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面前一溜排开的4辆长车厢货车,走到车身侧面看了看改装过的货厢内,所容纳的如同蜂巢般密集停放的无人机。
伸手检查无人机发射电击发线路的周正,随即听到了来到身旁的安德罗那熟悉的声音。
“我的人还从没用过这些东西,他们甚至都没接触过无人机,让炮兵直接操纵这东西真的好吗?我总有些担心这不靠谱。”
安德罗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部队到底是个啥水平,哪怕是最精锐、最有技术含量的炮兵和装甲兵,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技术人才。真实文化水平也就高中居多、大专都没多少的程度、
像炮兵领队埃玛尔上尉那种正经军校毕业,约等于本科文化水平的,安德罗手下算上他自己在内都是真没几个。
没办法,在教育水平就那样的非洲,这是普遍且广泛的情况。
不是安德罗一家如此,而是大家基本都这样,就博纳特那边的部队也不例外。
也正因如此,并不是质疑周正提出的作战计划的安德罗,却是很担心自己麾下部队对计划的执行能力。
让这些从没接触过无人机,且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士兵们来操纵无人机,安德罗总觉得可能会坏事。
然而周正却不这么认为,反观其表情还是与安德罗形成了截然反比的一脸自信满满,同时还伴随着为安德罗答疑解惑的悄然开口。
“没必要担心什么,这些无人机看着数量多,其实都是基本不需要什么操作只管按发射按钮就行的东西。”
“飞行参数是预装定的、打击坐标也是预设好的,剩下的只需要按下发射按钮把这玩意儿成群打出去,然后余下所有工作就都交给卫星定位导航就好,直到最终击中目标都不需要人再去管。”
“说白了,这东西的原理,就和博纳特对咱们使用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类似,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低,也非常适合你的部队。只不过比博纳特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更高端,不需要载机进行空中投射,而是本身就有动力源,自己能飞能滑翔,极限射程更是能上到2000公里。”
“......什,什么?两,两千公里?老天,周,你没开玩笑吧?这小东西能打两千公里?!这么远!?”
连上千公里射程的武器都没用过的安德罗,眼下突然听到面前这不起眼的小无人机能打两千公里远,整个人的表情几乎瞬间就进入了黑人问号脸加震惊的状态。
反观周正这边则仍是一本正经地在继续解说。
“嗯,理论极限射程是能上2000公里,只不过这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达成的,需要一定程度的战场环境适宜,比如说风速怎样、是否顺风飞行。”
“就我刚才跟你说的,这东西自带动力源能飞能滑翔,想打2000公里的极限射程,只要让它上升到足够的高度,然后用这大升阻比的翼面升力面积顺势往前滑翔飘就行。只要不是逆风飞行能连飞带飘,极限射程2000公里没什么问题,毕竟本身就是个不大的小玩意儿。”
能让周正如此出言介绍的武器,应该说还是挺有名气的,正是现如今名声大噪的伊朗制“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或者叫巡飞弹也可以。
正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未来科技给博纳特搞低技术含量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来方便这些没啥文化水平的老黑们快速上手、形成战斗力。
同理,我周正也能搞来类似的低技术含量,而且还比你那玩意儿威力更大、更好用的武器提供给安德罗,来让你博纳特和未来科技也尝尝挨炸的滋味儿。
大家都是投放发射后,无需人工干预控制的卫星精确制导,看看到底是你的滑翔炸弹厉害,还是我的波斯飞天小摩托牛逼。
周正很早以前就在盘算着有什么低技术含量、使用并不复杂,可以快速上手形成战斗力而且威力还足够可观的武器,是适合安德罗的部队现阶段使用的。
想来想去没想到别的,还是卫星制导这种发射后无需人去管的高性能武器最为适合。更复杂的使用方法和制导模式,安德罗麾下的部队现阶段也掌握不了,情况可以说和博纳特那边是一样样的。
手握着这张新到手底牌的周正,原本还在考虑在敌人不知情、无防备的情况下,什么时候把这张底牌打出去才最为适合、收效最大。
如今看来,这样的机会已经到来。
用巨大量波斯飞天小摩托把博纳特的机场扬了,给这老混蛋的空军给一锅端,在军事能力层面直接卸掉其最赖以仰仗的一条胳膊,这样的打击效果在周正看来就是很好且值得的。
好在伊朗人为了增强此种无人机的战场生存性与战斗力,已经捣鼓出了一整套成熟可靠的民用车辆改多联装车载机动发射方案。
9架见证者-136无人机,可以用3X3的布局方案,被全部塞进同一辆长货厢的货车里。合上车厢侧门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货车一辆,打开侧门直接就是机动发射车,还真就方便的不行。
带着4辆改装完毕、满载波斯飞天小摩托的货车上路出发,已经提前将老牙给到的打击坐标输入完毕,同时预装定设置好了各项飞行参数的周正,现在只剩下一件事还需要去做。
“长官,我们到了,就是这里。”
“嗯。”
从货车驾驶楼内一跃而出,拿起手中的平板电脑的周正,最后确认了一下电子地图上的位置。
区区340公里的图上直线距离,对于身后这36架见证者-136无人机来说完全不是事,再远5倍的距离都能飞得到。
有这东西在手,就目前的战场来看,已经是字面意思上能实现“全境打击”了。
最后确认完所有情况的周正没有再犹豫,转而向着身旁向自己汇报情况的埃玛尔上尉一声令下。
“动手吧!全部发射,一架不留。”
“是,长官。”
没有什么复杂的操作,只需要按按发射按钮,通过电击发导线把无人机发射出去就可以。
如此简单的傻瓜式操作,对于埃玛尔上尉手下这些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炮兵来说,完全是信手拈来之事。
咻——咻——
嗖嗖嗖——
呼啸间只见一架架采用火箭助推起飞的见证者-136无人机,被连续发射升空,直奔远方空域而去。
其中最后一架发射出去的无人机有所不同,是见证者-136无人机的变种侦察型号。
其上并未携带战斗部,而是安装了一台可远程回传视频信号的光电探头。
通俗点说,这实际上就是一枚不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控制,按照预设航路和卫星导航定位飞行的“侦察弹”罢了。
“行了,都打光了,立刻撤离转移!快!”
执行完机动发射程序后的周正立刻收队跑路,等到漫天飞舞的见证者-136无人机集群落下、展开轰炸时,敌人再想打击报复也已经找不到发射阵地,这就是优势。
坐在驾驶室里手握着平板电脑,正在返程之路上的周正倒是很期待。
经由侦察弹回传的满天小摩托乱飞的轰炸打击画面,又该得有多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