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众编辑都抽了一口冷气。是啊,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孙朝阳道:“同志们,虽然说我们国内不禁枪,民兵有枪,各大厂矿的保卫科有枪。我夜大的一个同学,他们厂里连掷弹筒和马克沁这种重火力都有。但大伙儿也就是玩玩,懂得装填瞄准射击和日常保养就完事,很多专业的东西并不明白,或者说不需要明白。我们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肯定会引起读者兴趣的。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军械,写背后的故事。比如刚才老高所说的倒牵牛就很有意思,老高同志,我能向你约稿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众人也都叫起来:“对对对,老高,你刚才说的故事太有意思了,要不你写一个,给你开高稿费。你现在马上退休了,在我们杂志发表文章,不算违规。”
《中国散文》有一项硬性规定,原则上,编辑不能在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为的就是防止大家为了稿费和所谓的作家名声,损公肥私,把杂志搞成自留地。
孙朝阳哈哈笑道:“老高,我们的悲夫同志,你也是作协会员,我想你心中也有个文学梦想,退休了写写稿子,也算是有个精神寄托。”
老高满面都是红光:“这事好像很有意思,我可以考虑写一篇当年武工队的抗日故事。不过,就怕我的写法有点跟不上潮流,被你孙朝阳退稿。”
毛大姐:“老高你放心,孙朝阳敢退你的稿子,我就让他帮你修稿。”
众人大乐,都说:“对对对,让孙朝阳修改到发表标准为止。”
不得不说,孙朝阳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微一琢磨,大伙儿就认为这事干得。八十年代武德充沛,人人都是军迷,如果出这个专题,杂志也不愁销路,说不定还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反响。
这个孙助理,脑子就是好使,不愧是当今最优秀的青年作家啊。
孙朝阳立即拍板:“既然悲夫同志没有反对意见,咱们下来就按照我刚才所说的做这个专题,先拿出一个末页版面试试水。如果读者反响好,下一期就放在醒目的地方。读者来信是谁负责的,小吴负责的,好,你关注一下新专题来信部分。”
“毛大姐、大林、小玉,你们是主编,下来后,你们组的编辑合计一下,看看手头作者里有没有当过兵的,最好是那种革命年代出身的老同志,问问他们能不能写这方面内容。”
毛大姐和大林都点头说可以,小玉道:“师父,我还有个问题,这种散文怎么写,主要写哪方面内容?你得拿出个用稿标准出来。”
这才是最关键的。
孙朝阳:“两个关键词:技术流、故事。”
还没等他细说,枯坐了一个多小时,坐得气闷的周宗阳忽然说:“我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