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给穆萨拉赫中将开了个门,但没完全开,只是漏了个门缝出来见了点光,没有当场把话说死。
已经习惯了谢里宁先生这种说事方式,穆萨拉赫中将的回应只是一笑代之,并没有过多追问和强求什么立即就有的保证。
反正,面前这一项目的优先级也不算高,说是技术探索验证也不是不行。
加之还有这俄国人大官上次送来的武直升级套件,以及新采购来的那批米-28N“夜间猎手”重型武直换新,解燃眉之急。
不急于把面前这项目搞成的穆萨拉赫中将觉得,不如先就这样吧。
兴许这谢里宁先生以后的某天,会突然带来什么意外惊喜也说不定,就像带来各种未来科技装备一样。
起码带这俄国人的大官来参观一下,让他知道了有这么回事,在此领域有合作可谈,这就算足够了。
接下来,就看俄国人如何做决定即可。
“这边走,谢里宁先生,我们还有更多的优质产品可以参观。”
重点也不在这无人机直升机上的周正应声抬腿迈步,紧跟着穆萨拉赫中将在前带路的步伐,来到了相距不远的另一处停机位跟前。
与方才的那不知名试验型无人直升机不同。
周正面前这架大型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不再是被拆开外壳与设备舱做地面测试的装备,而是一架组装完整、保养一新,就和刚刚出厂状态无异的展示机。
在其一旁还摆着一块用波斯语写成的展示牌,其上写明着无人机的名称和具体参数、功用简介。
因为和伊朗人做生意、搞往来的需要,周正确实在为数不多的闲暇之余,腾出来了一点时间学了学波斯语。
不过这小语种属实不是那么好学,不像英语和俄语那样还能耳闻目染一样,之前从没接触过,甚至都很少听过,突然学起来那还属实有点费劲。
正当周正寻思着这伊朗人既然是给外宾做展示,咋不弄个多语言介绍牌时。
只听一旁“善解人意”,能猜到谢里宁先生应当看不懂波斯文的穆萨拉赫中将,已经迈步上前、主动开口介绍道。
“这是我国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最新产品,见证者-139无人机。”
“托您的福,谢里宁先生。我们已经将研究获取到的美制MQ-9无人机上,一些可取的技术参照和设计思路,整合到了最新式的见证者-139无人机上。”
“因为时间太短的缘故,目前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改动。等我们将获取到的美国人技术和设计吃透之后,见证者-139的后续子型号还会变得更加强大,这是可以预见到的。”
一边听着介绍、一边仔细端详面前之物的周正,还看出了乐子。
比起美国人的MQ-9,伊朗人这最新式的见证者-139,从外观上来看其实更像是中国制造的翼龙-2。
不过这也算不得奇怪,一来是有中美探索出的成熟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构型在这儿摆着,各方面的构型设计都已经趋于完美。伊朗人要做的,只是根据自身工业情况“照葫芦画瓢”即可,没有必要为了特立独行而“重新发明车轮”。
天底下汽车轱辘都长一个样,都是圆的,还能说谁家汽车轱辘抄袭谁家的不成?道理都是一样的。
二来嘛,伊朗人其实也对翼龙-2多多少少有那么些研究,至于来源更是突出一个戏剧性。
采购了不少中国装备的王爷联军,此前跟胡塞老哥干仗的时候没少出动翼龙-2。
结果胡塞老哥那“土法防空”能力只能说懂得都懂,各种对空伏击战和层出不穷的套路,搞得王爷们直接血压升高、无人机摔个不停。
其中就有一部分有价值的无人机残骸,最后辗转送到了伊朗人的手里。
手里面同时拥有中美无人机残骸的伊朗人,可参照借鉴的研究素材属实不少。
最后捣鼓出来的产品,长得像中美产品中的任何一个,这也不足为奇。
绕着见证者-139无人机转了一大圈,前前后后把这玩意儿看了个遍的周正,是还挺喜欢这东西的。
从表面上来看,这玩意儿的制造工艺,比自己手里现有的见证者-129无人机好了不少。
机体上基本看不出什么粗糙手搓痕迹,机头卫星罩也机体也是无缝接合,没有什么毛边和铆接结构一说。
毕竟见证者-129是伊朗人的上一代产品,而面前的见证者-139则是最新力作,有工艺上的革新升级是正常情况。
就面前这玩意儿,周正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
如果不是旁边有块波斯文的介绍牌子搁这儿摆着,就单纯把这见证者-139无人机拍张照、发网上,说这是美国人的“最新力作”钓鱼,都会有一堆人无脑信、瞬间高潮不已。
