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他妈难熬了这感觉,上一次有这种体验还是在伊拉克,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
“四年前,在费卢杰,掩护遇袭车队撤离那次,那天你差点被烤晕在沙漠里。”
“见鬼,别跟我提那地方,我现在都觉得半条命留在了伊拉克......”
“还有半条命留在了未来科技集中营?那你现在岂不是具尸体了?你好啊,尸体先生。”
“去你妈的——”
闲着没事干就占用无线电通信信道聊天打屁,这是俺们陆战队老兵油子的传统艺能。
对此并未加以阻止的杜克,也没有参与进这场“临战尬聊”当中。
只是继续藏身斗篷下、举着望远镜,时刻观察着敌军基地内的每一丝动静。
“那帮‘狗咬狗’的恐怖分子啥时候来?”
可能是被烤得有些受不了,同样盖着斗篷、戴着面罩,就趴在杜克身旁二人组队的一名陆战队员主动问道。
目不转睛的杜克只是压低声音、随口回道。
“不知道,但大概率会来。”
“你怎么确定?”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直觉。”
“......好吧。”
别人说直觉,手持两脚架MK14精确射手步枪的陆战队员,大抵会觉得是扯淡。
可自家队长说这话,就——
就总有种好似让人不得不相信的魔力在里面。
原因无它,唯信任尔。
选择相信“队长的判断不会有错”的陆战队员,刚要静下心来继续潜伏等候,还没来得及把眼睛凑回到瞄准镜跟前。
无意中两眼一扫,却看见远方的土路上,隐隐有一阵尘土飞扬。
“那是——车队?”
“是车队,但不是俄国人的。”
同样注意到这一重要动态的杜克放下望远镜,侧头瞅了眼右小臂上的信息化终端,没看到有新信息传来后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判断。
“全体都有,各单位提高警惕!注意西北方向过来的那支车队,距离1公里,正在靠近。”
随着杜克更新命令的下达,刚才还在占用通信信道聊天打屁的一群陆战队员立刻收声,随即进入了有板有眼的认真干活姿态、集中注意力。
“‘银鬃’报告,头车上插着黑旗,看样子像是外出归来的ISIS车辆。”
在麾下队员报告的同时,杜克也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相同的细节。
只见那插着黑色恐怖旗的头车,领着紧跟而来的车队,一路开到了基地的大门口检查站,这才在不断减速的过程中最终停车。
“要动手吗?”
一旁已经架好了枪,瞄准了目标躯干的陆战队员手摸扳机、低声发问。
不想现在就打草惊蛇,判断形势仍需观察的杜克紧接回道。
“再等等,看看他们要干什么,第一枪不该由我们来开。”
“......明白。”
杜克这边刚一下令,停在基地门口检查站的车队,却突发异样。
车队没有直接过关进入基地,第二辆车以及其后的车辆,还和正在过关盘查的头车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明显感觉情况不对劲的杜克,能看到头车上下来的人,正在和基地大门检查站里出来的人交涉掰扯,受限于距离太远而压根听不到对方在说啥。
只是看对方那不光说,还辅以手部动作不断比划的架势,对话的内容恐怕不是什么淡定日常。
“不对劲,他们这是要干什么?自己人在大门前吵起来闹内讧了?”
看不懂的一旁队员忍不住发问,正当杜克打算回些什么时,更加意想不到的一幕陡然上演。
只见那刚停下没多会儿、插着黑旗的头车,忽然一脚油门猛踩原地加速。
看似老旧的皮卡在四轮驱动加持下,瞬间爆发出强劲动力横冲直撞。
正在与头车上下来的人交涉中的卫兵,先是撞到引擎盖上,又被惯性从车顶上抛飞出去,猝不及防之下被当场撞开。
“开枪!开枪!快开枪拦住那辆车!!!”
眼见局势突然失控,无论是检查站里的人、还是岗哨上的哨兵,这下一个两个都坐不住地开始举枪射击。
杜克依然听不见那些恐怖分子在嚷嚷些什么,但光看这乱作一团的架势就已经能知道,这一切可不是敌人的“尽在掌握之中”,嘴角的一抹冷笑几乎是瞬间跃然脸上。
“不会错,那车里装着的是——”
轰隆——
杜克的喃喃自语还没说完,一声爆炸瞬间铺天盖地而来,从刚被闯入不久的敌军基地内陡然响起。
杜克那没来得及说完的后半句话,在成功猜中答案的同时,也没必要再说了。
那一眼便知有问题的头车里,装着的可不是什么一般货物,而是满满当当的高能爆炸物。
光看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冲击波黄沙,还有基地里瞬间腾起的十七八米高爆破云,杜克估摸着这起码得是1吨当量朝上走的自杀式汽车炸弹。
之前无论是在伊拉克还是在阿富汗,整天提心吊胆、绷紧神经打治安战的杜克,可是没少亲眼见识这玩意儿的厉害。
且不止一次地差点被炸死,去找上帝汇报工作。
眼下再次见识到汽车炸弹的骇人威力,杜克仍旧感觉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因当年的种种不堪回忆而心有余悸。
只是这一次,这汽车炸弹却不是朝自己而来,而是被敌人贴脸吞了个结实。
恐怖分子被自杀式恐怖袭击。
这话听上去可能有些搞笑,但考虑到你伊德利卜本身就是个后现代魔怔地方,是实打实的全球“恐惧之眼”。
再怎么邪门离谱的事,只要搁伊德利卜发生,就总有合适的缘由来将之合理化。
明白这些的杜克,也大抵判断出了眼前此景是怎么回事。
八成就是那群被阿加尼联络来的武装组织,或者说恐怖组织也罢,明知阿萨维这帮ISIS余孽心狠手辣、不好对付,索性就不跟你直接正面硬碰硬。
而是打了一手突袭信息差,在敌人毫无针对性防备、不知情的前提下,直接亮出了恐怖分子的祖传手艺——汽车炸弹。
以求在突袭的一开始就打出尽可能大的战果,为之后的攻势创造良好开局。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杜克思索着判断最新形势的当下,那些距离头车稍远的后续车队已经有了动作。
尽管刚在非安全距离下,被起码一吨起步的爆炸当量震得不轻。
可这些后续车辆,还是第一时间撵着爆炸的余波,一脚油门下去直接冲向被炸开了花的基地内部。
那些手持各类武器、各种破枪,外挂在皮卡车后车厢里的武装分子们,此时也开始举起手中的武器朝四面八方猛烈开火。
车子在动、脚下不稳,就别指望这样的胡乱开火有啥精度了。
但这起码能构成相当程度的火力压制,对于基地里刚刚被炸懵圈,尚且还没回过劲儿来的ISIS恐怖分子们来说尤其致命。
“打进来啦!有人打进来啦!快拿枪,拿枪给——啊!!!”
