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左劝右劝,薄昭喝三杯后打死也不喝了,他怕外甥趁他喝酒把他“咔嚓”了!
文帝想用灌醉舅舅自杀的招数失败了。
到了第二天,文帝带领群臣穿白戴孝,他带头手持哭丧棒去监狱哭舅舅,
与此同时,让狱卒布置灵堂,各种祭祀死人的东西都置办齐了,
文帝率领群臣跪在舅舅面前哭丧,“舅舅啊!你就放心去吧,往后的事由外甥处理!”
外人不知道还真以为文帝的舅舅死了。
薄昭一看外甥非逼死他不可,想想没有活路可走,一狠心上吊而死。
文帝止住悲声,顺势以侯爷礼仪为舅舅举办了丧礼。
薄昭无后,文帝废黜轵城国,与舅舅一起为非作歹的恶人被就地正法。
最后文帝追认钟毓为“殉将军”,其子和夫人被朝廷供养。
……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秋,老上单于在中行说的鼓动下,发兵侵扰汉朝北部狄道一带。
西汉时期的狄道位于今天的甘肃临洮县南,是当时陇西郡治所在地。
战报传给了京城的文帝。
“果然太监中行说要害大汉,当初就应该把他宰了!”文帝悔不当初。
文帝迅速召开“诸葛亮会”:
有说发兵十万大军荡平匈奴部落的,有说多送粮食美女,安抚老上单于……
这时太子刘启的家令晁错,上书文帝发兵征讨匈奴。
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的大管家,负责太子的生活管理和政治咨询。
晁错深受太子刘启的器重,称其为智囊和老师。
晁错,西汉颍川郡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少年时,跟随老师张恢学习申不害和商鞅法家之术。
由于通晓文献典故,被文帝拜为太子家令~~~
随后晁错呈上了一道折子,抽丝剥缕分析了汉匈关系。
晁错认为朝廷应该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
他说那些投降汉朝的胡人,义渠,月氏等。
最了解匈奴作战方法,让这些胡人与汉朝军队配合好,消灭匈奴军队易如反掌。
里面还分析了匈奴军队和汉军作战的长处和短处,比如汉军善于平原大部队作战,
而匈奴军队善于山地森林作战,汉军士卒吃苦耐劳不如匈奴人等等。
晁错这道言边事的折子,被人们称为《言兵事疏》。
随后,晁错还上书文帝,“发展农业生产”和“移民戍边,定居屯田”的折子。
后来诸葛亮,曹操利用士兵戍边屯田的办法,灵感来自于晁错的建议。
这两道折子,被人们称为《劝农力本疏》和《守边备塞》。
晁错力主迎战匈奴军队的提议被文帝否定了。
文帝知道,这时大汉不能轻易与匈奴部落爆发大的战争。
当年高祖都被匈奴军队围困了七天七夜,如今大汉依然没有从战争中缓过劲来。
文帝采取折中办法,一边给匈奴送美女和粮食,一边组织兵力打击匈奴军队!
这就是“一手拿糖果,一手举大刀”的套路,打仗生产两不误。
晁错的“发展农业”,和“移民屯边”建议被文帝所采纳。
由于晁错提的建议有深度,有广度,有可操作性,从此以后,晁错进入了文帝视线。
成为了文帝备选人才。
汉文帝前元十五年,文帝向天下有识之士,发出了招贤令:
“着令地方官层层推举人才。”
昭令最后一句话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初选出的人才,经过地方官的选拔,最后进入朝廷“策论”pK现场,三局两胜决出冠亚军。
当时贾谊已去世,晁错和贾谊的观点基本一致,如果贾谊活着,二人将棋逢对手,
没有对手的晁错,最后赢得了冠军。
文帝大喜道:“果然如我所愿,太子的智囊不同凡响!”
闪亮登场的晁错,被文帝提拔为中大夫。
皇帝,太子都很喜欢晁错。
但是中郎将袁盎却和他不对眼。“看你得意的尾巴都翘上了天,早晚有你好看的!”
不知袁盎为何这么恨晁错,也许一山不容二虎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