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后面跑了一截儿路,还要迟到。
杨老见时间一点整,看了眼杨井,杨井拿着大喇叭站上树围。
“乡亲们,俺废话就不多说,农忙还没真正结束,待会儿大家还要干活儿去。
咱们村,接下来会陆续到来知青和咱们共同劳动。
知青,大家都没听过,我来解释一下。
知青就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都有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
今后他们会在全国进行上山下乡的插队运动。
但是相对的,知青们的动手能力不会很强。
在培训他们动手能力之前,大家都要积极配合。
俺们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家人来对待。
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知青们融入俺们这个集体。
再有,这是党的安排,所以大家不要对知青有所排斥。
咱们是一个大家庭,要互帮互助。
要让知青们早日适应插队的生活,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如今第一批知青已经来到我们村了,待会儿我和村干部会带着他们落实到部分人家里。
入住到部分人家里的知青,今后就会和你们同吃同住。
刚下乡的知青会有一些年的口粮补助。
待会需要有知青入住的人家帮忙搬粮食。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俺作为村长,也得给你做个表率,俺们家会入住一名知青。
这次下乡的知青有十名,剩下的九名知青我们会根据村里各户的情况安排入住。
但今后陆续都有知青下乡插队,到时候会再进行分配。
好了,此次大会结束,你们回家休息会儿,两点准时上工。”
杨井这次没留悬念、勾胃口。
而是一口气把该说的都说了,不给村民讨论和拒绝的机会。
因为他知道,一旦停下来,村民们的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这件事儿必须得雷厉风行的给办了。
那些知青还等着安排,总不能让这些人今晚在他家院子里过夜吧。
杨井这套话术,没给村民留任何拒绝的余地。
在杨井走后,村头就炸了锅。
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胡林听了一耳朵,没有听到反对的话。
不过就算有,那也不敢说出来。
后果不是他们能承担得起的。
给村民开完会,杨井和一众村村干部到了村上办公室接着开会。
看把剩下的知青该分配到哪些人家里去。
他们住得远,胡孝义走到半道儿,就拐去了要上工的地里。
胡林和李爱花回家去。
“闺女,你说以后咱们家也会住知青进来吗?”
李爱花有些担心。
如果住生人进来,那她们打猎,投机倒把的事儿岂不是会被发现!
“你想多了!我们家,在村里那是属于特困户!
怎么可能把知青安排过来。”
知青下乡,被安排的家庭应该都是由好到坏。
所以刚下乡的知青待遇都是最好的,特别是头一批。
“可村长家不是知道咱们……”
李爱花话没说完。
“你这就关心则乱了。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所以才更不会安排人过来。”
胡林罕见的又开始给李爱花上课,
“你遇事要冷静!
不管什么情况,保持一颗清醒的大脑。
这样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任何一个决定,都会改变你今后的行径路线。
若脑子不清醒,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那么你在接下来很可能会一步错,步步错。
直到把自己也赔进去。”
李爱花点点头,听得认真,“我以后会注意的。”
胡林提问:“那你说说看,村长他们为什么不会安排人过来?”
“安排人住进来,我们就没法做生意了。”李爱花回答。
“还有呢?”
胡林见李爱花只想到这个,接着引导。
“没有了吧。”
“不止这点。”
胡林给李爱花点出来,
“还会让俩家关系产生嫌隙。
日后再有什么好事儿,我们也不会再带着杨家一起。”
“哦~”
李爱花明白过来,“还有这些东西呐!”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是其一。
双方失去信任,是其二。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
而我后面说的,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
你以后遇到事儿,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
有些你搞不明白的,或许换一种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胡林是认真的教导的老师,李爱花是个虚心受教的学生。
她前半生过得凄惨,后半生遇到了两位很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