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公只说臣带衙役闯入他府邸,但具体原因却一笔带过。”
“在闯入宋国公府邸之前,臣被毗沙门军师设套,五十多个黑衣人包围臣,差点将臣杀死。”
“要不是臣提前有防备,暗中增加了部分衙役,现在陛下与诸位大臣见到的可能是臣的尸体。”
方源缓缓说道。
话还没有说话,群臣哗然。
就是走在龙座上的李世民也脸色大变。
萧瑀同样大惊,因为昨晚方源没有跟他说毗沙门军师。
仅仅是提到毗沙门而已!
毗沙门和毗沙门军师,完全是两种概念!
方源没有理会群臣的哗然,不紧不慢陈述着昨晚的事。
“臣反击毗沙门军师的时候,活抓一个黑衣人,是宋国公府内的挑水工,名沙子实,于是臣想请宋国公府上的管家回去调查,无可厚非吧”
“臣考虑到陛下和太上皇以及满朝文武的安全,甚至怀疑毗沙门的军师躲进宋国公府,暂时封锁宋国公府的各个出口,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方源继续说道。
而群臣已经彻底哗然。
“你见到毗沙门军师吗”
李世民迫不及待问道。
现场大臣也紧张地看向方源。
毗沙门军师是朝廷重点关注的对象。
“见到,也不算见到。”
“他当时身穿夜行衣,带着黑色斗篷,连声音都分别不出男女。”
“此事长安县衙侦查队的队正尤成周以及其带领的十多个衙役可以作证,臣无半点假话。”
方源沉声道。
“为何不立即通报于朕”
李世民追问道。
言语间显得有少许气急败坏。
这么好的一次机会竟然浪费,以后再难遇到毗沙门军师。
“臣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毗沙门军师的可怕。”
“而且萧驸马强行带金吾卫进出宋国公府,通报也已经没用。”
“再加上臣只是怀疑,并没有真凭实据,连宋国公府的管家都不配合调查,哪敢禀报陛下。”
方源摇摇头说道。
他当时的确是不知道毗沙门军师的可怕。
是昨晚和襄城公主卿卿我我的时候,她提醒的。
毗沙门是个未知的组织,毗沙门军师更是个可怕的人。
传闻毗沙门军师是毗沙门的首领,又传闻他之上还有一个门主。
总而言之,朝廷现在对毗沙门的存在并不是很清楚,善恶也不是很清楚。
但单单是毗沙门这个名字,毗沙门这个组织就不被允许存在。
“陛下,老臣并不知道毗沙门军师。”
“方源最先带人闯入我府邸的时候,只是说他被人暗杀,连毗沙门都没有提到就要将老臣的管家抓走。”
“他没有公文,又没有陛下的口谕或圣旨,老臣就拒绝了他的意思,然后他就要强闯,是襄城公主到来后他才提到毗沙门的。”
萧瑀连忙站出来解释。
同时心中咒骂方源阴险可恶。
一开始没有提毗沙门,跟没有提过毗沙门军师。
现如今,因为毗沙门军师的问题,以至于他本来是受害者的,现在得解释问题了。
“宋国公,请注意用词,我是请你家的管家配合调查,不是抓。”
“另外,你提到的最先,是我先以公务求见你,你连见都不见我,还以门卫羞辱我,我才闯进去的。”
“最后,我记得当时有提到毗沙门军师,但当时萧锐带军队冲进来,吓得我不敢久留,灰溜溜离开。”
方源强调道。
将问题转移到萧瑀的身上。
可能是因为毗沙门军师事关重大,刚才弹劾方源的大臣不再说话。
“陛下,当时方源气势冲冲进来,丝毫不给身为国公的臣一点面子.”
萧瑀继续解释道。
但这次话都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
“好了!”
“朕不想再听你们的个人之词,朕会命人查明此事。”
李世民沉声道。
这事不管是方源还是萧瑀,都有问题。
一个完全不顾及国公之尊,一个仗着国公之尊不配合。
萧瑀脸色一僵,脸色难看闭嘴。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他不相信自己的话。
自己堂堂国公,儿子更是娶了公主,这都不信任自己。
方源算得了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偏袒
“陛下睿智!”
