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凝视着逐渐远去的敌军,心中舒了一口气。他深知,这场斗将不仅稳定了军心,更为征南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黄忠倚靠在城墙边,用一块布轻轻擦拭着金背滚珠刀,仔细地将刀身上的污血清除干净。
那细腻的动作,宛如在为初生的婴儿沐浴,总是显得小心翼翼。
“将军,叛军又来攻城了!”
黄忠迅速站起,一手提起宝雕弓,一手紧握,大步流星地向城头走去。
登上城门楼的黄忠,放眼向远处眺望。
只见烟尘弥漫,人声喧哗,一条黑线从天边浮现,迅速向安成方向逼近。
黄忠眯起眼睛,不禁暗自叹息:“人数真不少啊!”
那日击败了沙摩柯,尽管蛮族大军并未撤退,只是后撤十里安营扎寨。然而,这为黄忠整顿军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黄忠本就是武艺超群之人,军中向来崇尚强者,因此在击败沙摩柯之后,黄忠顺利地接管了征南军。
但这些天来,蛮族大军不断攻城,尽管自身伤亡惨重,却也消耗了征南军大量兵力。
目前能上城楼作战的兵力已锐减至万余人,军需粮草也已捉襟见肘。
若局势持续如此,即便守城兵力尚存,军需粮草也将难以为继,终是无法守住安成。
黄忠摇了摇头,摒弃杂念,全神贯注地面对敌人,奋力厮杀起来。
随着鸣金声的响起,黄忠瘫坐在城头,脸上满是汗水,不禁露出一丝苦涩。
今日的攻防战,又损失了千余兵力,朝廷的援兵,究竟何时才能抵达。
就在黄忠苦战不已的时候,远在洛阳城的天子刘宏,已然得到了皇甫嵩战死的消息。
刘宏听闻此噩耗,心中大惊,他深知皇甫嵩的死对朝廷意味着什么。
皇甫嵩不仅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更是南征北战的名将,他的陨落无疑是对朝廷威望的一次沉重打击。
刘宏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在朝堂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一些大臣主张立即派遣军队支援黄忠,而另一些则命令黄忠撤退并固守南阳郡。
双方都持有自己的论据。
支持支援黄忠的大臣们认为,此举能够鼓舞士气,避免让将士们心寒;同时,荆州作为一片富饶之地,对于大汉的赋税收入至关重要,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容不得轻易丢弃。
然而,反对派则提出,尽管朝廷拥有超过十万的军队,但军需粮草已捉襟见肘,无法再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正当刘宏犹豫不决之际,何进提出了建议,请求任命大将军掾、";八俊";之一的刘表为荆州刺史,前往安抚叛乱的蛮族,以稳定荆州的局势。
刘宏听罢何进之言,心中稍感宽慰,觉得此计可行。荆州若能稳定,至少可暂时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于是,刘宏立即下诏,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给予他三千兵马,并赐予他全权处理荆州事务的权力。
刘表接到诏书,不敢怠慢,即刻整顿兵马,准备南下。
与此同时,黄忠在战场上仍旧奋力拼杀,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决不能让荆州落入敌手。
战事愈发激烈,尽管征南军伤亡惨重,就连黄忠也负了不轻的伤势,但他依然带着征南军将士们坚守城池,等待朝廷援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