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化输出的活儿,可真不是人干的!
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脸上堆满了“包您满意”的职业假笑:“使节大人请讲,只要我李某人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个……李大人,您刚才说,这烧纸钱,是给祖先送钱,那……他们在那边,用的是什么钱?跟咱们大明的一样吗?要是他们不用这个钱,那咱们烧的这些,岂不是……白烧了?”外国使节乙一脸认真地问道,那表情,就像是在探讨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李明顿时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没一屁股坐地上。
他万万没想到,这哥们儿的脑回路如此清奇,竟然能想到这么“深奥”的问题!
这要是回答不好,别说新礼仪推广了,恐怕连大明的国际形象都要受损!
“咳咳……”李明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使节大人,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嗯,创意!”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疯狂地搜索着“救命稻草”。
“这个嘛……关于‘那边’用什么钱,其实,我们大明的老祖宗们,早就已经考虑到了。他们认为,心诚则灵,只要咱们心意到了,祖先们自然会收到。至于他们具体怎么用,那就不是咱们凡人能操心的了。”李明灵机一动,搬出了“心诚则灵”这套万能说辞。
“哦……”外国使节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是被李明的解释说服了。
李明见状,暗暗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把这哥们儿给忽悠过去了!
就在这时,宫廷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呼声,声音之大,震耳欲聋,连使馆里的花草都跟着颤抖起来。
“报!李大人,大喜啊!新礼仪在宫廷里全面推行成功了!皇上龙颜大悦,特地赏赐您黄金万两,绸缎百匹,还封您为‘礼仪革新大使’,让您继续为大明的礼仪事业发光发热!”一位小太监兴冲冲地跑来报喜,那声音,比唱戏的还高亢。
李明一听,顿时乐开了花,心想:这下可真是“双喜临门”啊!
不仅搞定了外国使节,还得到了皇上的赏识,这“穿越者”的事业,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他转过头,对外国使节乙说道:“使节大人,您看,这就是咱们大明新礼仪的魅力!它不仅能让咱们的宫廷焕然一新,还能让咱们的国际关系更上一层楼!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外国使节乙连连点头,竖起了大拇指:“李大人,您真是太厉害了!我佩服!佩服!”
李明得意地笑了笑,心想:这下,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随着外国使节的认可,宫廷内外对新礼仪的质疑声也逐渐平息,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们,也纷纷加入了支持新礼仪的行列。
新礼仪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宫廷的每一个角落。
宫廷日常活动中,无论是官员们之间的问候、请安,还是宫女太监们的行走、站立,都严格按照新礼仪的规定执行,一丝不苟,井然有序。
大型宴会上,乐声悠扬,舞姿翩翩,宾客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庄重。
外交场合,大明的官员们更是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使节,展现了大国的风范和气度。
整个宫廷,仿佛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焕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李明,这位礼仪改革的灵魂人物,也因此成为了宫廷中备受尊敬的存在。
他的名字,在宫廷内外传颂,成为了一个传奇。
然而,李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他深知,礼仪改革只是他“以智改元”计划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
他站在皇宫的高墙上,眺望着远方,眼神坚定而深邃。
他看到,远处的农田里,农民们正弯着腰,辛勤地劳作着。
他们使用的,仍然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下,收成微薄。
“民以食为天,若要保证大明长盛,需先让百姓丰衣足食”他喃喃自语,
“来人”他忽然转身,对着身后的空气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