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青只觉得姜玲玲大义勇敢又聪明,衬得自己好像诸多不足,这兴安县既然媳妇都知道了,即便暴风骤雨也是应当面对的。
可是他的媳妇没有,事情已定是基础,要谈什么千不该万不该也得追述到前面去送八皇子的差事,但是不去送,姜玲玲也不知道苏长青愿意全力护着自己,所以世事无常。
兴安县又不是龙潭虎穴,她是一个正待发展的地方,有一批值得善待的人儿,要是去个坏官,那真是好人没好报了。
于自家的商业和官途都是有前景的去处,这点姜玲玲觉得没选错,这起步低,功绩就会更高,横台县更能做出成绩还是兴安县呢,从前也许是横台县更好,因为兴安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可不一定。
但是姜玲玲只说了烈士遗属等需要一个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县令,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苏长青不知道,他的媳妇居然认可自己的选择,那天一晚自己其实踟蹰最多的也是家人,他只知道自己俸禄肯定会比之前多,必不会让家人太辛苦,这才敢‘吃亏’的。
见姜玲玲问自己今后如何做的时候,苏长青想到什么,半晌这才把情况告知。
他原以为朝廷的救济粮应该挺多的,毕竟里面还有不少小将的家属,算上安置银都够她们过几年了,可是州府克扣,要不是他们态度强硬,这过冬的粮食还不够呢!
至于姜玲玲打听的库银和库粮自然更是没有的,他也听说今年秋天,州府的稻子都没收成,那么兴安县治下的百姓该怎么度过这个冬天?兴安县县令身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甚至姜玲玲问的师爷、三班衙役等等,苏长青不打算要那么多的,这需要县衙库银发俸禄,就先把九品的位置补齐,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州府发俸银的……
兴安县城小,五个从八品官和十个九品小官辛苦些,应该也能慢慢变好。
姜玲玲心想着十五个人怕是也有些定数了,听着苏长青说着已经定下的姜大超、李才生、田正夏、苏建礼、蓝歇、万腾、苏建牛、苏建田、郑大桥。
郑大桥是兴安县本地人,说是山背村的,愿意回家乡,这个人也是确定的。
姜玲玲对他的儿子郑英杰倒是知晓一些,还打算招入麾下,做苏建果一样的去开发市场,不知道愿不愿意。
别的是自己家人商量的事情,可有些诧异这苏建礼也愿意跟着?
按照姜玲玲对苏长柏的认识,应该会找点关系,把儿子放本县的。不用姜玲玲说,上次苏长青回来,长子苏建高他们已经告诉他了,离族、脱亲等等事情,大哥二哥让他痛心疾首,可苏建礼这小子还是不同的,在军营那会跟建成不一样,如果这孩子愿意去兴安县,他应该会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