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黄昏时分的安德罗老家临近机场上,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无人机作战行动,正在进行开始前的最后准备。
一架架经过改造后的见证者-129无人机,被要么皮卡车、要么民用货车临时客串的牵引车拖出机库。
土是土了点,确实谈不上高大上。
但,够用就行。
毕竟陆基机场的地面牵引工作,没有啥特别强的技术性。
别说是皮卡车,就是搞个拖拉机过来,只要能把起飞重量不算大的无人机拖出机库牵引到跑道上,那就算成功。
况且这些看似土气的车辆也有好处,比如说民用车辆易于保养维护,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低廉,也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培训、有个民用车驾照就能开。
各方面角度来看都很适合缺少高精尖技术人才,且底子不够厚实的安德罗部队,算是贴合客观需求。
这些被牵引上跑道起飞位后,正在做着起飞前最后地面检查的见证者-129无人机,数量足足有9架之多。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青春版的“大象漫步”了,一次性整二十三十几架的战斗机一字排开咱不行,但现有条件下拉出足够数量的无人机充充排场还是能做到的。
“怎么样?都拍好了吗?”
“嗯,拍好了。这些素材足够了,可以剪一个很好的宣传片出来,放心吧。”
受命于周正的克劳泽,此时正站在机场跑道边上,带着手下两名精通摄影技能的瓦格纳战士,架设好专门的摄影机,拍摄无人机开上跑道直至起飞准备的视频。
这并不是什么“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的泄密之举,而是为了准备接下来的宣传素材。
对成立军事宣传部门这事还挺上心的周正,不止在物色优秀的宣传人才,还在为接下来的“安德罗集团军宣大片”做着准备。
就目前面临的情况来看,即将进行的这场“无人机大作战”,无疑是很好的宣传素材。
周正计划将此次作战行动,最终制成一部完整的“实战大片”,以此来对外界公开宣布安德罗集团的军事宣传部门正式成立,打响当红第一炮。
部分涉密内容肯定得经过剪辑后期处理,比如说打马赛克或者删减掉部分敏感内容等。
不过眼下嘛,先期的视频素材准备肯定是得做充分的。
要不然等后期要剪片子了发现没素材,又是个麻烦事,总不能为此重新把无人机拉出来摆排场、再拍一遍。
至于将视频拍摄和剪辑处理的活儿交给谁去做,周正也为此考虑了很多,最终还是决定把此项任务交给克劳泽去执行。
原因无它,只因毛子在军事宣传这块的功底确实强悍。
有句话说得好,俄军的综合战斗力其实得分两个次元来看。
俄军事宣传部门作品里的俄军战斗力是一回事,现实里的俄军在战场上真正体现出来的战斗力,那又是与之不同的另一回事。
毛子总能找到合适的镜头,优秀的角度,极佳的视频剪辑手法。
将宣传片里的俄军战斗力,体现地比实际战斗力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正巧,瓦格纳作为脱胎于俄军白手套性质的PMC,在军事宣传能力上可以说是和俄军正统一脉相承。
受此影响,尽管克劳泽和他手下的这些瓦格纳老兵们,不是什么正经的部队宣传干事。
但本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真理,就算没亲自上手、独立负责过军事宣传项目,克劳泽一行人在长期的耳闻目染之下,总还是学到了一些入门技巧和本事的。
就像现在这个拍摄机位、角度还有采光问题,便是克劳泽对照着自己印象里的俄军宣传片优秀镜头,照猫画虎带着手下有摄影爱好的战士,一起合计着选出来的。
眼看已经拍到手的视频素材质量不错,估摸着应该差不多了的克劳泽随即点头。
“行了,远景素材够了。带上设备,咱们去拍点近景。”
“没问题。”
带着扛起脚架和摄影机的战士往近处走,向着正在做地面整备的无人机队迈步而去。
随着距离的愈发拉近,逐渐能肉眼看清无人机具体情况的瓦格纳战士,也不禁向着就在身旁同行的克劳泽开口感叹。
“把柳叶刀挂到无人机上空基发射,真是不错的想法,为什么俄军在东欧战场上不这么做?”
柳叶刀本身是个性能很不错的精确打击智能弹药,这一点已经在战场上得到证实。
要说有什么明显缺点,弹药本身的投射平台不大行,这算显而易见的一个。
毕竟两条腿的血肉苦弱之人,已经算现代战争里最弱小的弹药投射平台,没有之一了。你就是整个摩托车来,都能扛着RPG高速机动、连打带跑呢,就这都比两条腿的人作为弹药投射平台要强。
周正选择进一步提高柳叶刀战力的切入点,也正是从弹药投射平台上下手。
并以此思路和改造方向,捣鼓出了携带柳叶刀进行空射的见证者-129无人机,把毛子和波斯武器给搓到了一起,最终获得了整合成功的满意结果。
此等情况不止是周正看了欣喜,克劳泽和手下的其余瓦格纳老兵们也是一样。
这些经历过各式各样残酷战斗的精英老兵们,对于前线战术级武器装备的敏感性是最高的,远比身处后方指挥部里的校官将军们更强。
这种将巡飞弹和无人机整合在一起的战地改造方案,大眼一瞧就具备很不错的实用性。
不但大幅提升了柳叶刀本就很远的有效射程,还进一步增强了柳叶刀打击的时敏性,使得柳叶刀可以成为一种“空中待命,随叫随到”的智能化空中支援弹药。
再具体点来说,像克劳泽之前带柳叶刀去执行地面发射,掩护支援杜克一行人回撤的任务。
如果当时有这种改造方案的话,那么就无需上人,不用克劳泽去亲自带领瓦格纳分队执行任务,只需要派遣无人机携带柳叶刀,前出到指定空域再投放弹药即可。
如此一来,不但作战效率大幅提高,无人机在天上飞的速度,要比人在地上开车跑的速度快得多。结合空射弹药射程上的增加,还能够更早投放弹药,更早让杜克一行人获得支援。
同时还避免了可能的精锐作战人员伤亡,不用再让克劳泽一行人去冒不怎么高,但也确实存在的战场风险。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没有人会不喜欢。
至于身旁战士提出的“俄军为什么不这么搞?”的问题,想来也是悲催加无奈的克劳泽随之缓缓开口。
“因为没有合适的无人机,就这一个原因。”
“你仔细想想俄军现有的装备序列,然后告诉我,你觉得俄军有哪款无人机,是适合被拿来改造并搭载柳叶刀的?是FPV,还是海鹰-10那种搭载民用数码相机的航模玩具?”
