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当下最有可能的实际情况是,敌方的自爆无人机不是消失也不是回收,而只是“电磁环境下隐身”,用专业术语来描述的话确实是这样。
之前的一次敌方图传信号先闪烁再突然消失,或许还能用偶然、巧合,探测设备故障一类的原因来解释。
但眼下梅开二度、活动复刻,再这么解释明显是行不通的。
这至少能说明敌人既非等闲之辈又是有备而来,不管是采用了何种手段实现的当下这种诡异情况,但至少是有着相当技术力和设备水平加持,具备一定的电磁对抗手段,且精准地料到了要刺杀的对象掌握有电磁态势感知能力防身。
照这么来看,那看似是“活动关底BOSS”的卡德尼中校,很可能只是明面上吸引注意力的一个幌子。
正所谓“老鼠拉大锨——大头在后面”,最具威胁性也最有技术力的“刺杀王牌”,可不是卡德尼领着的那帮送死鬼,而是这水平高到有些反常的自爆无人机。
倘若真的被卡德尼那帮人完全吸引了注意力,以为贼酋授首就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的话。
那返程路上疏忽大意到连基本电磁态势感知都不做的周正,很可能就栽到这一波里了。
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便是对敌方无人机的二度来袭浑然不知,直到自爆小飞机骑到脸上来了才大呼“吾命休矣”。
只可惜苏洛维琴科不是典韦,周正也不是曹老板,一切也还没到为时已晚的时候。
随着苏洛维琴科的一声令下,继续维持高速行进的车队并未停车,依旧油门踩死狂飙在铺装公路上,向着面前已经近在咫尺的建筑林立城区直扑而去。
与此同时,所有车辆的车顶天窗全部打开,一个接一个的特战队员射手从中探出身来、准备战斗,耳边还在响起苏洛维琴科亲自指挥作战的命令。
“不要指望软杀伤手段了,直接上硬杀伤,准备实弹射击!”
“图传信号不存在就基本意味着那东西大概率是射后不理的,指望反无人机枪和电磁屏蔽不现实,用实弹把那玩意儿打下来!”
对付一般寻常的图传信号无线遥控无人机,软杀伤手段当然是有效的,切断屏蔽其控制信号亦或是直接将之劫持都可以,只要技术上能做到就行。
可眼下,那图传信号只是短暂闪烁便迅速消失的无人机可有些邪乎。
稳妥起见,素来稳健行事的苏洛维琴科,到这时候可不打算把宝押在软杀伤手段还能奏效上,直接使用硬杀伤手段发射实弹将之击落显然更加稳妥。
甭管那来袭的无人机是怎么控制的,只要有实体存在就必然被物理攻击克制。
真要连物理攻击都不怕,怎么,你那自爆无人机难道还是亚空间造物不成?
至于说被拿来用作物理反无人机的实弹武器,倒是有些新奇,同样是出自周正供应但却不是一般常见的中国制造。
“快!把枪递给我,准备了!”
上半身探出车顶准备战斗的特战队员大声招呼着,留守车内的队友随即将一支相对短小精悍,却又黝黑粗壮的无托泵动式霰弹枪递了出去。
这是一支有着横向并列两根枪管的特殊武器,两根12号口径的霰弹枪枪管,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的管状后置弹仓供弹。
每个管状弹仓弹容量7发,两个弹仓相加的载弹量总和便是14发,在一众12号口径霰弹枪当中绝对算得上是大弹容重量级选手,且不像传统大弹容霰弹枪那样要不然弹匣过长,要不然弹鼓过大。
加之本身就是无托结构设计,进一步缩短了全枪长度和体积,通体采用聚合材料加铝合金打造的枪身,更进一步减轻了枪械重量,空枪控制在4公斤级别,总的来说就很适合在狭窄密闭空间内使用,比如眼下的车中。
这款从设计上来讲算是相当新颖,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霰弹枪的武器,正是美国标准制造公司研制的DP12霰弹枪。
而周正将这款美国枪提供给苏洛维琴科,并且还能被认可与接受,那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前线俄军部队发现。
面对令人头皮发麻、如头顶死神般如影随形的自爆FPV无人机,传统步枪、机枪虽然不怎么好使,很难准确击中高速飞行中的目标,但霰弹枪却能在此时大放异彩、发挥奇效。
其中的原理也不难理解,传统的步枪、机枪都是以点为杀伤的武器,就算全自动连发那也只不过是“一串点”。
但霰弹枪就不同了,虽然范围不大,但却是实打实的以面为杀伤武器,一枪出去直接就是钢珠弹雨密集覆盖。
而FPV无人机本身恰好又极其脆弱,属于压根不带任何防护也无谈结实耐操,稍微被碰着一下都可能失稳坠落,更不用说被高速弹丸撞击导致的结构破坏。
以霰弹枪的弹珠威力,对付区区FPV无人机完全足够了,基本上是“打中就坠毁”效率极高。
这一点已经在特别军事行动战区,被俄军一线部队用实战经验广泛论证得以证实。
提供一款性能优异的“反无人机霰弹枪”给苏洛维琴科,用作软杀伤手段无效情况下的硬杀伤手段补充,这便是周正的初衷。
至于说为啥选中了DP12这款美国枪给苏洛维琴科,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
传统的霰弹枪且不论泵动、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基本都是单根枪管的设计布局。
打无人机不能说不好用,只能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能有两根枪管则必然优势很大。
毕竟霰弹枪反无人机本质上追求的就是“面为杀伤”,而双管霰弹枪主打的就是“拓展杀伤面”,比一般寻常单管霰弹枪的杀伤面提升接近两倍。
如此一来,DP12就很合适了,作为双管霰弹枪的优势一下子得以体现。
加之其高达14发的大弹容,容错率极高,不像传统中折式双管霰弹枪那样打完两枪就需要掰开枪管上子弹,两枪没打中无人机就只能原地等死。
再有一点,这玩意儿是泵动拉机柄上弹设计,简而言之就是“手速多快,射速多快”,手速即为射速上限。
在老练的射手手中能爆发出极为恐怖的射速,某种意义上和德州牛仔的左轮射速是一个道理,近乎于全自动霰弹枪。
综合来看,拿来反无人机,简直是现有霰弹枪当中最合适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