刚从营房里冲出来,跑向装备库去拿家伙的一名恐怖分子,脚底下的步伐都还没跑利索连贯。
便在大呼小嚷中被一枪打中后背,以最屈辱的背后中弹方式,带着一声惨叫着被击倒在地。
“进攻!进攻!下车杀光他们!冲啊!!!”
说挨了汽车炸弹的恐怖分子乱作一团,趁乱冲入基地内的突袭恐怖分子们,那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
说好听点叫突袭,说难听点这他妈就叫一窝蜂。
杜克是眼睁睁地从望远镜里看到,这帮车还没停稳就集体跳车的恐怖分子,有好几个都因为脚下不稳而一个跟头摔倒在地,来了个原地狗吃屎。
爬起来的第一时间倒还反应可以,立刻抬枪就打。
但打是一回事,是否看到了敌人做有效射击,这又是另一回事。
甭管瞅没瞅见敌人,反正先扣动扳机打了再说,枪一响起码能吓唬敌人同时给自己壮胆不是?
“杀啊!冲冲冲!”
“......”
这毫无章法的“全方位无死角360度冲锋进攻”,还有那被打得满地乱窜,一时半会竟组织不起有效防御的菜逼敌人。
实在是把杜克看得有些绷不住了。
就算没当场笑出声,多少也得感叹一句“真你妈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伊德利卜这优秀的匹配机制还真是“伟大”。
好戏还不止于此,让杜克没想到的事还在后面。
就在基地内疯狂激战之时,一阵破空而至的尖啸声已然响起。
呜呜呜——
咻——
“迫击炮!”
“冷静!不是朝我们来的!”
从呼啸声直奔而去的方向和由远及近的音量大小,战场经验颇为丰富的杜克,第一时间判断出这炮击并非朝己方而来。
事实也正如杜克判断这般,划过战场上空的炮弹不出片刻,紧接就落在了还在激战中的基地内、炸成一团。
轰轰轰轰——
炮弹的威力和爆炸动静并不大,看样子也就60或者82小炮。
这也让杜克进一步判断出了一点。
这种威力和射程,不可能是俄国人打来的攻击。
苏洛维琴科那队人犯不上把迫击炮从直升机上搬上搬下,带到敌人的家门口再发动炮击。
装备库足够充沛的俄军王牌特种部队,有更好的上位替代品可供选择。
用排除法做推断,这炮击显而易见,正是发动突袭的那伙恐怖分子们打来的。
这起码说明了两点。
一是这帮发起突袭的恐怖分子虽然战术水平不咋地,冲得一窝蜂、打得一团糟,突出一个“标准的恐怖分子水平”就只是烂。
但这突袭方案搞得却还可圈可点,起码还有些亮点。
先是自杀式的汽车炸弹袭击,接着辅以近战突袭压制敌人、搅乱战场,紧随其后又是不分敌我的炮击一通乱炸。
不说自身伤亡损失如何,起码这对敌人来讲那确实是够呛。
只能说,这种不在乎自身伤亡损失,只求给敌人制造麻烦,只论结果的打法,确实是非常的“恐怖风格”。
也足以见得搞这一出动静的恐怖组织头目、实际指挥者,是个挺有恐袭经验的货真价实王八蛋。
二来,杜克也算看明白了。
这场所谓的突袭,根本算不得是军事进攻,压根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杀式袭击。
那冲进基地里去的突击队,就是一支只求拉上敌人垫背一起死的炮灰。起到尽可能拖延时间、让敌人躲闪不及也组织不起防御,只能被压制挨炸的作用。
最后,如果杜克猜的没错的话。
那支冲进基地里的突击队,大概率都不知道自己在一开始就被当成了炮灰。
施以诓骗洗脑手段,让成员误以为自己是在干大事、得胜归来有重赏,进而激发出斗志死命往前扑。最终在合适的时机,将之当做恐怖袭击的武器本身给消耗掉。
这不过是恐怖组织的惯用套路。
杜克能知道这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在中东各地见得多了。
另一方面,倒不如猜猜看,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又是谁给教的。
诚然那不会是海军陆战队给直接传授,但总归不妨碍杜克“自家人知自家事”,心里对来龙去脉那叫个门儿清。
也就在基地里这炮击爆炸声响成一片之时,更大的动静已经在战场上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