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浑水摸鱼(1 / 2)

在一间略显昏暗的办公室里,微黄的灯光恰似一位已然疲惫到极点的战士,散发着微弱且飘忽的光芒。

像是在有气无力地挣扎着,试图竭尽全力驱散四周那如铅般沉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凝重气氛。

然而终究是回天乏术,力不从心。

四周的墙壁在这昏黄且摇曳不定的光影里,显得愈发深沉,仿佛隐匿着无数不为人知、神秘莫测的秘密,让人忍不住心生寒意。

就在刚刚,我军那份精心策划、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行军路线,已经以电报的形式,精准无误地发送给了古寿三与姜无发。

一场如暗流般涌动、充满了未知与惊险、扣人心弦的较量,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之中缓缓拉开了沉重的帷幕。

姜无发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那办公桌在昏暗中宛如一座坚固而沉重的堡垒,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他的脸色凝重得仿佛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无比的决绝,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艰难抉择。

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行动的重要性犹如千钧一发,稍有差池便可能万劫不复。

这不仅关乎着科学考察队能否安全通过这片危机四伏、处处隐藏着危险的区域;

更进而关系到华夏能不能抢在俄曼瑞克之前研制出蘑菇弹。

这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赛跑,容不得丝毫差错。

经过片刻紧张而激烈的思索后,他迅速拿起纸笔,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笔下的字迹刚劲有力,犹如他此刻坚定不移的决心,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着他对这次行动的高度重视与全力以赴的信念。

写好后,他迫不及待地将电报发送出去,那电报的字符顺着电流风驰电掣般传向远方,带着不容置疑、不容拒绝的命令:

要求古寿三务必全力配合行动,把沿途的部队往后撤至少五公里,为考察队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为这场意义重大的行动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隐蔽得如同神秘洞穴般的指挥部里,古寿三正坐在椅子上。

他两条眉毛紧紧地纠结在一起,恰似两座拧巴得不成样子的山峰,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纠结与矛盾都锁在这紧皱的眉头里。

他手里紧紧握着那封电报,那小小的纸张此刻在他手中仿佛重逾千斤,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各种复杂的滋味交织在一起,混乱得如同一团乱麻。

原本,他心里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暗自想着借着这个天赐良机,随便找个莫须有的罪名,一举拿下这支满载珍贵蘑菇弹技术资料的考察队。

在他心中,这成功的果实就像是通往升职之路的一块巨大踏板,只要踩上去,就能平步青云,重回往日那风光无限、众人敬仰的辉煌时刻。

近来他麾下的部队,与解放军的交手战绩实在是惨不忍睹,那是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士气低落,让他在上级面前抬不起头来。

几个月前冯迟和秦忠冷的“叛逃”事件,更是犹如雪上加霜,让古寿三的处境愈发艰难,几乎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因此,古寿三急于立功,迫切想要通过这次机会挽回自己在姜无发心中的地位,重新获得信任与重用。

“要是没有这封电报,等我成功拿到技术资料和技术人员,送给恩师,恩师肯定会大大夸奖我,说不定还能让我重新找回以前的风光。

到时候,我在这军队里的地位必定稳固如山,那些曾经看轻我的人都得对我刮目相看。”

古寿三在心里暗自嘀咕着,眼神里闪烁着贪婪与渴望的光芒,那对嘉奖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烧的大火,将他的内心炙烤得火热。

他甚至激动得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而沉重,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荣耀之巅,接受众人欢呼与敬仰的模样。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得意又贪婪的笑容。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冷刺骨的水,“哗啦”一声无情地将他从美梦中狠狠浇醒——电报已经清晰地摆在眼前。

此时的他陷入了两难的绝境,如果不按照姜无发的要求调动兵力,那就等同于公开违抗命令,这可怕的后果犹如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实在不敢去细想。

就在他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这两难的处境里犹豫不决、烦躁不安的时候,一个参谋小心翼翼地踱步过来,微微弯着腰,活像一只受惊的鹌鹑。

他凑到古寿三耳边,小声地提出了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主意:

“古大人,咱们能不能把他们的行军路线透露给俄曼瑞克人,让他们派飞机来轰炸?”