“陛下,臣想辞去长安令一职。”
方源拍了句马屁,随即沉声道。
话落,正准备退回去的萧瑀顿时愣住。
其他大臣也是愕然,不敢置信看向方源。
长安令一职级别虽然不高,但意义却非凡。
都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都想要这个它。
“为何”
李世民沉声道。
感觉方源在和自己置气。
前天才刚跟方源说长安城就交给他了。
今天竟然就在一众大臣的面前提出想辞去长安令一职。
“方令,莫要胡闹,快快退下。”
杜如晦也是不解。
但更多的是不希望方源辞职。
坐稳长安令一职,未来前途无限。
“陛下,长安令虚有其表,不是臣想要之职。”
方源没有理会杜如晦,沉声道。
“长安令负责长安城一切事务,怎么虚有其表”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说道。
他似乎明白方源想要表达的意思。
李世民口中的一切事务,默认不包括皇城。
“臣身为长安令被人暗杀,有线索也不能查,太憋屈了。”
“长安城那么多国公,那么多亲王,若是一个个都仗着身份不配合我的调查,我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与其憋屈占着长安令一职,被人不喜,那还不如按照裴相的意见,去偏远地区磨练些日子,安然度过一生。”
方源耸耸肩,一脸无所谓道。
话落,众人明白,方源是在向皇帝诉苦。
而被提到裴寂顿时脸色一僵,恼怒地看向方源。
很明显,方源是将吏部尚书门口发生的事重述一遍。
区区一个长安令他都应付不了,这是他为官生涯上的耻辱。
“胡闹!”
“统统胡闹!”
“长安令方源听旨!”
李世民顿时恼怒道。
他骂方源胡闹,也骂一众胡闹。
同时借助这次机会,给方源加大权力。
昨天方源向他讨要圣旨,也就是讨要权力。
为此他深深想过,觉得很有必要给方源更多权力。
自然,是给方源更多权力,而不是给每任长安令权力。
如此,方源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管理长安城,治理长安城。
“臣方源听旨!”
方源立即应是。
同时心中暗喜:皇帝明白他的意思。
只是群臣大惊,都纷纷左言右顾,想要反对,但又不知皇帝要下什么旨意。
“往后你办案,只要证据充足,四品以下的人你可以带走配合调查。”
“有亲王、郡王、公主、国公等等以身份阻止的,可无视之,事后再禀报朕。”
李世民沉声道。
前者不算什么权力。
但后者却大大提高方源的便利性。
就是大理寺和刑部想要带走以上身份的人,也得征求他们的意见。
而方源直接就有这样的权力,令在场众人都震惊,一个个都动容。
“谢”
方源激动就要感谢。
但话还没有说话,就被人打断。
“陛下,儿臣反对!”
三皇子李恪大声打断。
从皇亲国戚队伍中走出来。
他一出现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陛下,老臣也反对!”
裴寂也跟着站出来。
话落后,萧瑀父子也跟着反对。
顷刻间,又是一群大臣站出来反对,人数比刚才还多。
“理由呢”
李世民环看朝堂,沉声道。
“父皇,人无贵贱,但有尊卑。”
“亲王、郡王、公主、国公等等都是朝廷的颜面,若是方令没有公文或圣旨就公然抓人,那天下百姓如何看到朝廷会不会觉得我等不需要敬畏”
“另外,儿臣还听说,方令在守卫辽州城的时候下令射杀百姓,屠杀数百百姓,其心之冷可想而知,儿臣以为这样的人不可以增加手中权力,会危害百姓和江山。”
李恪缓缓道。
言理有据,瞬间就得到一众大臣的附议。
“陛下,臣以为方源不单止不能增加权力,还要将其革职待审。”
“连百姓也杀,甚至还杀了数百,其心险恶可想而知,一定要严查真相,治他的罪。”
萧瑀和裴寂再次提出将方源革职一事。
方源没有说话,射杀百姓一事他早就呈奏折给李世民。
那种大事不可能隐瞒得了的,还不如大大方方说明其中问题。
而时候李世民将自己册封为长安令,应该是早已经想好了解决的方案。
现在李恪将其拿出来说,估计会惹得李世民的不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父皇,儿臣反对三弟所言!”
“亲王、郡王、公主、国公等等虽然都是朝廷的颜面,但天下百姓才是我大唐根本。”
“只要是侵犯国法,危害百姓利益,哪怕是天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岂能因为估计他们的颜面而视国法如儿戏”
“若是真如三弟所言,抓个人还要估计亲王、郡王、公主、国公等等这些人的颜面,天下百姓又是如何想的我大唐怕是随时崩裂!”
太子李承乾突然站出来说道。
他同样年轻,也是少年郎,但比李恪更威武和成熟几分。
话音落下,一众大臣纷纷站出来附议,连杜如晦和房玄龄也跟着附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大臣分为三批。
一批是支持李恪的,一批是支持李承乾的。
另外一批少数处于中立,谁都不支持谁都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