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怠慢的卡车司机也是逼迫自己强行冷静镇定下来,在耳边依然不断响起的剧烈爆炸声中,以握住方向盘的双手都止不住发抖的状态,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将战机拖进了停机棚。
“到了!就停这里!下车,我们离开这儿!”
做完了所有该做的一切,已经尽力而为的中尉选择带人赶紧撤离。
这钢混结构的停机棚看上去结实,但其实只有薄薄的一层天花板,挡挡大口径航空机炮和小弹径的航空火箭弹还行,真要说挡住爆炸威力如此骇人的无人机只怕是不可能。
不想拿命去赌这玩意儿够不够结实的中尉,刚刚跳下车来冲着车上的手下喊撤离,猛然间却又听得一声熟悉而可怕的尖啸已然再度来袭。
“该死!又来了!卧倒,赶紧下车卧——”
嗖——
轰隆——
高速呼啸的波斯飞天小摩托直愣愣地撞在了停机棚的穹顶之上,紧随其后发生的事也正如那名中尉所担心的那样果不其然。
根本承受不住超过70公斤的TNT爆炸当量,看似结实的钢混结构停机棚穹顶被瞬间炸塌。
大量混凝土块碎渣与断裂钢筋混在一起,如瀑布一般直落而下。
在尘土飞扬中直接就地活埋了卡车车厢内来不及逃走的几人,顺带将卡车后牵引的米格-29战斗机砸得灰头土脸、满身窟窿。
最先跳下车来的中尉顾不得多想,只是连滚带爬、一路趔趄着逃出了停机棚,还没等跑出去太远便脚下不稳摔倒在地。
“呼——哈——呼——呼——”
剧烈喘息声中赶紧挣扎着想要爬起,好继续逃命,顺带还下意识地回头望去,看向了方才刚刚逃出生天的停机棚。
没曾想这一眼望去直接目击了更加可怕的场景,只见又一架带着刺耳尖啸声的自杀式无人机再度俯冲而下,向着已经挨了一架无人机打击的同一个停机棚直冲而去。
穹顶之上本就被开出来一个大窟窿的停机棚没能幸免,甚至是遭到了比刚才那一下还要更严重的打击。
连续两架次打击均在同一个点位的第二架无人机,直接顺着被第一架无人机炸开的穹顶窟窿钻了进去,一头撞在了已经被建筑垃圾埋压的米格-29机背上轰然炸响。
下一秒只见前后全通式的停机棚内火光奔涌,大量不知道干啥玩意儿的零件、残骸,连带着尸体血肉一起被抛飞而出,
已经跑出去上百米远却还是没能幸免的中尉,亲眼目睹着一块巨大的机体残片直冲自己面门呼啸而来,在视野中越变越大、直至一击砸在了自己的身上。
“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一点麻药都不打,直接被锐器一击斩断一条胳膊的痛苦,绝对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撕心裂肺之痛,就如同这名中尉眼下这样。
整条右臂顺着膀子部位被机体残片高速切下,中尉的惨叫声骤起但周围四散奔逃的人却只顾着自己逃命,没一个人愿意过来拉他一把。
直到一辆疾驰而来的皮卡车在身旁猛踩刹车停下,看到开车之人正是自己好兄弟的中尉才强忍着剧痛、赶紧爬进后车厢,捂着依然在飙血的断臂伤口连丢失的胳膊也顾不得捡,能把这条残命保住就算不错了。
“嗯,打击效果不错!第一波和第二波无人机已经完成攻击,露天停机位和停机棚一个都没跑得了,全部准确命中,伊朗人搓的这小摩托是挺好嘿。”
经由侦察弹的光电探头回传的战场影像,在经过卫星的中继传输后已经带有一定延迟,但延迟也不算太大地反馈到了周正手中的平板电脑上,以可视画面显示而出。
唯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便是这画面清晰度属实太糊了点,虽然还说不上是“门锁画质”,但也真的强不到哪儿去了。
只能供周正辨识大概的打击位置是否准确,再想拉近放大去看具体的毁伤效果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周正之前跟伊朗人提前透了个口风,说以后可能会谈谈可视光电设备这方面合作的原因。就伊朗人目前的无人机上这光电设备的水平,未来还是大有生意可谈的。
