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还长着呢。
往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
护送徭役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
刘家全家老小齐上阵,都在帮刘邦筹备行囊。
这一去山高水远,指不定要碰上什么状况,衣裳、干粮自然得准备周全。
厨房里,刘邦的两位嫂子手脚麻利的开始和面,她们把家里藏着的精面一股脑全翻了出来,和面、上锅一气呵成,蒸出一笼笼饼子。
这饼子蒸好晾干后,虽说硬得硌牙,却能长时间保存不变质。
两位嫂子心里对刘邦充满感激。
要不是他主动应征徭役,自家男人就得被迫远行。
如今,她们对这位小叔子那叫一个热情,恨不能把家里所有好东西都一股脑塞进刘邦的行囊。
就连平日里古板严肃的刘父,也坐不住了。
他扛着锄头,匆匆来到后院,在一处隐蔽的角落,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把短剑。
随后,他又来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拿出磨刀石,一下又一下,仔细地打磨起来。
刘母抱着小刘盈坐在院子里,将老头子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眼眶忍不住泛红,抬手悄悄抹了把眼泪。
黄昏时分,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
刘邦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刚回到家,就收到了这把打磨锋利的短剑。
刘父坐在矮凳上,用布巾擦了擦手上的灰尘,叮嘱道:“这短剑是你阿爷传给我的,我重新开了刃,锋利得很,你就带着防身吧。”
在大秦,朝廷明令禁止百姓私藏兵器。
这把短剑被刘父藏了好些年。
就连刘邦都不知家中竟藏有短剑。
如今儿子即将远行,刘父哪还顾得上会不会惹来麻烦。
只盼着这把剑能保儿子平安。
刘邦接过短剑,仔细端详,随后挥舞了两下,这短剑大小正合适,用起来十分趁手。
“多谢阿爹!您和阿娘在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儿子一定平安回来!”
刘邦望着父亲已经斑白的头发,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他无法据实相告归期,更不能说自己要做的事情,连累父母担忧了。
“好,我和你阿娘不求别的,就盼着你们兄弟几个都能平平安安的。”
刘父长叹一声,正好瞧见吕雉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从厨房出来,便不再多言,站起身,重重地拍了拍刘邦的肩膀:“行了,去用饭吧。”
刘邦望着父亲瘦弱的背影,双手不由紧紧握住短剑。
吕雉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端着托盘的手一颤,只觉浑身发冷。
上一世,刘邦和刘家人关系很是冷淡。
他离开沛县时,也就只有她在担忧牵挂他。
本以为吕青才是变数,没想到连刘家众人的关系都与上一世截然不同了。
明明她日日都待在刘家,竟不知何时有了这样的改变?
就是这样无声无息的变化,让她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想到这些,吕雉心中难安,她端着饭菜走近刘邦身侧,一脸讨好:“大嫂今日杀了鸡,给你留了半只,趁热吃吧。”
刘邦收回视线,沉默的点头,夫妻俩一起来到了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