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天空从此变得湛蓝无比。数亿的人民在这一天,集体走上了街头,一起欢呼,一起庆祝。
一个平等、安全、幸福、大和谐的社会终于到来了!
许多曾经蒙受冤屈、被犯罪分子欺凌、家庭成员无辜丧生的家庭里,在这一天家里挂起了少洛的画像,并焚香祭拜告慰亲人。
乌托邦粉丝会会员的人数在全球继续飙升,总数量已经超过了60亿。而在华夏国,这一数量则超过了10亿。
6月8日举办的一个会员网络投票中,超过30亿人进行了投票。95%以上的会员都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无偿捐献给基金会,全力支持乌托邦社会的建设。
在全球实行乌托邦社会,已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人民的共识。
少洛和小乌这几个月也没有闲着。他们把米国神秘的51区翻了个遍,除了弄到了几十支落后的基因强化药水外,也没有其他太大的收获。
不过这些基因药水在小乌的研究下,很快就得到了破解,甚至可以做到从登堂入室境界到宗师境界的提升。
少洛目前已经在三口洋的秘密车间开始生产,预计每月的生产量为标准1000剂,将会在稀释后用在星空人民军战士的实力提升上。
两人也开启了一次神秘的北大西洋百慕大群岛的探险活动。可惜的是最终两人只是发现了在海底一块巨大的磁性陨石,这块陨石会在太阳粒子活动频发的时期发射出强劲的磁性。
这种强大的磁性吸引力,将会令周围数千平方公里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域出现强烈的磁力区,导致路过的船只和飞行器导航及电子设备出现失灵问题。
小乌则是有些失望地摇摇头,“算了少洛,这个地球看来没有什么其他的秘密了,我还是继续全力攻克那艘‘泰坦级’星际战舰的秘密吧!”
面对少洛提议是否要去神秘的马里亚纳海沟去探险的时候,小乌摇了摇头。
“那里只是一处超级深的海底而已,除了一些不知名的生物之外,就是一个听起来有些神秘的海底漏斗了,每年有数亿吨的海水从这里流到了未知深处。我推测也是流到了地壳之中,并通过许多特殊的通道重新回到了地面之上。”
小乌对此也没有太大兴趣。
对于‘泰坦级星际战舰’驾驶舱进入系统的电脑破解,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地估计。即便是小乌的光脑算力超过人类最先进计算机的亿倍,对于远超乌托邦星系科技的泰坦星系的先进科技来说,依然渺小落后的太多。
诸如破解一个万亿亿分之一规律的密码一样,这有时候也需要一个运气成分,也许数年之内都没有结果,也许几个月就能突破。
少洛和小乌展开了一个火星基地计划。火星的环境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但是自然环境还并不算太恶劣。比如大气压0.6左右和高原差不多;赤道的温度为零下20度到零上30度左右;火星的重力约为地球40%;
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占据绝大多数,不过也存在少量的氮气、氩气和氧气成分;火星的体积为地球一半左右,而且也有着四季的变化,有着充足的日照;火星的两极存在有大量的液态冰,在其他区域也可能含有大量的地下水资源。
少洛和小乌的计划是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基地,并且能开展大规模的人类观光活动。根据初步的计划,将首先在火星靠近北极的区域建立地球基地。
这个基地是由一个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的封闭式透明生活基地,和一个户外人类工业基地组成。
12万平方米的基地大约高度为20米左右,空间为300*400这样的一个级别,大约分为数十个隔开的功能区。
带有发电薄膜的高强度玻璃将会让这个基地内部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的温度,而里面的氧气含量和地球也基本相当。
有了充足的电量供应后,这里将会开展居住、旅游、工业、科研等各种工作。
北极地区含有大量的固体冰资源,开采后完全可以直接提供基地的用水问题,而火星上丰富的太阳能和二氧化碳资源将能够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在基地里将会有6万平米左右的植物试验区,正常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食品保障。
当然,火星上面的最大的食品来源,是小乌为这里特别生产的食品机。这个高科技的设备将直接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结合,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生产出类似于蛋白粉那样的固体碳水化合物,并将其固定成型为大米或者小麦这样的固体物。
这个重量有3吨左右“人工粮食合成机”每天可以生产出约500公斤左右的人工粮,甚至能够满足1000人的基本主食需求。
之所以少洛没有在地球上推广这个产品,主要原因是因为成本高和地球粮食资源基本稳定能满足需求。
氧气的供应就更为简单了,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或者通过电解水都可以获得。
在计划中的火星第一个基地上,在氧气、太阳能、水都不缺乏的情况下,基地已经具有自我发展和自给自足的能力。
经过了近一年金星铂金属运输,“乌托邦号星际飞船”已经从金星上采集了并提炼了6万吨的铂金属,甚至足够生产超过6亿个‘金属1号A’超级电池,已经可以满足未来数年三到五年之内的要求。
载重200吨的‘乌托邦号星际飞船’,将负责火星基地建设所需设备和材料的运输问题。按照预定的计划,这个基地将会在3个月之内初步建成。除了地球上直接带过去各种的轻型建筑金属框架、和一些必要设备之外,少洛还将会在火星上建造一个高强度玻璃加工厂。
火星上遍地的金属砂岩材料为玻璃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这些可以发电的玻璃产品在火星上有许多地方需要应用,而且质量非常重,预计12万平米的室内基地,就需要超过5万吨高强度发电玻璃。这么重的资源从地球运到火星上,仅仅依靠星际飞船200吨的载重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总储能为600万千瓦的1万个‘电池1号A’组成的储能电站投入使用之后,室外基地主要先要建立一个面积为100万平米的太阳能发电站,这将会为整个室内、室外基地建设中提供持续性足够的能源。
在前期的计划中,将由500名由‘裁决者’机器人改装的生产机器人来负责整个基地的建设。
按照少洛和小乌的计划,在10月份火星基地就能够达到自主运行的程度,到时候就可以开展初步的火星旅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