“这些东西可真厉害!一按按钮发射出去然后就完全不用人再管了,自己朝着目标飞让后自己完成打击,一次发射那么多都可以完全射后不管,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用厉害的武器。”
一旁负责开车的埃玛尔上尉看了眼周正手中的平板电脑,望见了敌方机场那不断爆炸、熊熊燃烧中的样子,赞叹的话语忍不住脱口而出。
反观周正这边则是笑了笑,随即便开始补充说起了细节。
“也不尽然是这样,起码发射之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到位的。如果没有精确的目标定位提供打击坐标,那么打击精度和毁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简单来说,还是得靠高效准确的侦察情报体系来支撑才行。”
说到这儿的周正其实还挺感谢老牙那厮的。
要不是老牙通过最新一轮的高分光学卫星过顶拍摄出的照片,实时且精确定位了敌机场上各个高价值目标的坐标位置,还给周正开通了定位精度可达米级的军用级卫星导航接入权限。
少了这两样帮助中的任意一个,周正都打不出这么好的毁伤效果来。
越是到这种时候,周正就越是觉得背靠俄国人的支持还是有很大好处的。光靠系统远做不到嘎嘎乱杀,真实的现代战争并不像爽文那么简单。
就见证者-136这种看似简单好用的东西,一旦没了卫星和情报体系的支持,脱离开体系单独作战的这玩意儿几乎相当于废铁一块,不知道敌人在哪儿、不知往哪里打、更加也打不准甚至是干脆打不着。
“行了,最后一波无人机也到了,看看打击效果吧。”
周正通过发射前准备阶段的本地预编程,将总数36架的整个无人机群分成了3个编队,加单独的1架侦察观测机。
在前两波总计24架的见证者-136陆续抵达、完成攻击后,最后一波11架的编队也已经抵达燃烧爆炸中的机场上空。
第一波的打击目标是各种露天停放的飞机,第二波的打击目标则是不清楚其中到底有没有飞机,总之宁可炸空也不可放过的有限几个停机棚。
眼下到了第三波打击,周正则将目标设定为了机场上的油库、油罐车,以及弹药库。
即便是这一次的无人机打击结束后,博纳特的手里还有战机残余,但只要毁掉其备用的油料和弹药,也足够让所剩无几的战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动弹不得,从而进一步巩固己方的战场空域安全、打击削弱敌方优势。
思路很清晰,目的很明确。
第三波来袭的见证者-136无人机,也已经以凶残无比的刺耳尖啸俯冲而下。
周正紧接着就在手中的平板电脑里,看到了机场上那规模更大、此起彼伏,明显是弹药与油料被连续点炸殉爆的冲天火光拔地而起。
也多亏见证者-136这50公斤级的战斗部质量绝对够凶残,无论是油料还是弹药库只要没有太强的加固防护措施,被其直接命中的唯一下场便只有火光冲天。
基础设施不发达、基建能力落后的非洲,想要修建起防护水平足够抵挡见证者-136直击的油料与弹药库。
不说完全不可能吧,至少博纳特这机场是没这个条件。
而那些在机场跑道边,或者是在车库里、在停机棚边上用来给战机加油的油罐车,同样也在这一轮袭击当中几乎全军覆没。
见证者-136并不具备动态跟踪能力,只能对着已经输入坐标位置的非机动目标,在卫星定位导航指引下进行有效打击。
换言之,哪怕敌人在无人机发射后及时给战机挪挪位置、把这些油罐车赶紧开走,都会或多或少地避免一些损失,不至于被炸得这么惨。
早先那架因为撤离及时,而让见证者-136扑了个空,最后炸了空地板的米格-29便是证明。
只可惜这样的情况到底还是少数。
长期的散漫与远离火线的安逸,让博纳特麾下这机场上的部队几乎忘记了,或者说压根不知道面临空袭时该怎么办。
毕竟以前从没经历过这样的事,绝大多数人都在极度恐慌与混乱中只顾着逃命,最终导致了如此这般的结果。
准备妥当再加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一次出手就完成了全部预定目标的周正笑着收起平板电脑,带着4辆已经打光了无人机的伪装机动发射车直奔老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