听起来虽然离谱,但事实的确如此。
能自研自产第五代隐身战机和战略运输机的俄联邦,翻遍现役装备序列,居然找不出一款能搭载柳叶刀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本身就很“无内鬼,来点毛子笑话”。
猎户座这种现役数量,和苏57相比是“卧龙凤雏”的东西,只是解决了俄军在现役察打一体无人机上的有无问题,根本不具备拿来大规模改造投入战场一线的可能,也就没必要为此再专门开设改造项目。
俄军在无人机装备领域的发展畸形、严重失衡,确实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明白俄军目前就这么个情况的瓦格纳战士想了想,倒也理解克劳泽这话里的意思,随即不再多言。
又过了一会儿,等到一行三人快走到无人机队跟前,即将开始拍近景的时候,另一位负责扛三脚架的瓦格纳战士这才开口说道。
“也许......要是这种改造方案好用的话,我们可以向国内推广一下。”
“俄军现在不是也在用伊朗的无人机吗?既然我们能这么改造,有已经探索出的可行方案,那么他们肯定也行,也能把伊朗无人机和柳叶刀整合在一起,这起码能让我们的战友少很多流血牺牲。”
虽然经历了和俄军之间的“兵戎相见”事件。
不过克劳泽手下这些出身于俄军的瓦格纳老兵,依然还能视俄军为战友,能够为同是战士的前线俄军着想。
更加了解一旦这种“无人机+巡飞弹”的改造方案,在前线上大规模铺开,能够救己方多少普通战士的命。
闻言的克劳泽何尝不能意识到这点,不过却又有一些自己的不同见解。
“想法不错,不过目前有点操之过急。”
“这东西还没经历过实战检验,设想上很好的武器到了战场上不一定会很好,可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
“如果真的很好用,那是否向国内那边转移技术,也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上面那些大人物会看的见、有自己的打算,我们只需要让装备物尽其用就好。”
说着,话音未落的克劳泽一行人,已经边聊边走地来到了跑道上列队的无人机队旁。
摄影机开机架设、镜头对准之下,只见悬挂在见证者-129无人机双翼下方挂点上,左右各二、合计四枚的柳叶刀巡飞弹,正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发光,着实是很好的军宣素材。
“就这个了,很不错!我再拍一段,稍等。”
手下两名瓦格纳战士开始干活儿,不需要继续多做现场指挥的克劳泽,随即单手斜据着以枪带挂在肩上的AK-74M自动步枪,闲庭散步似的来到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架无人机旁。
“嗯?克劳泽,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家住乌克兰哈尔科夫的卡拉切夫上尉正忙着干活,做起飞前的地勤整备工作。
循着脚步声传来的方向回头一瞅,只见老战友克劳泽已经迈步而来,随即握着手中的万用表笑着走上前去、主动开口。
“没什么,就是来帮你们拍点宣传素材,回头剪个大片子出来提振军心、鼓舞士气,顺带给咱们这儿增加点国际知名度,一举多得的好事。”
“你呢?工作进行的怎么样?最近在这儿待的还顺心吗?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兄弟。”
听到克劳泽此番发问,仍旧面带微笑的卡拉切夫紧接回道。
“还好,不,应该说是一切都很好,确实是。”
“我这儿也没干别的,就是起飞前检查一下电气情况,看看弹药通电是否正常。要是上天以后通不了电,柳叶刀无法开机发射,那就麻烦了。”
“来之前我还没听说你也被调到这边来了,我原以为你是回国参战了。老实说没想到能在这儿遇上你,总之很高兴便是。”
说着,话音未落的卡拉切夫,已经转身将视线放到了身旁的这架无人机上,伸手拍着其保养一新的机体外壳继续说道。
“伊朗人搞出来的这东西还行,起码比咱国内那边的水平要高,而且高不少。”
“指挥员同志提供了一批很好的电子零部件和设备,拿来替换一下稍微改改,就能和伊朗人造的这无人机整合在一起,而且还能提升一些性能,这不算难事。”
“哦,对了,我还发现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在拆开伊朗人制造的这无人机以后才发现的。”
“哦?什么事?说来听听。”
闻言还来了兴趣的克劳泽抱以期待,只见笑着开口的卡拉切夫饶有兴致地继续答道。
“伊朗人这无人机里,大量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电子设备。”
“而且不是军用的,很多东西都是民品,我甚至找到了可能是从电冰箱或者电视机一类的家电上拆下来的东西,电路板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