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打上几场败仗,届时传出,京卫武学出来的,个个都是脓包的流言。岂不是连咱们府上都要受牵连?”
“陛下让于侍郎重办武学,于侍郎觉的的到时候,谁会来担这个罪名?”
镇远侯顾兴祖眼睛一亮。
安乡伯张安更是拍手大赞:
“是这么个理儿。到时候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天下唾骂,可就得不偿失了。”
“成例虽旧,可好在没出过岔子。要是大变,一旦迈的步子大了,扯着蛋可就不好了。”
于谦依旧觑着眼:“诸位可说完了?”
如此冷漠的眼神和态度,瞬间点燃三人怒火,安乡伯甚至直接开口嚷道:
“于谦,难道你真如王千之说的那般,想要桃李满天下不成?”
镇远侯顾兴祖冷哼一声:“于侍郎所谋甚大啊!”
保定伯梁珤面色也不好看,之前一番侃侃长论,本是发自肺腑,他以为于谦即便是不认同,也会深深思虑一番。
哪知于谦竟是这般态度。
于是他当即往边上一闪,给安乡伯张安留出位置。
安乡伯张安果然向前一步,贴着于谦的脸,一字一句:“于谦,你莫要不识好歹。”
于谦却突然面带苦色,哀哀一叹道:
“我不知三位究竟有没有细观条目?是你们只是粗略看了几条,还是听人刻意歪曲解读?”
“陛下已经下了旨意,武学重办,已成定局。至于是否会依循旧例,三位自当心中明白。于某人承了陛下交给的这份差事,自然竭尽所能,办好这武学。”
“现如今,外面所传,都是对条目中只言片语歪曲解读。今日朝堂之上所闻是如此,刚刚听得三位所言,亦是如此。”
“既然所有人都没有了解这些条目真正包涵的意义所在,便是于某这个总理此事之人的罪过。”
“陛下要我择其简明扼要,呈上御前。”
“诸位若有不明白的,何不登门亲自询问?”
“诸位都是累家贵胄之族,担着承继先祖荣光,荫庇后辈长耀的大干系。想来没人不愿家族长荣百世,后辈人才倍出。”
“重办武学,乃是陛下一力推行之大政,奏禀武学更名,就是要正名,这武学乃是天下武事最高学府。”
“诸位觉得,有了这个名头之后。武学既是陛下推行之政,陛下要是遴选人才委以重任,会不会武学学员首当其冲?”
“这武学中,成绩优异者,会不会被陛下最先记住姓名?”
“进学虽苦,但若是有成,收效却大。”
“至于诸位担心的那些遴选的平民子弟的名额,他们并不算是正式学员,其实只是充作陪练。比之世家书童而已。”
“难道诸位觉得,于某人会真的将他们与诸位后辈相提并论?”
“诸位若是不信,也可择良才推举入学,只要通过遴选,亦能入学充作陪读。“
“三位不解武学背后深意,实在令于某人唏嘘。”
“三位如此看我,想来其他爵爷定然也都以为于某人是要针对诸位府中晚辈。”
“苍天可鉴,于某人绝无此心!”
三人听完于谦诉苦,皆是一愣,这番说法他们的确没有想到。
难道于谦筹办武学所列条目,的确是因为自己没有领会其中意图?
如今听他这么一说,这武学不像是什么坏政?
难道真的误会他了?
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