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渭水畔建成了坚固的堡垒,战局陷入胶着。
双方都不再积极作战,战争呈现出长期化的态势。
这时,关中十部的都督韩遂开始考虑议和。
他一直以来在各种叛乱中存活下来,就是因为能准确地把握撤退的时机。
“曹操也不能长时间把根据地空着。这次议和一定会成功。”
“但是,他会承认黄河以西这片土地的割让吗?”
成宜向韩遂提出疑问。
如果议和后的待遇比战前还差,那就没有意义了。当然,韩遂也明白这一点。
韩遂提出议和是有胜算的。
长安以西,特别是凉州,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
居住在这里的主要部族有羌族和氐族,但少数民族的数量多得数不清。
要把这些部族整合起来维持治安,中央的官吏是绝对做不到的。
只有土生土长的凉州人才能做到。
也就是说,包括韩遂在内的军阀的力量,对曹操来说也是必要的。
所以曹操才会想要人质来控制他们。
这次,马超和韩遂等人虽然被曹操扣着人质却还是发动了叛乱,并且展示了他们的实力。
比起用毫无意义的人质来让他们服从,签订不可侵犯条约应该更有益。
在立场上,他们必须采取臣服的形式,但可以用向朝廷进贡代替税收来达成妥协。
韩遂心里就是这样盘算的。
在关中十部中处于领导地位的韩遂有了议和的意向,参加军事会议的其他人也都表示追随。
这时,一直坐在最后面没有发言的马超站了起来。
“我父亲现在是人质,韩遂大人,我现在把你当作我父亲的替代,但我不是在为你效力。”
“当然,我也从来没有把孟起你和其他军阀首领当作我的家臣。”
“没错,我们是横向联合起来的。这里有的不是臣服,而是信任。如果这次的事情不会破坏这份信任,我就赞成议和。”
当然,韩遂完全没有背叛关中十部的想法,他对此做出了保证。
韩遂向曹操提出议和请求后,曹操与荀攸、贾诩商议。曹操也和韩遂想的一样,不想长时间把邺城空着。他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但如果现在在野战中也没有胜算,议和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按照发动叛乱的对手的想法议和,丞相的威望会受损。”“嗯,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我更看重实际利益。”
荀攸和曹操意见不合。
这时,贾诩一个人在那里小声嘀咕。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思考着。
过了一会儿,他像念经一样的自言自语停止了,突然抬起头来。
“这次战争中,有人质在曹操那里却还参战的是马超、韩遂和阎行吧?”
“对,是他们。”
“能把这三个人都带到议和的谈判桌上吗?”
不知道贾诩在想什么,但他似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韩遂是对方的总大将。
马超虽然没有明确说,但应该是副将的位置。
把他们两个人叫到谈判桌前并不奇怪。
而且阎行作为韩遂的护卫,即使不点名也会跟着来。
贾诩的问题的答案是“可以”。
“怎么,你又想到什么坏主意了?”
“真让人伤心啊。我想的事情在你看来都是坏主意吗?”
贾诩发出低沉的笑声。他似乎有了一个很有把握的计策。
既然这样,提前知道了就没意思了。
按照贾诩的指示,曹操向韩遂派去了议和的使者。
不久,韩遂回复说,明天中午,韩遂、马超和曹操将在马上进行三方会谈。
在渭水南岸,在曹操军和关中十部军的注视下,曹操、韩遂和马超各自单骑来到两军中间的地点,进行议和的谈判。
争论的焦点是关中十部的自治权和人质问题。
因为这是战争的起因,所以很难达成一致。
谈判没有进展,一方面是因为老谋深算的曹操和韩遂一直不进入正题。
虽然知道谈判往往就是这样,但年轻的马超觉得很不耐烦。
他一边参加谈判,一边觉得今天不可能有结果,中途就放弃了。
观察曹操的时候,他现在正全神贯注地和韩遂交谈。
马超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有机会,可以绑架曹操,但他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犹豫了。
在离曹操不远的地方,许褚正警惕地看着。
这个男人可能是曹操军中武力最强的。
马超在这里和他交过几次手,虽然没有输过,但也找不到能赢的办法。
要抓住曹操的同时和他战斗是不可能的。
如果和作为韩遂护卫在附近的阎行一起,也许有可能,但遗憾的是,阎行似乎没有这个意思。
相反,他用眼神责备马超的可疑行为。
这样的话,真的只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