从头顶到脚底,每一寸都不放过。
衣衫、鞋袜逐一查验,防止有人夹带作弊的字条。
林向安面无表情,心中却不免暗自叹息:无论如何,这一回一定要好好考,不然落榜后,再考还得受这些屈辱。
穿戴整齐后,林向安默默接过官吏递来的考生守则小册子,随后领取空白试卷,并进行号舍抽签。
贡院考生众多,号舍编号是按照《千字文》排序。
林向安抽到的编号是玄字十号,领取号码牌。
同时官吏在号簿(考生名册)上登记其姓名与对应编号。
这才通往第三道龙门,正式步入贡院内部。
考生按照抽签的号码牌寻找自己的号舍。
浙江贡院依照各府、州分区编排。
号舍呈“南北向”排列,每排数十间,以狭窄的巷道相隔。
整体布局宛若一条条深巷,因此这些考房也被称为“号巷”。
号舍位置不同,环境也有天壤之别。
靠墙的号舍相对遮风避雨。
巷道中央的号舍则容易遭受烈日暴晒。
最糟糕的莫过于靠近粪桶的号舍,不仅空气污浊,还招惹苍蝇蚊虫,一般人难以忍受。
进入号舍前,还得面临一次检查。
号军(监考兵丁)再次检查考篮、笔墨等物品,确认无夹带。
同时核对试卷封面的“浮票”与号舍编号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这才将考生放行。
这次检查结束,浮票便收上去,由贡院收存,归入号簿,作为后续处理舞弊案的依据。
同时领取空白试卷和草稿纸,这才进入号舍。
玄字十号位于巷道中央,虽避不开日晒,但林向安带了门帘,正好派上用场,可稍作遮挡。
进入号舍后,林向安第一时间将试卷纸和草稿纸放进卷袋里,保存好。
然后从考篮内取出油布,熟练地搭在屋顶,防备突如其来的雨水。
随后又将门帘挂好,只遮住上半部分,既挡阳光,又不影响通风。
安置妥当后,林向安将随身物品一一取出,依次摆放。
号舍墙面留有凹槽,正好可以放置油灯和食物。
室内两块木板,一块为桌,一块为椅,夜间拼合便成了狭窄的卧榻。
角落里的便桶,是考生三日内唯一的如厕之所。
整理完毕,林向安终于松了一口气,坐下来歇息片刻。
考场内静谧压抑,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
没多久,便听到一阵鼓声,紧接着贡院大门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