这话一出口,古寿三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宛如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他想都没想,直接用力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果断与凶狠,仿佛那一瞬间变成了一只警惕的恶狼,拒绝了这个看似诱人却充满风险的提议:

“咱们的目的是利用这支考察队,可不是毁掉它。毁掉的话,咱们失去的更多。”

古寿三再次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整个办公室安静得如同死寂的深渊,只能听见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仿佛在无情地催促着他做出决定。

他下意识地拿起桌上的茶杯,用盖子轻轻拨弄着水面上漂浮的茶叶,那些茶叶在水面上无规则地打着转儿,恰似他此刻杂乱无章的思绪。

每个念头刚在脑袋里一闪现,就又马上被他自己果断地否定了。

就在这僵持不下、令人窒息的时刻,一个参谋像是突然被闪电击中一般,猛地想起了什么,急忙凑到古寿三跟前提醒说:

“古大人,有些部队,名义上是归咱们管,可实际上咱们指挥不了。”

这句话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古寿三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就好像在无尽的黑暗里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光亮,仿佛瞬间找到了能解开眼前这道难题的钥匙。

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笑容,悄然爬上了他的嘴角。

“你是说,马青和马宁的部队?”

古寿三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从幽深的古井中传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参谋赶忙用力点头,脑袋点得如同捣蒜一般,眼神中满是期待,似乎希望自己的这个提议能得到古寿三的认可。

那眼神里闪烁的光芒,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渴望着能借此机会改变些什么。

就在这简短的问答之间,指挥部里的气氛愈发微妙起来。

原本安静的空间里,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暗流在悄然涌动。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正如同黑暗中慢慢孵化的毒瘤,在他们这悄声的对话里,开始缓缓地酝酿着。

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似乎在为这个尚未成型的阴谋添砖加瓦。

说起这闻名遐迩的“二马”,在这片土地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们就像是两颗闪耀却又带着危险气息的星辰,在马家军的天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马青,宛如一头威风凛凛的猛虎,雄踞在青海和甘肃那广袤的土地上。

这片大地在他的统治下,仿佛都带着一种野性的力量。

他手下牢牢掌管着c82军、c129军等诸多部队,这些部队犹如他锋利的爪牙,让他的兵力雄厚得令人咋舌。

那整齐排列的军队,精良的装备,强大的阵容,如同钢铁铸就的长城,让他在西北大地上的地位坚如磐石。

而马宁,则像是一条潜伏在宁夏的恶蛟,稳稳地镇守着一方土地。

他盘踞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如同恶蛟深藏于渊,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汹涌。

他手中握着c128军、c11军、c81军等部队,这些部队是他称霸一方的底气。

凭借着这些力量,他在宁夏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得令人敬畏的军事势力。

周围的人对他都心存忌惮,轻易不敢招惹,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这条隐藏在暗处的恶蛟,引来灭顶之灾。

马家军的来历,得从清朝末年说起。

那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清政府忙着去镇压,根本没精力管别的事儿。

马家的后人可机灵了,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像狡猾的饿狼一样,在西北地区这片乱糟糟的土地上,靠着心狠手辣和权谋手段,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

他们在充满血腥风雨的环境里崛起,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成了西北地区一股不能轻视的军事力量。

后来辛亥革命的浪潮在全国涌起,可马家军在西北地区还是牢牢地维持着他们的统治地位。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这股势力渐渐分成了两个主要派别,一个是以青海为根据地的马青这一派,另一个是盘踞在宁夏的马宁那一派。

这两派虽说都属于马家军,但心里各有各的想法,为了自己的利益,明里暗里地争斗不休。

1936年,红军长征告捷。

彼时,陕北红军欲求更强助力,决然西进。

然前路之上,横亘着一大障碍——西北马家军。

同年十月,西路军处装备困乏之境,仍怀坚定信念,无畏向西北挺进。

其若利刃,疾插河西走廊,连克此域诸要城。

西路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当地百姓衷心拥戴,民众纷纷资以物资、援以助力,盼此正义之师能带来和平与希望。

然战线渐推,西路军所遇困难日显,补给难题渐成制约之关键。

后方补给难继,战士于战斗中物资愈发匮乏,处境愈艰。

1936年十一月,马家军趁西路军补给维艰、兵力分散之际,猝然发动猛攻。

刹那间,战火纷飞,喊杀声震于天际。

马家军骑兵凭高机动性,如鬼魅般穿梭于西路军阵营。

红九军首当其冲,遭沉重打击,因马家军骑兵迅猛攻击,折损兵力逾三成,多名军师级高阶大将于此惨烈之战中壮烈捐躯。

其鲜血洒于西北大地,染红往昔宁静之土。

至1937年一月初,马家军再施强攻,如恶狼扑食,对西路军攻击更烈。

此次,西路军承压甚巨,又有三千余英勇将士于枪林弹雨中奋力抵抗,终不幸牺牲。

彼等以生命扞卫信仰,谱写着一曲曲悲壮战歌。

历经四个多月苦战,西路军遭受重创。

最新小说: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被女知青抛弃后,我靠打猎走上人生巅峰 夜幕无梦 系统,你给我拿错剧本了 1秒1抽卡,我直接强无敌 寒门枭主 我还有未来吗? 美食:ktv卖饭?我真的很正经 被病娇财阀老婆绑走,我笑哭了 默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