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
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
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
而且是研究因明、生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
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
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
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
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
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另外,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
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
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
1957年,中国政府捐款30万元人民币在那烂陀寺附近建造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
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
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
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
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
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
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屋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用特制的材料覆盖。
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
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
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
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犹如明镜一般。
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人践踏二三十年而坚固如初。”
卡吉娜听到这里,发出惊叹!
“向东,你讲述的这段历史,比我舅舅给我讲的考古史还详细。
也让我重新了解了我们国家那段差点被遗忘的历史。”
我摆摆手道:“我讲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我们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希望我们之间的交流,可以跨越千年,成为中印新时代交流的典范。”
卡吉娜深深点了点头。
夜幕渐深,龙鼎石窟夜景已经开启,我走到卡吉娜面前。
“卡吉娜,走吧,我带你去逛逛龙鼎石窟的夜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