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臣怒哼一声,道:“此乱军心之言,吾料定,吴贼不过乌合之众,不可久持,故,吾有上策,只需诱敌深入,分兵袭其粮草,断其后路,然后合围夹击,贼势必自乱。届时,定能擒获吴三桂,扬名立万,岂不快哉!”
听到这,刘文秀感觉自己快晕过去了,吴军两倍人数,这张督师竟想出合围夹击的法子来,这不是异想开吗?
张延臣雄心勃勃地规划着,欲借吴三桂轻敌冒进之机,上演一番擒杀敌帅的好戏。
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往往超出张延臣的想象,还未等张延臣实施计划,吴三桂所部率先进攻,吴军先以骑卒在外监视,不时骚扰明军。
待吴军主力到达,刘文秀决意坚守,但张延臣认为,吴三桂远道而来,必然兵困马乏,正是大举出击之时。
随后张延臣请出王命旗牌,逼迫明军出战,果不其然,大战伊始,看似平衡的局面骤然倾斜。
吴三桂利用自身兵力优势,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同时派夏国相,吴之茂二人,从两翼攻击明军,张延臣计划的包围战,却变成了反包围。
局面急转直下。刘文秀、马维新等人目睹眼前景象,无不心急如焚,纷纷亲上阵前,试图稳住战线。
吴军则步步紧逼,情势危急下,张延臣意识到先前的乐观估计太过真,懊恼之余,当即下令撤退。
命令来的太快,便连刘文秀等人都来不及阻止,三人还在前线指挥战阵,结果后面却突然传撤湍命令,许多士卒纷纷回望,见督师大旗已经朝后逃窜,一时间,士气大跌,全军崩溃,就在眼前。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在张延臣率先逃走后,刘文秀,马维新,白文选三将各自率残部分散逃离,而吴三桂则乘胜分兵追击,丝毫没有给明军的喘息机会。
经过连续数日的追击战,明军伤亡惨重,刘文秀率残兵千余人逃往云南,白文选仅以身免,马维新势穷降吴,而始作俑者张延臣却是毫发无损的回到昆明朝廷。
面对如此局面,张延臣的奏疏呈于永历御前,其言辞滔滔,辩解之才,犹如泉涌:“微臣赴敌,本怀破贼之志,冀扫荡吴丑,还日之明。然臣谋虽密,但不识人心叵测,以至兵败辱国。
刘,马,白之辈,居高位而忘职责,不遵军令,将士心离意散,各为其主,何谈啃制胜?且马贼叛逆之心已久,临阵倒戈,至使我军阵脚大乱,实非微臣之不力,实乃军贼之过也,倘若诸军誓死报国,则胜负或犹未知也。”
字里行间,张延臣尽显推诿之术,将兵败责任尽数推向他人,然而在李定国听完刘文秀和白文选的详细解释后,李定国大怒,强烈要求永历帝严惩张延臣。
永历听闻,令群臣下议张延臣之罪,并请李定国出兵,阻拦吴三桂继续南下的步伐。
而就在永历朝廷认为吴三桂将会继续冲入云南时,吴三桂却在击败张延臣后,停下了脚步,因为,北京已经被孟浚夺取,下大势,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