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汉斯那副理所当然的态度,列宁一时语塞。
他向来自信自己的口才,无论在哪都不会输给任何人。然而,用思想和理论压制革命者,与在政治交易中讨价还价,完全是两回事。
更何况如今的局势,他根本没有任何主动权。
“即便领土问题可以暂且放一放,但让沙皇夫妇交给德国,绝对不行!他们必须为他们对俄罗斯人民的无能与暴政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才要在战后对他们进行战犯审判。还是说,您打算不经审判,就直接枪决他们?”
“这......”
老实说,汉斯本人对沙皇夫妇并无太大兴趣,若只是公主们,倒还好说。但无奈,他敬爱的岳父大人同意让列宁上台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把尼古拉二世和亚历山德拉送到德国。
既然如此,他也只能照办。
“还有,列宁先生,您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从一开始,您就没有资格与我谈判。毕竟,您并不是代表整个俄罗斯来与我交涉。”
“呃......!”
因此,列宁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接受条件,带着革命火种回到俄罗斯;要么拒绝,然后眼睁睁看着革命停滞不前,最终化作泡影。
“......请给我一些时间考虑。”
“可以。不过我的时间很宝贵,希望您能尽快做出决定。”
当然,最终的结果并不难预料。
时间拖得越久,焦虑的只会是列宁自己。
最终,他终究会亲手戴上这条锁链——一条足以在他伟大的革命家名声上留下不可磨灭伤痕的锁链。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汉斯是喜欢俄罗斯的。
正因如此,他想要更多的俄罗斯。
而这场大战之后,必然爆发的红白内战,将是他最好的机会。
......
“那些愚蠢的俄国佬又输了,这次是被彻底粉碎,连点渣都不剩了。”
“竟然连德国的脚步都拦不住......”
与此同时,东部战线传来俄罗斯帝国惨败的消息,法国人听闻后,纷纷对盟友的无能叹息不已。
老实说,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投降本就对法国的战局无甚助益,但俄国可不一样。
“根据驻俄大使莫里斯·帕雷奥洛格(Gee-auricepaléologue)的来电,这次战败让俄国内部局势极度恶化。”
“该死,这样下去,还没等德国人攻占彼得格勒,俄国佬自己就要造反了。”
只要俄国崩溃,接下来的局势如何,看看法国领导层,包括总统普恩加莱在内的所有人的阴沉脸色,就能猜个大概了。
如果俄罗斯帝国真的与协约国签署和平协议,那么原本部署在东线的百万德军便会腾出手来,调转枪口杀向西线。
“更糟糕的是,沙皇居然决定亲自出任总司令,亲赴前线......”
“见鬼,要是那家伙是我们的皇帝,早就被送上断头台了。”
“现在放弃还太早。”
约瑟夫·霞飞开口道。
“俄国的惨败固然令人痛心,但这或许是个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向沙皇施压,迫使他对驻君士坦丁堡的德尔卡塞作出让步。”
“但愿如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新的盟友,最好是能狠狠在德国和英国背后捅上一刀的。”
“可问题是,伊斯麦尔·恩维尔始终保持观望态度,你真觉得德尔卡塞能说服他?”
与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信誓旦旦地保证奥斯曼帝国会倒向法国相反,恩维尔虽然表现出一定兴趣,但却迟迟不肯给出明确答复。
如果他能干脆地拒绝倒也罢了,偏偏这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法国人感到无比焦躁。
“但还不能放弃,巴尔图总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成固然好,败也无妨。眼下我们该做的,是再给德尔卡塞一些时间。”
“既然总统阁下如此认为......”
“而且,相比奥斯曼,意大利才是更棘手的问题。杜梅格外长,意大利还在犹豫吗?”
“是的,尽管主战派的安东尼奥·萨兰德拉取代了坚持中立的乔瓦尼·焦利蒂,成为新任首相,但意大利政坛内仍然有不少主张中立的声音。”
再加上德国的汉斯·冯·乔以及英国的爱德华·格雷都在不断向意大利施压,威胁他们若敢投靠法俄联盟,就等着被毁灭。
“不过,一旦我们的反攻取得成效,协约国局势动摇,意大利人就再也坐不住了。毕竟,无论是国王还是首相,都已倾向参战,而意大利民众对‘未收复领土’和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野心也早已膨胀至极限。”
“啧,这可不好说。”
现任法国外长兼前总理、前总统的加斯东·杜梅格(pierre-paul-henri-Gastondue)以卓越的能力和极高的民众支持率着称,他的话音刚落,巴尔图总理便带着些许讽刺回应。
巴尔图之所以对杜梅格态度尖锐,无非是因为法国在战争初期的惨败,尤其是比利时战役的失败,导致德军自普法战争以来再度踏足法国国土,而杜梅格所在的激进党正威胁着他的总理地位。
当然,对于总统普恩加莱来说,这种内部斗争简直令人心力交瘁。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内斗无疑是最糟糕的事。
“政治上的争斗先放一边吧,总理先生。如今的法国,最需要的是团结。”
“......抱歉,总统阁下。”
在普恩加莱的制止下,巴尔图与杜梅格的暗中较量暂时告一段落。
尽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权力之争只是暂时偃旗息鼓,随时可能再次掀起风暴。
“无论如何,约瑟夫总司令肩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这场反攻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法国的未来。”
“谨遵总统阁下之命!”
约瑟夫·霞飞铿锵有力地回应,并立正敬礼。
众人的目光随即聚焦于地图上那一面小小的米字旗。
同盟国节节败退的局势,即将迎来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