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都市小说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519章 爸爸的味道,冬天的味道

第519章 爸爸的味道,冬天的味道(2 / 2)

以前在仁德砖瓦厂的时候,四合院里的邻居每年都要熏肉。有一回,隔壁老张家的熏肉棚子就因为大意燃起来,把腊肉和香肠都烤熟了。那年头吃肉多难啊,老张两口子攒了一年肉票才弄了这点肉,结果被付之一炬,他们完全接受不了。于是,两口子就开始争吵,最后还动起来手,把窗户玻璃都给砸了。

腊肉可以马上熏制,香肠却不行,要先挂在屋檐下用风吹两日,吹干了再说。

未了防止黄大仙偷吃,孙妈妈又朝屋顶扔了两块肉:“保佑,保佑。”

黄大仙从瓦缝里探头:“诶。”

孙妈妈:“再保佑我亲家全家平安,心想事成。”

黄大仙:“诶!”

院子里冷,孙朝阳不敢让二老看火,就拿了个茶杯坐那里看着里面红通通的锯末。

杯子是单位小玉送孙朝阳的,她以前是办公室文员,转成编辑后,学得很快,见了孙朝阳也不喊孙社长,直接叫师父。

为了讨好师父,小玉找了个罐头瓶子,用玻璃线缠了,上面还编成五角星花样,土到爆炸不说,而且不保温。

孙朝阳内心是很拒绝的,但每天去上班,小玉都已经给他泡好了茶,慢慢的,他也接受了这只杯子。开会的时候,手中一端,颇有老干部派头。

何情凑过来:“冷吗?”

孙朝阳:“向着这一大堆火,能冷吗,我热情似火了。”

何情轻轻一笑。

二人交往已经两年,彼此都很默契,也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那么多话。爱情已经渐渐开始朝亲情转化。

何情轻轻唱:“炉火慢慢地烧着,我心儿也跟着颤动。却不知道为什么哭泣,莫非我依然年轻……”

这是刘若英的歌曲《我曾经爱过一个男孩》,那年刘若英已经四十多岁。

孙朝阳笑笑:“唱这歌做什么,少年人要积极。”

于是,小两口就唱:“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么好。”

腊肉熏好,第二天晚上,老孙家开整。新鲜腊肉是人间至味,得抓紧吃。不然,等上一两个月,里面的水分和脂肪流失,就会又咸又柴,那就没意思了。

腊肉的做法也简单,用淘米水洗干净,扔锅里和着萝卜一起煮。煮熟后切片装盘即可。

何水生用筷子夹了一片,举过头,凑电灯下端详,额头上又出汗,倒不是因为辣,腊肉就不辣,他是被那种油腻给吓住了。

只见,这片腊肉用的是猪身上最好的二刀肉,足足有巴掌宽。煮熟之后,脂肪层呈半透明状态。

“吃呀,怎么不吃呢?”老孙夹起一片,直接扔嘴巴里,大口咀嚼。瞬间,嘴角就有油水标出来,竟顺着胡子流下去:“过瘾,太过瘾了。”

老何:“老孙,你吃东西不文雅。还有这种腌制食品不健康的,要吃就吃新鲜的。”

老孙:“胡说八道,你吃新鲜的,上次从浙江回来,我看你吃金华火腿可高兴得很呢,那不也是腌制食品?说起来,你们金华火腿也不好吃啊,我切了一块煮了,味道不怎么样。”

何水生:“什么,你煮火腿吃?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金华火腿是用来调味的,也可以裹甜瓜生吃。不然,和腊肉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火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浙江点金华火腿,一类是云南的云腿。

金华火腿一般都用来做腌笃鲜,或者蜜汁火方什么的。云腿则直接煮了吃,或者用来炒菜,风格风味差异极大。

老何不吃腊肉,但里面的萝卜却吃了不少,还灌了两碗汤。

又过得几日,香肠晾干,熏好了。依旧煮萝卜,孙朝阳吃得不住叫好,老爹的做菜的手艺真不是盖的。特别是和的这香肠,比大饭店里的厨师还好。可惜就是生错了年代,在前一世老人家如果活到二十一世纪,搞个网店,每年卖一季腊肉香肠,就能赚钱赚到手抽筋。

孙朝阳和老爹吃一口腊肉香肠,又碰一下酒杯。

外面的雪又开始下了,

这是冬天的味道,爸爸的味道。

“啊,老木你怎么来了,快坐,快坐。”这天,孙朝阳正在单位上班,就看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木呐风尘仆仆进来。

他头上戴着一顶棉帽子,身上披着军大衣,肩膀上还有雪花。

但眼镜已经换了新腿儿,看起来颇精致。老木后来说,他的眼镜框子是新做的,玳瑁,孙朝阳大惊,玳瑁不是保护动物吗,过几年就要禁止买卖了,你还是快点收起来,传给后人吧。。

老木扔出三枚金钱,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按照卦象显示,西方有大吉,应该是你的鲁奖要出来了,所有就买了票过来看看,有消息没有?”

孙朝阳:“我哪里知道,怎么着,你这次来北京打算等出了结果再回去?”

老木:“当然,当然。对了,我吃住问题你解决不?”

孙朝阳说:“解决,解决,依旧和以前一样,你住老蒋的杂志社。嗨,算了,那边远,很麻烦的。帮你找家宾馆,我自掏腰包请你。”

木呐感慨:“还是你们作家有钱,我们这种上班的,每月拿死工资,日子过得确实艰难。还是早点调版署那边才能解决问题,再拖下去,我都老了。”

孙朝阳笑了笑:“别急,我预料你调动的事情年前就能解决。”就朝办公室外喊:“:小玉,小玉,拎一瓶开水过来,给木呐同志泡一杯茶,泡我的那盒太平猴魁。”

喊了半天,却没有人答应。,

孙朝阳正恼火,电话铃响了,接通一听,是夜大同学小尧的,说,老家那边送来了一些小米,味道不错,问他要不要,如果要的话,就带二十斤给他。

孙朝阳一听,河南的小米,那必须要啊。小米养人,用来熬粥对胃很好,最近家里天天香肠腊肉,得用这玩意儿改改油气。说来也惭愧,两世为人的他还没吃过小米,四川人对这种作物不是太感冒。

忙谢了。又忽然记起,明天就是周日,又要去读书了,真让人头疼。

老木:“怎么,你还上夜大,以前什么文凭?”

孙朝阳说自己吃了时代的亏,高中没毕业就下乡插队,参加工作后,才发现文凭的重要性,准备读两年夜大拿个证。

木呐点头:“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如果没有文凭,你将来也走不上领导岗位。虽然说你现在当作家收入很高,但人的创作力也就二十到四十岁之间,到一定年龄就写不动了,自然规律,也是没有办法。我当编辑的时候,看到过很多作家写着写着就写不动了。怎么样,学习还行吧,是不是数学学起来比较难。”

孙朝阳:“数学还好吧,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每次单元测验,都能及格,偶尔还能拿个八十来分,其他的就恼火了。上次考试,好几门没过关。”

说着话,他烦恼地用手指按着太阳穴。

木呐:“哪几门没过关呀?”

孙朝阳:“《写作》《机关公文写作》……”

老木瞠目结舌:“你孙三石可是国内一流青年作家,写作都过不了关,这这这……”

这不是学渣吗?

最新小说: 凰惊天下:倾世小妖妃 第一嫡女 乾玄九龙记 灵魂禁区 洪荒:我以力证道成圣 从满眼红名开始 让你当法师,没让你培育九尾神狐 这个高武太癫了 星河主宰 至尊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