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便在镇上找了间客栈落脚,准备休整一夜,再继续行程。
因为白天遇到了陈麻子的事,林向安夜里格外警惕。
他与林远、王和智共挤一间屋子。
夜深后,他闭目养神,却不敢睡得太沉,耳边始终留意着外面的动静。
幸好,这一夜平安无事。
第二日天刚亮,众人便早早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一路快马疾行,当天傍晚便抵达湖州府。
赵家镖局的人送达后,另外派了一队人护送他们回乌程县,言明是谢云的吩咐。
林向安知道这是保护他,并未推辞。
在湖州府休息一夜,随后一早便出城门,一行人策马疾行。
没有镖局的货物后,行车速度更快了。
当天申时,便行至乌程县地界。
不多时,便见前方官道旁聚了一队人,隐约可见旌旗招展,气势不凡。
刘文昌遥望前方,转头对林向安和段昊初说道:
“向安、子宴,我提前写信通知了我爹,他带人来迎你们了。”
举人回乡,按惯例需提前告知当地知县。
由知县组织士绅迎接,以示礼遇。
举人虽无官职,但因具备候补官员资格,县令需以平礼相待,这正是“士大夫共治天下”意识形态的体现。
林向安并未主动通知此事,但刘文昌与段昊初皆与家中通了信。
知县得知归期,便提前安排了迎接仪仗。
待靠近些,众人这才看清,前来迎接的不仅有刘知县本人。
还有段主簿、张县丞、典史、周教谕、徐山长,还有两位本地颇具声望的乡绅,以及当地大族的代表。
除此之外,本县在籍举人、部分生员,也闻讯赶来,队伍比往常迎接举人的场面更为壮观。
林向安见状,立刻整理好身上的青色圆领绸衫,扶正方巾,理了理衣襟,才稳步走下马车。
与段昊初并肩而行,朝着迎接队伍走去。
杨辉、孙文石、刘文昌等人紧随其后。
走近后,林向安心中不禁暗叹,这阵仗未免也太隆重了。
看到这一幕,瞬间理解大家为何爱考公了。
刘知县率先迎上来,先是郑重地向林向安拱手一揖,随后又向段昊初行礼,满面喜色地说道:
“两位少孝廉,恭喜高中!此乃大喜之事,实在可贺!今日能亲迎二位英才归乡,乃是我乌程百年之幸!”
他早早收到了儿子刘文昌的书信,得知几人归来的确切时间。
便派人传讯驿站,以确保迎接无误。
今年县中一共出了四名举人,已是难得的盛事。
更何况,林向安年纪轻轻便金榜题名,又与他有些私交;再加上段昊初这位贤侄同样高中,自是值得亲自带人相迎。
沿途早已洒扫一新,衙门还特意安排了差役敲锣打鼓,与当地百姓共享这份荣耀。
林向安与段昊初连忙拱手回礼,异口同声道:
“晚生多谢县尊厚爱。”
刘知县身旁的众人也纷纷上前道贺,一时间称呼繁杂。
林向安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索性学着段昊初的模样,见礼应答。
毕竟,这种场合的应酬,段昊初定比他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