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指挥车内的契卡洛夫,正进行着发射前的最后一遍无线电问询。
同时还在望向车窗外,那些已经被液压机械杆,从拖车厢中斜举而起的征服者-110弹道导弹。
整个发射流程与身在俄军时大同小异,正好和俄军有深度军事合作关系的伊朗人那边,本身就有俄语版本的车载计算机操作系统,倒是简单省事。
望着这些已经接近75度角指向天际的大炮仗,麾下各单位的反馈汇报,随即在契卡洛夫耳边悄然响起。
“‘火鹰1号’就绪,等待发射。”
“‘火鹰3号’准备完毕,等待发射命令。”
“‘火鹰4号’准备完毕,等待发射。”
“......”
全部四辆发射车只剩下一辆还未汇报,看了眼手上腕表倒计时的契卡洛夫正要发问,无线电中传来的话语便已抢先在耳边响起。
“‘火鹰2号’完成,抱歉慢了点,准备发射。”
“......倒计时十秒,发射手就位。”
没空在此时去追问细枝末节的契卡洛夫紧跟更新命令。
位于各发射车卡车头内,后排控制端前的发射手们也已各就各位,将大拇指搭在了那已经亮起的深红色按钮之上,只待最终命令的到来。
“5、4、3、2、1......”
在多功能腕表上的倒计时归零的一刹那,已经话到嘴边的契卡洛夫当即毫不犹豫地一声令下。
“发射!”
“发射!!!”
轰——
口中重复着发射命令的发射手们,齐刷刷同时按下控制台上的发射按钮。
下一秒,只见4枚已经斜指苍穹的征服者-110弹道导弹,旋即喷射出热浪奔涌的橘红色烈焰,席卷起大量的烟尘火光、直刺天际而去。
此番4弹齐射的发射动静之大,已经超过了一个整建制炮兵营的齐射动静。
在震撼人心这方面,确实得说弹道导弹这玩意儿是陆上之最。
什么身管火炮、火箭炮通通靠边站,就属放这大炮仗来得最为过瘾、撼人心魄。
以斜向弹道发射升空后的征服者-110弹道导弹,很快便加速到了超音速级别。
在高空中发出一声足以盖过火箭发动机呼啸的音爆后,旋即拖着长长的发射尾迹消失在了远方天边,超出了可被肉眼直接观测到的距离。
此时此刻已经下了指挥车、站在车边上,正手举高倍率光电望远镜望向远方天边的契卡洛夫,也随即放下了手中之物依旧驻足凝视天空。
“但愿这些伊朗人的导弹真的如其所说般奏效。”
从发射到升空再到加速突破音障阶段皆无问题,剩下的就是跨越弹道中段,进入弹道末段的最终精确打击。
只要伊朗人这弹道导弹精度真的没问题,那么就理应能看到敌人在烈焰奔腾中满天都是的壮观奇景。
“好了,各单位立刻撤离!撤出发射场,按预定计划分散前往撤离点!快!”
光是把导弹打出去,这还不算成功。
本着“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的原则,眼下还得把发射完毕后的各车尽快成功撤离后才算完事。
随着契卡洛夫这边的一声令下,熟悉流程、知道该怎么做的导弹车组们,立刻以各车为单位依次有序撤出发射场。
并按照事先计划好的那样,依托公路转入岔路口,再沿公路支线分散前往指定撤离点会合。
所以这既是一场实战,也是一场全流程的实战演练,算是字面意思上的“以战代演”。
全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即便是在敌方根本无法预料到弹道导弹突袭,基本不存在对己方控制区纵深高威胁度的情况下,也要按部就班执行好每一步。
如此才能检验出真实的实战水平到底如何。
契卡洛夫也能在事后,向着自己的“新指挥员同志”,交上一份更无可挑剔的作战报告。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远在临近接触线敌占区内的克劳泽一行人,还对己方控制区纵深刚刚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不知道有“何等骇人之物”即将飞跃己方头顶上空,结结实实地砸到对灾厄还一无所知的敌人头顶。
望着不断更新、稳定回传来的无人机反馈图像,越看越着急的奥廖托夫不免再度焦急发问。
“这下坏了!敌人的撤离速度比想象中要快,他们几乎把所有能打包的东西都打包了。车队已经在据点里集结了,他们就要跑了!”
“别急,等!再等等!”
手下的人可以急,但身为战场指挥的克劳泽却急不得。
纵使内心中也在祈盼着说好的“远程重火力精确打击”尽快到来,但在明面上,克劳泽依旧得保持平稳镇定的架势、开口下令。
“把无人机稳住,盯好他们的动向!没我的命令不要乱动、不要暴露,相信后方火力部队能办得到。”
“.......我倒是想相信,就这样吧。”
临了还不忘小声嘟囔了一语的奥廖托夫随即闭嘴,重回到全神贯注干活的姿态,操纵着手中的无人机便携式控制终端、紧盯屏幕。
也就在包括克劳泽在内的在场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对即将发生之事感到有些急躁时。
身后的长空之上忽然传来了一阵隐隐呼啸、由远及近。
“你们听!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从老家那边传来的,在南面!是咱们的人,火力打击来了!”
“但这动静是什么玩意儿?战斗机吗?”
