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哄一下没关系。比如说哄两三岁的孩子,说你别哭,我等一下给你买糖吃。但孩子哄好不哭了,糖却不知去了哪里。孩子小也许忘了,也许记得,却不信你了。
古时候有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要跟去。但集市离家比较远,孩子小,带着去很不方便。于是孩子妈妈就说:“你别去了,爸爸很快就回来的,等爸爸回来后给你杀猪炒肉吃,你不是很喜欢吃肉吗?”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果真不哭,也不跟去了。
后来妈妈回到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要杀猪。说:“我这是哄孩子的话,猪要到过年时再杀的,你还当真了呢?”
曾子说:“父母不能失信于孩子,如果说话不算数,以后孩子就永远不会相信大人说的话了。”
曾子觉得,得到孩子的信任比一头猪更重要,于是就把猪杀了,炒肉给孩子吃。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曾子学习,不能哄骗孩子,达不到的不轻易承诺,但既然承诺了就要做到,不能失信于孩子。
所以,不管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傅家人从不轻许承诺,但只要他们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
因为他们知道,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首先,从社会层面上讲:
第一,信守承诺会维护社会秩序:诚信是社会安定的道德基础,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时,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和谐。比如,在商业交易中,买卖双方都遵守诚信原则,按时履约、按质交付,就能减少纠纷和矛盾的产生,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
第二,信守承诺会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领域,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交易,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市场的繁荣。相反,欺诈、违约等不诚信行为会破坏市场秩序,阻碍经济发展。
其次,从个人层面上讲:
第一,信守承诺是立足社会的基础: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例如,在求职过程中,雇主通常更倾向于录用诚实守信的员工,因为他们更可靠、更值得托付工作任务。
第二,信守承诺会塑造良好品德: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行事,有助于个人培养自律、责任感等其他优秀品德。它能让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坚守道德底线,做出正确的行为。
同时,从国家层面上讲:
第一,信守承诺会提升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公民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会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其他国家更愿意与诚信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合作。
第二,信守承诺会推动国家治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诚实守信,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政府诚信施政,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古语说:“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当想要做一件事,即使自己对这件事很有把握,也不要在做成之前说出来。
唐代李白有诗云: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意思是说,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自己承诺过他人的话,要排除万难,努力兑现。如果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该对他人轻许诺言。
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认为,愉快交谈是人际关系的第一重升华,承诺是人际关系的第二重升华,兑现诺言是人际关系的第三重升华。由此可见,承诺是影响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关系个人口碑的重要因素,绝不能随意对待。
“言行一致”不仅要求我们说到做到,还需要我们警醒:不能做到的事,一定不要先说出来。过度的承诺会严重破坏自身在外界树立的良好形象。承诺的核心主要在于是否真的将别人的需求放在心上,是否真的帮助了别人。
傅亦瑶觉得,自己代表了社会,更代表不了国家,但是她必须做好自己。她要给自己的侄子、孩子做好榜样。她要在合作伙伴面前证明自己可以并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