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想中的对敌伏击,却万万没料到最终会变成“被敌伏击”。
在枪声猝不及防响起的一瞬间,便立刻开始挨打的未来科技伏击部队,眼下的处境属实是不太妙。
凭借从“周老板”那儿进货采购来的高清热成像仪,留守车中、保护VIP要员的格鲁乌特战队员们,实际上在苏洛维琴科上前与敌方主官交流攀谈不久后,便已经发现了周遭情况的异样。
那道路右侧的土坡高地上,明显有别于周围环境的一坨热源信号,哪怕是盖着伪装布都十分明显。
若非多个生物热源信号聚在一起扎堆,那就只能用“叙利亚的沃土养人,荒郊野地里都有野生温泉”来加以解释了。
属于那种街上随便拉个小屁孩出来,都知道不可能的纯纯笑话。
加之眼下所处地域是格外的荒郊野地,不是废弃村庄、就是不知道是人不是人的路边枯骨弃置荒野。
方圆十几公里内,都找不到一个稍微小点的人口聚集区,端是人迹罕至。
熟悉周边情况的格鲁乌特种部队非常清楚,这种时候是不可能有什么老乡跑来扎堆看热闹,搁那高地顶上一块趴着的。
不是平民、又非友军,那这高地顶上的热源信号会是谁,就不用多说了吧?
所以在开火后的第一时间,俄军特战队员们首先集火攻击的目标,便是那片一看就很适合打伏击的土坡顶上。
当密集的重机枪弹幕,混合着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的呼啸,一道狂暴席卷而来之时。
匍匐在土坡顶上、临近反斜面的未来科技伏兵瞬间被打蒙了,敌军车队残暴的重型火力压制,几乎将所有处在伏击阵地前沿的未来科技大头兵们,压得连头都抬不起来、更别提开枪还击。
“混蛋!我们暴露了!”
“见鬼了!他们是怎么发现我们的!?”
“热成像!敌军有热成像,快隐蔽!后撤!”
“我中弹了,我中弹了!谁来拉我一把,呃——”
“人员倒下!人员倒下!快隐蔽!”
仗着自家车辆块大马力足的优势,在历届“装甲碰碰车大赛”中,把俄军的虎式装甲车欺负惯了,进而瞧不起“这种破车”的未来科技大头兵们。
全然没想到坐在虎式装甲车里的俄军特战队员,早就隔着车窗玻璃,拿高清热成像锁定了他们的大概位置。
现在轻敌大意吃了瘪,打伏击反被伏击的未来科技部队,这才想着赶紧从土坡顶部往身后的反斜面撤,以此来抵消俄军车队那凶猛到跟战列舰纵队一样的“侧舷齐射”。
不怕敌人躲,就怕敌人不躲的格鲁乌特战队员们见状,完全称得上是喜出望外。
原因无它,只因敌人此番操作,更容易施行“单方面吊打”,还不用担心对射火力还击。
“目标在航向十点钟高地反斜面,榴弹轰炸!重复一遍,最大仰角!榴弹轰炸!”
在苏洛维琴科临时不在指挥岗位的情况下,呼号“顿河”的组长兼副指挥员,临时接管车队指挥权下达命令。
调动车队中全部2门车载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从原本的平射姿态升至最大仰角,粗短的炮口高高昂起、斜指天际,在转换完射击姿态后继续猛烈开火。
咚咚咚咚咚——
一颗接一颗低速榴弹,在火光闪现中接连冲出炮口,直冲长空而去。
并在经历了短暂的爬升后很快耗尽了动能,转而像秤砣一般,以高抛物线弹道直愣愣地朝着地面密集砸去。
30毫米破片高爆榴弹的威力并不大,但对于防护极其有限的有生软目标来说,却足以致命。
更不要说落下的还不只是一颗榴弹,而是成串成片、弹着点异常之密集的榴弹弹幕。
咻咻咻咻——
“什么声音!?”
“弹幕!炮兵弹幕!俄国人的自动榴弹!快卧倒!!!”
刚刚撤退到土坡反斜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未来科技部队,紧接着又被响彻耳畔的弹幕落下呼啸声所笼罩,梅开二度地再次遭遇当头棒喝。
轰轰轰轰——
在密集火光烟尘于地面上成片炸开之时,不知何时已经起飞并来到了临近空域的FPV无人机,正盘旋注视着下方战场上这死亡绽放的一幕。
透过手中平板电脑上共享传输来的无人机实时航拍画面,确认了轰炸弹着点并不算完美,仍有所偏差。
保持无线电在线状态的“顿河”立刻在车内再度开口下令。
“仰角压低两度,方向不变,继续开火!”
咚咚咚咚——
一串榴弹长点射刚打完,紧接着又是一串榴弹继续呼啸而出。
被按在反斜面炸了个灰头土脸的未来科技部队,此时刚刚挣扎着从浮土中爬起。
望着周围不是遍布小弹坑、就是战友被炸得缺胳膊少腿,暴死当场的场面,尚且心有余悸。
却没想到这校准速度快到令人发指的俄国佬弹幕轰炸,已经带着那恐怖呼啸声再度来袭。
咻咻咻咻——
“该死又来了!卧倒,继续卧倒!”
“该死的俄国猪!莫斯科兽——”
轰轰轰轰——
有了无人机现场观察打击毁伤效果,并实时航拍校准打击坐标。
打击精度已经准到跟长了眼睛差不多的30毫米榴弹弹幕,直接结结实实地砸到了未来科技部队的头顶,端是不偏不倚、正中靶心。
尘土飞扬间只见各种缺胳膊断腿四散飞溅,被密集的爆炸冲击掀飞上上天、凌空起舞的人体残骸和枪支碎片,更是不计其数。
“上弹药!达歪达歪!”
打空了满满一箱30毫米榴弹弹链,揭开机匣盖更换弹药的射手,不断催促着下方车内的战友赶紧把新的满载弹箱递上来。
正当怀抱弹药箱的车内特战队员,打算将手中之物双手捧给弯腰接应的战友时,一道猝不及防的破空尖啸忽然在此刻来袭。
咻——
“呃!”
弯腰接弹药的射手还没来得及反应,背后中弹的巨大冲击力便将其当场推倒,脚下不稳间一个趔趄,直接摔倒进车内。
“萨沙!哦!苏卡!萨沙,你中弹了!”
眼疾手快的车内战友直接撂下怀中的弹药箱,一把扶起刚刚被击倒在地的射手查看伤情。
还好下一秒得到的回答让人长舒一口气。
“没事,打到背后板子上了!苏卡的美国佬!是狙击手!”
俄国佬的虎式装甲车顶,加装了敞篷的半开放式装甲围挡,并将车顶装配的重武器放置其中,用以保护射手,提供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对轻武器有效防御。
是专为叙利亚战场多见的城市战环境,而进行的适应性改造之一。
这也导致了未来科技部队设伏的狙击手,在开战后的第一时间,无法从预设狙击位置对俄军特战射手造成有效攻击。
向来追求装甲车辆防护性能的俄国人,将那装甲板的防护性能,搞到.338钨合金穿甲弹打上去,都只能留个浅坑外加听个响。
迫于无奈之下,未来科技部队的设伏狙击手只能转移阵地。
拎着自己的.338栓动狙击步枪,带着副射手一起,又往前猫腰小跑了两三百米的距离后,这才找了个差不多的位置重新部署完毕、架枪瞄准。
却没想到原以为必杀的抬手一枪出去,结果打出了这种让人看笑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