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穿越小说 > 风流大宋 > 第474章 金都司

第474章 金都司(1 / 2)

第474章金都司

时隔两年,马平再次回到了中原。

建中靖国三年,马平随秦刚参与了捉拿无量子一事之后,跟着李格非在京东提刑司听用,在他被罢官后就回了流求,再从飞鹰军进了新菱川书院,是首批的特勤房培训人员之一。

由于他对李格非以及京东路情况的熟悉,宫十二特意安排他负责联络并指导齐州一带的变民义军,另一任重要任务的就是要确保李格非一家的安全。

马平赶往齐州时,正逢上明水隔壁的邹平县爆发民变,领头的吴大隆刚抢完县城,退上了鹤伴山。

吴大隆其实不是普通百姓,他在邹平县有几百亩的良田,算得上是一方地主,但是为人比较仗义,对于家里的佃户不苛刻,还经常对四边做各种善事。

蔡京的推行当十钱,先是把他在钱庄里的存钱都强行兑成了大钱,让他损失了不少,之后又推行增价折纳法,也就是在收取赋税时,先是以物折钱,然后再以钱折物,钱物之间反复折变,令纳税者苦不堪言。其他地方的豪强往往直接把所有负担都推到最底层的佃户身上,而这吴大隆于心不忍,全部由自己承担,没一年多的时间,竟然将原本殷实的家底赔得快差不多了。

到了今年的春旱,吴大隆见自己所有的田地都快要绝收,便十分慷慨地免了佃户们的所有田租,但邹平县衙派的人上门,不仅对今年的赋税一文钱不少,还说以防万一,还要求他提前缴纳。

吴大隆再三解释,庄里剩下的粮食只够今年所有人的勉强果腹,一旦收走就有可能会饿死人,但催收的衙役却是根本不理解,强行进行了抢夺,并还把他戴上了枷锁要回县里治罪。

庄上的佃户们看不下去,便出手打死了逼迫的衙役,拥着吴大隆一起造了反,并且还一口气冲进县城,抢了官仓进行放粮后,就上了县北的鹤伴山。

吴大隆虽然是被逼造了反,但是对于底下人却有着较强的约束与管理,原来的庄里好歹还有些家底,加上从县里官仓抢来的东西,上了鹤伴山后,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并且基本不会祸害四乡,从而吸引了周围更多的人前来投奔,很快便到了两三百人的规模。

大宋一朝,地方民变虽然很多,但基本却只有十几人、最多几十人的规模,能够达到像吴大隆这样的极少。所以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还是十分重视,最终派出了两个营的厢军前来平乱。

厢军一个营五个都,满编五百人,但大宋军队哪里会满编?所以最终来的厢军也就七百人出头,要进攻在山上已经号称千余名的贼匪,这些当兵的心里根本就没把握。到了邹平县后,先是向县衙里索要开拔费,没要到之后就称粮饷不足,反正远远地在鹤伴山下的要道口设营之后,就没有了后续的行动,偶尔拉出队伍操练几下,就想着最好能把山上的贼人吓跑,那就算他们这一趟出兵见了效。

而吴大隆深知自己手下的实力难以对抗官兵,也只敢坚守在山上,不会轻易下山。

就在这种僵持局面之下,马平与吴大隆接上了联系。

“久闻吴大当家之名,京东南北,如雷贯耳!”

“马先生千里来援,义薄云天,今吴某万分感动,请上座!”吴大隆之前做庄主时,就喜欢结交一些江湖之人,这次被逼造了反,对于愿意过来支持或者投靠他的各路大侠都来者不拒,却也省了马平的费力解释。

“马某在京东这里,也是见过好几位当家,却唯有吴大当家眼光长远,不同常人!”马平事先做过功课,上来就直奔主题,说出了对方心里最得意之事,“鹤伴山一不祸乱百姓,二不劫掠商旅,杀的都是地方贪官恶吏,这便说明吴大当家不是在造反,而是在行天道。”

“哎呀!世人多有误我,却是马先生能懂我!”吴大隆实际对于自己今天走到了占山为王的这条路上耿耿于怀,却又有苦说不出,今天却在马平这里得到了理解,一下子十分感动。

“马某之前见过莱州九顶山的叶当家,他那也算兵强马壮,不过听说上月被官兵剿了,吴大当家可知他最后吃败仗的原因吗?”马平问道。

“吴某愿听马先生指教!”

“叶当家带的人不少,这么多人都要吃饭,而当了兵后就没办法种地。所以在上了九顶山后,只能四下去抢粮抢钱,附近的乡民被抢怕了,官兵最后抓住叶当家回城时,百姓都是沿路向他扔菜皮土块,咒骂他不得好死啊!”马平说的九顶山叶当家,其实就是之前被宗泽带人平定的那支队伍。

“马先生说的甚是,吴某也是邹平土生土长之人,祸害乡里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去做的!那是子孙后辈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所以,我就算是拼尽吴家数代所积攒的钱,也要约束底下人不得为非作歹、劫掠百姓!”吴大隆说道。

“吴大当家的高义令人敬佩,但是这几百号人都上了山,终究会坐吃山空,到那一天后又将如何?”马平问的这一句话,其实也是吴大隆一直担心的事情。

“马先生可有教我之法?”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单打独斗永远成不了大事。一直困在这鹤伴山,不仅会被官兵调集更多人马困死,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撑不下去。所以,吴大当家的出路,就应该是主动联络周边受欺压的所有人,而且还是与您一样的缙绅大族,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出头,只要大家能够联合在一起,我们就能不再害怕官府的围剿,然后就有资格与朝廷谈判招安!”

吴大隆一听,眼睛里顿时亮出光彩,喜道:“马先生也是觉得招安是可行的?”

“我们又不是真想造反,只要朝廷答应改错、谅解我们,招安当然是最好的方向。”马平笑着点头道,但也提醒,“只是想招安必须要有实力,所以一定要联合更多的人,让官兵认识到我们的厉害。说白一点,你能打下县城,才能招安做县尉,你能打下州城,就能招安做州判!”

“哪里敢想哟!”吴大隆便向马平摆摆手,认为他是在说笑。

“吴大当家如果信得过的话,马某一是可以再引见几个当过兵的兄弟,帮大当家训练山寨的人马;二是能搞到一些上好的兵器铠甲,不须多少天,就能帮大当家能打下山去,为大当家、也为山上所有的兄弟,谋一个好前程!”

吴大隆却是一个爽快之人,见与马平聊得如此投机,经过彻夜长谈,更是直接拍板,让马平做了鹤伴山的二当家,马平也立即发信召集就近的同伴人员。

吴大隆的手下的确与其他的民变力量不同,最初进行起事的人,都是他的佃户。在队伍拉起来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还有自己族内的一些子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骨干。其实这倒不叫任人唯亲,恰恰是因为这些人原本就是乡村里具有威望的人,所以底下的人才会愿意听从指令、服从指挥,这就比其它地方的乌合之众要强上好几分。

再加上吴大隆原本有积蓄,当时造反时还顺便抢了邹平县的官仓,所以目前在鹤伴山上的人马都能吃饱穿暖,近三百人的队伍,便都能统一号令。

最新小说: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 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 流氓老师 都重生了谁还正经创业啊 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始皇弟 斗罗:绝世之邪魇魔神 隋唐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