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正值暑假,也是泰山旅游高峰期。7月11日,泰安市武警消费支队接到上级命令,有将近五百大学生被困泰山玉皇顶,急待救援。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的生命大于天。
武警官兵先后出动上百人次,汽车十余辆,靠着人背马驮,靠着担架滑竿,终于将伤病员顺利解救下山。
据悉,这么多大学生之所以在凌晨风雨交加的玉皇顶露天宿营,是因为受到科幻小说《球形闪电》的影响,来看泰山观赏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球形闪电。又因为准备不足,不少大学生的受到暴风雨袭击出现昏厥和失温的现象。
记者采访了泰山玉皇顶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气象站专家说,泰山玉皇顶有球形闪电一说纯粹无稽之谈。球形闪电这一奇异自然现象的产生原理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泰山在历史上也没有频繁出现球形闪电的记录。
专家最后告诫青年学生们,不要偏听偏信,要分清楚文学艺术和现实的区别,这才不至于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大自然风云变幻,我们要敬畏。
记者又采访了泰安市负责旅游接待的泰山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就泰山是否频繁出现球形闪电这种奇特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该负责同志肯定地说有,去年还有人在山顶看到过滚地雷。前年山上有老乡家的黄牛也被滚地雷击中,就好像小说《球形闪电》中描述的那样被瞬间烧为灰烬。另外,从史料上来看,泰山玉皇顶也有多次球形闪电的记录,特别是宋真宗泰山封禅后尤其频繁,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吧。
同时记者又提出自己的顾虑,问该负责同志如果旅客来泰山旅游,遇到雷暴天气该如何保护自身安全,你们管委会又有什么安全措施。
该同志回答说,管理委员会已经在玉皇顶准备了大量雨衣雨伞,在气象站也设置的二十四小时开放的游客中心,安全设施已经跟上。另外,玉皇顶的所有房屋和电视信号塔上避雷针都已经检修完毕,群众可以放心大胆地观赏球形闪电这一奇观。欢迎大家来泰山玩,大美泰山,好客山东欢迎您!
……
刘慈新看得扑哧一声笑起来,这个管委会的负责人还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球形闪电是那么容易看到的,还欢迎大家去泰山观赏这一自然奇观?不过,此人为了泰山旅行,为了地方经济发展,也是抹了脸不要,这份敬业精神当真让人佩服。
……
《暑期节假日,万人涌上泰山》
《人民日报》7月14日讯(记者钟声),七月暑假,泰山迎来旅游高峰,据泰山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光7月10日一天,泰山就迎来八方游客人次,创接待人数新高,其中大学生占大多数。
游客徜徉在日出云海碑刻和球形闪电等瑰丽的自然景观里,流连忘返。
……
刘慈新看得目瞪口呆,这这这怎么又扯到球形闪电了?
这玩意儿说穿了就是小说里编的,还被人当成真事?
接下来又有一张报纸里刊载的新闻让他看得脑瓜子嗡嗡响。
是《羊城晚报》的消息。
《大亚湾核电站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迎接首批大学生访问团》
新闻上说,清华大学高能物理专业的大学生组织了一个参观访问团,参观核电站的建设工作。期间,电站科学家和学生们进行的热烈的交流。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
其中有学生问,球形闪电是否如小说里所说是宏电子,世界上是否存在着这种巨大如篮球的电子,只不过没有被人们所发现所观察到?
科学家回答说,科学探索讲究的是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研究学问就是个向无尽天空攀登的过程,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而未知的世界也越大。
努力吧,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
核电站,那不就是《球形闪电》解救人质的故事发生地吗?
刘慈新摸了额,忽然发现,其实文艺还有意义的,一部好的作品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实人的个体是渺小的,能够给世界带来哪怕一点点小小的涟漪,也是有价值的。
整个暑假,他都在看科幻小说中度过的,也追完了孙三石《球形闪电》的连载。
这个假期,山东泰山的游客量创历史最高记录,总计接待游客四十多万人次。泰安那边在玉皇顶还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球形闪电曾在此出现”成为游客拍照的打卡地之一。
这个暑假,刘慈新总的来说过得挺无聊,台球技术一如既往的臭。有一次,父亲出差,老娘要回娘家吃席,给他留了几块钱作为一周生活费用,结果都打球输掉。大刘饿了几天,饿得眼睛都花了,头发因为没钱去理,飘飞如旗帜,瘦弱如丁仪。
教训太惨痛了,实在太饿了,世界终归是物质的,精神粮食管不了饱。
刘慈新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气急败坏:“我为酒色所伤,为何如此憔悴,从今日起,戒赌!”
夏日漫长,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
刚到大学报到不一天,刘慈新收到一封信。
上面用歪歪扭的字写着“xx大学xx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xx班刘慈新同学收。”
落款是北京《中国散文》编辑部孙朝阳。
原来,刘慈新写给《科幻海洋》编辑部的读者来信唐大姐看过之后,觉得有意思,就转给了孙朝阳。
老孙一看,啊,正主儿来了,这信还不能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