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二狗也附和道:“大人,我和少主也会积极参与,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甄阜对众人的积极参与表示满意,他最后拍板道:“好,那就这么定了。梁兄弟,你来负责整个计划的实施,猛儿和二狗也会协助你。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不能让那些叛贼有喘息的机会。”
甄阜脸上露出这两日难得一见的笑容,往日那个成竹在胸的前队大夫又回来了。
宛城的第二天,阳光照常洒在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兴奋和好奇。昨日的事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街头巷尾,百姓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地讨论着昨天发生的一切。他们兴致勃勃地描述着甄氏父子的惨状,有的人甚至模仿着甄阜和甄猛的表情和动作,引得围观的人群哄笑。
“你看到甄家公子那副样子了吗?真是可笑又可怜。”一个市井小民边笑边说。
“是啊,甄家平时那么威风,昨天可真是丢尽了脸面。”另一个人附和道。
在茶社中,文人儒生们围坐一桌,传阅着新知录,他们时而点头称赞,时而争论不休。这些知识分子对事件的看法更为深刻,他们讨论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还有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篇文章真是写得入木三分,把甄家的贪婪和无能揭露得淋漓尽致。”一个年轻书生感叹道。
“不过,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一位年长的儒生沉吟着说。
在酒肆里,说书先生正添油加醋地讲述着昨天的事件。他的语言生动形象,手势夸张,把事件描述得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听众们随着他的讲述时而紧张,时而激动,完全沉浸在故事中。
“你们是没看到啊,甄家公子那时候脸都绿了,真是大快人心!”说书先生夸张地说。
而在孩子们中间,一首关于昨天事件的民谣迅速流传开来。他们高兴地在街头传唱,虽然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理解歌词的含义,但那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直接的歌词,却让他们感到无比兴奋。
“宛城谁家强?甄家父子忙。昨日一场戏,笑煞众街坊。”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唱着。
然而传唱最火爆的还是:“篡汉谁?蛇头威。民苦难,思汉归。”
这场事件,不仅在宛城引起了轩然大波,更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文人儒生,亦或是孩子们,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了这场事件的传播和讨论中,使其成为了宛城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万紫千红的门前突然聚集了大量人群,这种不同寻常的场面很快成为了宛城百姓新的关注焦点。人们好奇地围观着,议论纷纷,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