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一把甩开蹦蹦跳跳的女儿,上前一步,刘妈妈识趣的松开董氏,退到董氏身后。
于谦上前扶住夫人,笑着道:
“二郎这般年纪,还是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能得中举人,咱们做父母的该高兴才是,夫人怎么还哭上了。”
“爹……娘……!”
于璚英声音哽咽着挤到跟前。
于谦哭笑不得,揉着女儿脑袋:“你怎么也哭上了!”
“我是替二哥高兴嘛!”
董氏此时已经平复了许多,看着手里的信:
“二郎信上说,这些年大郎到处搜集大家笔记注解,这回乡试,算是走了捷径,担心来年会试,不一定能中。”
于谦只是笑着摇头。
于璚英瘪着嘴道:“什么捷径不捷径的,大哥搜罗来的书籍,也是二哥一页页看过记下的,既然记下了,就是自己的,怎么就是捷径了。”
“你这丫头倒是看的明白,只是你二哥偏偏老实。”
“爹,你这是说我不老实喽……!”
“呃……!”
夫妻二人齐齐一滞,同声道:“这丫头……!”
于璚英却是不理,忙抢过母亲手中的信,自己美滋滋又看了一遍,见心中没提自己,嘴便撅了起来,只是也就片刻,便将这丝委屈抛诸脑后,复又蹦蹦跳跳起来。
可也就几个呼吸后,突然又一跺脚。
“呀!大哥怕是还不知道呢吧!可是大哥去打仗了,怎么才能通知到他!”
接着又一惊一乍道:“对了,朱骥总是能和大哥通信,我得去托他帮这个忙。”
董氏气的在她脑袋上敲了一下:
“怎么就想到他了,难道你爹还办不成么?”
“爹……!”
“朱骥比我去信来得快!”
“老爷……!”董氏皱眉。
于谦却是揉了揉女儿脑袋,笑着道:“夫人稍待!”
说着,便转到书案前,随手取来纸,展开在案上。
于璚英眼睛一亮,忙去研墨。
于谦便提笔、蘸墨,也不思考,俯下身子,立时就书。
等到一气呵成,顿笔。
于璚英早就迫不及待从书案上,两只手捏起,一边吹着气,一边看信上所写。
于谦笑道:“带上侍剑去找朱骥,让他帮着送到你大哥手上。”
董氏一急:“老爷……!”
于谦却是笑着扶住她,摇了摇头。
于璚英一把扯上小环,口中喊着‘侍剑姐姐’,早风一般没了影儿。
刘妈妈也是立即找了个托词,退出书房。
“老爷,英儿毕竟是女孩子,再说……”
董氏虽未往下说,但于谦却又怎么看不出夫人担心什么。
“夫人放心,我心里有数。”
“老爷这……是不是太草率了些?”
“我近来也正经看过那孩子,再说,他又是永清兄(吴宁)看着长大的。倒是夫人你,该选个日子,登门去见见这位朱家嫂嫂。”
“英儿还小,等过几年再说吧!”
于谦只是笑笑:
“你呀你……!那孩子我看着就很好,你可莫要乱琢磨。”
董氏却是话锋一转,问道:
“老爷,冕儿如今中了举,明春又要参加会试,是不是该让他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