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芥蒂
相比起任性妄为、大大咧咧、我行我素、说话做事不计后果的裴缙,柏鸢的言行就要更加官方且正式许多:
“首先非常感谢贵校抬爱,为我们提供这个宝贵的机会,也同样辛苦各位老师不辞辛苦亲自登门……”
话一出口,就给人一种像是会在每晚七点的电视上看到的常用口语模板。
还是那种毫无破绽、说话圆满、让人挑不出错的至尊版。
柏鸢先按照套路给各位招生组的老师们一顿夸,肯定他们的工作和辛苦付出,表达对学校的感谢。
总而言之,能戴的高帽全部戴了一遍。
等一旁的裴缙听得都快犯困打哈欠了,这才不卑不亢地话锋一转,步入正题:
“……只是非常抱歉,我和裴缙要辜负各位老师和学校的一片好意了,实不相瞒,我们已经有了心仪大学的选择,对未来也同样做出了长远的规划,所以我的回答依旧和电话里一样,即便您说得再多,我们的答案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面对着柏鸢的婉拒,招生组老师并不显意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就算你们不需要奖学金的支持,我校的人脉、师资和专业的权威性总用的上吧?”
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特别是像柏鸢同学这种家庭出身,如果今后想要入仕,在体制内有一番作为,京里大学法学系就会是你最好的选择,如你所见……”
他细数家珍的说了几个人名,都是近二十年内经常出现在新闻联播上,被光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且耳熟能详的政坛要员,身为大院出身的柏鸢自然也对这些人并不陌生。
说完这一连串的人名,招生组老师自然是带着几分胜券在握的心态,继续说道:
“……他们都曾是我校的优秀毕业生,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会成为同学你的师哥师姐,如果你选择了我校,这些人脉都将成为你后踏足仕途的资源、人脉和助益……”
在他看来,身处权力中心的人必然对权力有些超乎常人的渴望,向上爬更是这些家族言传身教的宗旨和目标。
这张牌可谓是真正的对症下药,即便是柏家二老在一旁,也只有连连点头的份,断没有出言拒绝的道理。
“至于裴缙同学……”招生组老师又看向一旁油盐不进、相对难搞的裴缙,说道:“我们对你的家庭情况也有了解,如果没有入仕打算的话,不妨考虑一下我校同样被评为国内A++级别的经济学专业……”
说到这里,招生组老师又停顿了一下,出其不意的甩了张感情牌到裴缙脸上:
“而且,我们学校的法学系和经济学系校区离得很近,来回步行不到十分钟,这样一来,即便两位同学上了不同的专业,也不会因为校区相隔太远而造成不必要的异地麻烦……”
这话就差直接对裴缙说:异地恋影响感情还容易分手,俩校区挨着近平时机会也多,半点儿不影响热恋中的小情侣牵手成功啊!
事实证明,招生办老师虽然是新人,却不是看起来那样初出茅庐的花架子,还是懂得抓这个年纪少男少女的心思,知道打蛇专挑七寸打。
一下子就精准无误的打中了裴缙的软肋,令裴缙可耻的心动了一秒。
此话一出,刚刚还桀骜不驯的裴大少爷微微一怔,不但放下翘了一半的郎腿,就连坐姿也调整得端正了不少。
“真的?有多近?你详细说说,还有,你们学校每年毕业生牵手成功率是……”
柏鸢:……
眼见裴缙已经开始出现被招生考试三言两语绕进去的迹象,柏鸢又不着痕迹的踢了裴缙一脚,替他接过话由,说道:
“……不能和这么多前辈成为校友是我的遗憾,只可惜我并没有入仕的打算,如您所见,我准备和裴缙一起报考海启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今后继承家族企业做准备,既然身处同一专业,自然也没有异地的烦恼。”
这后半句尤为突兀的话显然,显然是特意对着裴缙说的,用来点醒他已经开始上头的脑子的。
也正因此,裴缙这才后知后觉的回过味来,虽然京里大学俩校区离得近,但是在海启大学他俩本来就是一个校区啊,还能天天一块结伴上课呢!
差点又被他们忽悠了!!!
简直人心险恶,防不胜防!!!
如此一来,裴缙刚刚被招生办老师提起的热情和兴趣又很快消沉下去。
裴缙小声嘟囔道:“电话里边儿就骗我,如今面对面交心还接着骗,套路还挺深,简直岂有此理,这大学不去也罢!”
招生组老师:……
见裴缙这边没有转圜的余地,招生组老师又再次看向柏鸢,正准备接着说点儿什么,仔细跟她商讨其中的细节和利害关系,柏鸢却一改刚才客客气气的气场,拿出来几分上位者的姿态,已然是准备速战速决结束今天的战斗。
“……虽然我个裴缙无法成为京里大学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合作的机会,我们柏氏和裴氏则非常认可京里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如果贵校有需要,我们或许可以详细商讨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细节,柏氏每年可以为贵校毕业生提供两千的就业岗位以及……”
半个小时后。
郑怀仁教授和柏家二老一同从书房出来,直至被热情送到门口,互相告别并约好下次叙旧的时间后,这才看向身边满脸兴奋的招生组老师们。
“成了?”郑教授若有所觉的问道。
“成了!郑教授!!!”招生组老师激动地汇报自己此行的丰厚成果,“经过我们招生组的不懈努力,成功为我校毕业生争取到了三千的就业岗位机会、每年三千万的转向科研赞助费、三台最新款的高精尖实验设备、两所大型实验室的翻新、以及一座图书馆、两所食堂、三栋宿舍楼……”
郑怀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