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高考文科有六门科目,理科七门。
文科是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外语。理科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
蒋小强学的是理科。
当时,每门科目的总分是一百分。不过,生物和外语只能算是参考,计算几总分的时候只占百分之三十。所以,两门功课只三十分。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生物是刚加入的科目,而且上面估计也觉得这玩意儿意思不大,就不太重视。
至于外语,主要还是因为教材比较乱,全国没有统一。我国在八十年代之前,中学生都是学俄语的,算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比如迟教授,就一口流利的俄语、英语是参加工作后才学的。
不过,俄语国家和人口全球加起来也就三亿,和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的政策不太相符。所以,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教英语了。
正因为乱,所以当年高考的外语有俄语卷也有英语卷。
高考前两日顺利过去,还剩最后一门生物。
生物只三十分,而且因为是新学科,其实题目都简单,大多是死记硬背的工夫,不外是门、纲、目、科、属、种,叶绿素、叶绿体什么什么的,被归类进理科倒让人有点奇怪。更奇怪的地理竟然归在文科,其实,地理中有很多要计算的东西。
无论如何,对于蒋小强来说,这届高考基本算是结束。
中科大的预考问题不大,高考前六门功课没有问题。
下午四点,几人从考场那边回家。
蒋小强:“明天去考试,只要我不是被车撞了,被倒下的电杆砸死,或者一交摔下去把两只手给弄骨折,只要我坐进考场,中科大少年班就读定了。”
就是这么狂妄。
杨月娥:“你这孩子说什么呢,呸呸呸,坏的不灵好的灵。”
孙永富:“小强,暑假打算干什么呢?这人皮难披,小时侯要读书,长大了要工作要拖家带口,唯独高考结束这两个月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蒋小强:“倒是没有想好。”
孙永富:“要不要陪我去钓鱼。”
孙妈妈就骂:“你这老头烦人,好好一个小孩子跟你去钓鱼,让人看到还不笑死?小强,别听他胡说八道,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好了。”
三人一路说笑,很快就回了家。
还没进院子,一辆墨绿色的自行车就骑过来,是邮递员到了:“孙永富你的电报,签个字。”
电报是仁德县机制砖瓦厂发过来的,内容很简单,就八个字:“领工资速归。”
孙爸爸孙妈妈有点懵,拿着电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孙小小把脑袋凑过来,看了一眼,道:“爸爸,妈,你们只怕要跟我一起回四川了。”
孙妈妈:“回四川,为什么呢?”
孙小小分析道:“爸爸,妈,你们来北京是请了长期病假的,每年回老家领一次工资。按照时间来说,要冬天的时候才够一年。这次之所以提前,我估计是因为全国工人工资都要普调,这个需要本人到场。”
“调工资,调多少?”孙永富忙问。
孙小小:“我哪里知道,不过,听大哥说了,就算是仁德那种小地方,普通国营工厂工人工资都能上五十块。如大哥那种副处级,有一百多。当然,各地政策不一样,还得根据工种工龄来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