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汤看到康居太子的到来,心头一喜,问:“你知道木城风道在哪吗?”
康居太子微微一笑道:“二位都督,你们算是问对人了,
木城是我监督建造的,我当然知道风道在哪里了。”
述说简单,当夜,甘延寿派小分队,携带火种和干柴,在康居太子带领下,
找到风道口,一把火点燃木柴,熊熊大火迅速燃烧了起来。
城内的郅支还抱着阏氏睡觉,突然被士兵逃命声惊醒。只听有人喊,
“兄弟们,快跑吧,不知道从哪着的火,再不跑就没命了!”
郅支穿好衣服,开门就往城头跑,登高一看,大火已经把城门烧去了一半,
汉军随着冲杀声像潮水一样冲进了城。
陈汤亲自督阵,果断让士兵开弓放箭,不管是逃难的百姓还是匈奴官兵,格杀勿论。
箭矢如飞蝗“嗖嗖”作响。“哎呀!妈呀!”痛哭声此起彼伏。
此时郅支单于叫上丞相想一起逃跑,突然一箭射中郅支的前胸,“唉呀,我命休矣!”
郅支扑通栽倒在地,痛苦挣扎着。
匈奴丞相一看大势已去,走到郅支面前,恶狠狠举刀砍下了郅支的脑袋。
提头在手,匈奴丞相大声喊道:
“汉军首领,不要再射箭了,郅支单于已经被我砍下了脑袋,我们投降。”
陈汤借着火光,看到匈奴丞相手中提着一颗人头,急忙下令停止射箭。
匈奴丞相把双手上举,来到了陈汤面前。
经过屯边将军和康居国太子的验证,果然郅支的人头。
匈奴士兵见单于已死,丞相选择了投降,纷纷放下武器,跟随丞相投降了汉军。
……
汉军大获全胜,经过紧急灭火,木城保存了下来。
事后经过统计,此战共斩杀阏氏、太子和将士1500多人,投降千余人,伤500人。
整顿安民,汉军把木城交给了康居太子,然后大宴三天。
将士们吃饱喝足,鞭敲金蹬响,高唱凯歌还。
甘延寿和陈汤率军回到了都护府。
延寿下令把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送给了参战方,自己只留下了一些牛马羊。
与此同时,陈汤向汉元帝报战功,折子上写了这次打胜仗的经过,
其中有那句流传千古的话:“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成全了陈汤威名远扬。
战报中请示将郅支头颅示众十天,以挽回被他杀汉使的声誉。
元帝看罢战报,龙颜大悦,提笔在手,沙沙点点写了封嘉奖信。
甘延寿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他担心矫诏会受到惩罚。
如今看皇上的意思不想追究他俩的责任。
甘延寿高兴的有点早,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繁延寿,一起弹劾甘陈矫诏发兵打郅支单于。
“皇上,二人矫诏出兵违反了军纪,不应该奖赏,应该受到惩罚,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不应该提倡这种行为。
国有国法,军有军纪,军队没有严格的纪律,岂不成了一盘散沙?”
元帝虽然很想奖赏二人,毕竟杀了郅支,震慑了西域各国,利大于弊。
听了丞相的话,元帝沉默不语,秉持着不奖也不罚的态度。
石显看出了元帝的心思,他善于揣摩皇上的意思。
“陛下,我倒觉得甘、陈二人立下了奇功,那郅支单于杀汉使,不正应该受到惩罚吗?”
这回匡衡表现很坚决,提议皇上处罚甘、陈二人。
其实是匡衡心里有点酸,这么大的事,居然绕过他行事,太不把他这个丞相当人了。
匡衡要杀一儆百,看看以后谁还敢瞒着他行事。
陈汤见匡衡要惩罚他俩,直接怼道:
“如今郅支被我俩斩了,丞相要处罚我俩,你就是为郅支报仇!”
元帝权衡再三,发了两道旨意,一道是责罚甘、陈矫诏,一道是嘉奖二人。
哈哈,打屁股喂糖果,好人坏人都让皇上一个人做了。
最后元帝认为功大于过,随即赦免他俩矫诏之罪。
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每人赐给食邑三百户,黄金(铜钱)一百斤。
复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除了丞相匡衡不高兴外,其他人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