大谈什么“不愧是自由,远强于野蛮”云云,然后再紧接着表演回旋镖镖到自己脑袋上的经典名场面。
在周正围着无人机参观的同时,一旁紧随的穆萨拉赫中将也在继续介绍。
“见证者-139目前实现了最长28小时的滞空时间,和最大1800半公里的作战半径。相比见证者-129有了不错的提升,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四冲程双冷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了成功仿制,并装备在了见证者-139上,主要是得益于此。”
就和有人战斗机一样。
固定翼无人机能飞多远,能滞空多长时间,也离不开一台燃油利用率高的强劲发动机。
伊朗人在此方面所走的路子,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中国军工颇为类似。
都是想方设法搞到国外的先进发动机,然后根据自身工业的实际情况,尽全力进行测绘仿制,然后装备在新一代的国产机型上整合完成。
好在无人机上用的这小发动机,本身就不是什么技术门槛太高、太过高端的玩意儿,甚至于很多都是民用产品渠道就能买得到,在电商平台上有公开上架的。
来源好搞定,仿制也容易。
一旦发动机的问题解决,剩下的就是围绕这发动机,搭一个无人机的壳子出来,并不难办。
所以这也是伊朗人的无人机发展,为何能如此突飞猛进、紧追国际先进潮流的一项重要原因。
对于具备一定程度现代化的工业国来说,只要技术来源上能保证、有机会,剩下的无非是能仿制出多高水平而已,再不济也能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一步步积淀追赶。
中国人是这样走过来的,如今的伊朗人也是。
对这一套发展道路异常熟悉的周正,看着伊朗人的最新杰作不免连连点头、报以认可。
不过却并没有因此萌生出太强的获得欲望,道理也很简单。
升级过的见证者-129性能放目前来说完全够用,不存在什么航程不足、滞空时间不够的问题。
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清楚这一道理的周正随即朝穆萨拉赫中将开口发问。
“恕我冒昧,将军。但我有些好奇,俄军那边对这款无人机有表达过什么意向吗?”
明白面前的谢里宁先生和俄军不是一个口子上的人,“俄国人A是什么想法,俄国人B并不知情”的道理不难理解。
在此方面也没什么秘密好隐瞒,未做多想的穆萨拉赫中将随即答道。
“虽然这是刚公开几个月的最新产品,不过就和见证者-238一样,并没有限制对外出口。”
“俄军那边已经收到了关于这款无人机的相关文件,和见证者-238一起,之前他们也派高级代表过来考察过。”
“不过最终没有选择面前这款,而是只带走了见证者-238。”
“我推测俄军目前应该没有太强的察打一体无人机需求,他们已经习惯没有足够数量察打一体无人机支援的作战模式了,并且很好地加以适应,我很理解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俄军没有带走更高端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型号,而只是选择了升级版的波斯飞天小摩托带回家。
这与周正所预料到的情况一致。
毕竟用惯了见证者-136的俄军,已经将其很好地融入进了自身的作战体系里。现在有机会获得“威力加强版”,直接往现有的作战体系里套就行,一切都轻车熟路。
而伊朗人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俄军本身采购量就不大,买回去多是做研究测试和探索论证之用。
加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价格,要比不到2万美元一架的小摩托贵得多,俄军最终选了便宜好用、量大管饱的也实属正常。
至于被俄军选中带走的最新款小摩托,周正也在紧随其后便亲眼见到。
只见那相距不远的另一处展台上,摆放着整整三架采用漆黑深色涂装,颜色上神似歼-20首架原型机的“波斯飞天小摩托”。
但在外观细节上,却有着和老型号见证者-136明显的不同。
知道谢里宁先生就是为这东西而来的穆萨拉赫中将,随即便将贵宾领到了展台跟前,开始了重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