因为事先并不知道己方到底会使用何种火力投射手段,来完成此次对地精确打击的缘故。
克劳泽率领的这支瓦格纳分队,到现在还在对天空中传来的愈发震耳呼啸瞎猜。
试想着这是不是战机空袭,或是见证者-136那样的远程大号巡飞弹集群行动,同时还伴随着望向声源方向的抬头望天。
但一眼望去之下的结果,却是什么都看不到。
似乎是快要下雨的厚厚积雨云来得异常之低,几乎完全阻挡了地面对稍微高一点空域的可视度。
与此同时,听到这由远及近、愈发震耳呼啸声的,也不止是克劳泽一行人,更有据点内那伙正打算撤离的未来科技无人机部队。
“......这是什么鬼动静!出什么事了!?”
“战机吗?敌军空袭!?”
“妈的!这不是战机,是导弹!弹道导弹来袭,快躲!快快快!”
说来也是挺戏剧性。
未来科技这帮出身特殊的无人机飞手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经历过极高强度的现代战争后,最终得以历练幸存下来的真正精英老兵。
也正因如此,在这之中有极个别人,是在俄军弹道导弹精确打击下侥幸存活下来,从滚烫的建筑废墟和冒烟的死人堆里捡回了一条命的幸运儿。
人这一辈子,总有些事是会让人终生难忘,只要还活着就绝对不会忘记的,比如说生吞一发伊斯坎德尔。
眼下,听到火箭发动机末段加速特有的剧烈动静后,连尿都快吓出来几滴的未来科技飞手顾不得多想,一把撂下手中提着的装备箱,转身就朝身后的废弃厂房内拔腿就跑。
见此情景,原本还没反应过来,部分愣在原地的在场其余人员,也是顾不得多想。
赶紧撂下手中的一切,甭管是什么、贵重与否,全部扔在地上弃之不管。
有样学样地跟着那名最先跑路的老飞手,一个转身箭步、立刻拔腿就跑。
但肉体凡胎的速度,比起机械飞升的弹道导弹末段近乎垂直攻顶,终归还是来的太慢了些。
此时此刻,天空中近乎垂直落下的征服者-110弹道导弹,已经加速到了突破3马赫的极限末段速度。
在如此恐怖的打击速度面前,人凭两条腿的逃跑,是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转瞬即逝。
轰隆——
第一发征服者-110弹道导弹瞬间落下,径直砸在了据点中心院落内的空地上。
重达650公斤的弹头战斗部,等量换算TNT爆炸当量超过1吨,内装的高系数高能炸药比常规的炮兵榴弹更具威力。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之下,只见一团硕大的火球立刻拔地而起、直升天际而去。
四溢扩散开来的不止有爆炸火光,还有更加剧烈的爆破冲击波。
大量砖石碎屑和机械残骸、血肉残片,如同火山喷发一般,被瞬间掀飞上了数十米乃至上百米不等的高空之中。
这极具扩散的冲击波威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原本躲在据点外围不远处,藏在树干后面当“老阴逼”暗中观察的FPV无人机,都在悬停状态下被冲击波气浪吹得瞬间七摇八晃。
如同喝高了的斯拉夫醉汉一般,就差一头栽倒在树下的灌木丛里。
也多亏奥廖托夫的飞行技能娴熟,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也足够。
见此情景赶忙手动接管控制,一番紧急操作下,这才避免了FPV无人机,被自家导弹的爆炸冲击波掀翻坠毁的尴尬情况发生。
“见鬼!苏卡!”
“你们看见了吗?那他妈是导弹,是弹道导弹!我的天!斯大林同志在上,这玩意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咱们老板怎么搞到这种大杀器的!?啊!?”
“别他妈废话了苏卡!导弹还有,赶紧稳住无人机不列!”
“好好好,知道了!”
克劳泽带队的这一窝毛子们简直像炸开了锅,事先完全没想到能等来己方如此强力的大杀器支援。
但也好在个个都是老兵油子、足够沉稳,在稍有震惊过后,很快就能恢复到镇定常态。
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情急之下、开口骂娘的安德烈所喊的那样。
天空中的“神罚”还在继续降下,无论下方被爆炸掀得热浪滚滚的轰炸地域,还有没有剩余的活人。
巨大征服者的狂暴轰入已然再度到来。
轰隆——
在惯性制导加卫星导航制导的双重复合制导模式作用下,第二发征服者-110弹道导弹,最终一头扎在了一座废弃厂房的正上方穹顶。
等量超1吨级的TNT爆炸当量灌顶之下,直接将这座钢混结构打造的平顶建筑瞬间炸开花。
数不清的水泥渣子、断裂钢筋,如同火山灰一般,在瞬间喷发的巨大火球与冲击波作用下四散而飞。
手执便携式无人机控制终端的奥廖托夫看得清清楚楚。
那座被弹道导弹命中,已经让打成了火山喷发的废弃厂房,正是方才画面里看到的两名敌军逃窜进去的建筑。
望着无人机回传图像中,那高度少说得有二十米往上,正在朝三十米快速升腾的巨大爆破火球。
兀自摇头的奥廖托夫只剩一语简单的临终祷告,算是客串一把东正教的战地牧师。
“下辈子别被北约狗给骗了,别给买办当炮灰。”
“一路走好,兄弟。”
第二枚征服者-110的落下仍不是结束,只不过是拉开了高潮序幕。
紧随第二枚导弹爆破的烈焰浪潮之后,第三枚、第四枚征服者-110几乎同时落下。
然而这一次的骇人场面,却注定与片刻前的二连击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