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姜丞相起草奏折,吴冒签上自己大名,杨见加盖大帅印信,800里加急送往京城。
前线奏章再次引起吕山国朝廷高层的争议。
争论焦点是要不要进入敌国境内作战,朝堂文武一众大臣为此分成两派,比上次的言辞更激烈,讨论更尖锐。
主战派认为:
我们必须乘胜追击,打进徐山国境内,对他们入侵我国半年给予应有的教训!现在有新式武器助阵,如果不让他们付出对等代价,那么等以后恢复元气,很可能再次侵略我国。
主和派认为:
吕山国堂堂上国之邦,推行仁义道德、以理服人,收复了国土,教训一下也就够了。
如果我们杀入徐山国境内,那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况且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不宜再动刀兵。只要他们承认失败,答应以后不再侵略我国,两国修好,也就够了。
两派在朝堂上唾沫横飞,争执不下,谁也不服谁。皇帝难以抉择,为了听取前线将士的建议,他特意召回主帅杨见。
接到圣旨后,杨见把所有军务交代给两位监军,带领100骑兵返回京都。
京都朝阳门外,义宗皇帝率百官迎接三军大帅,并且亲自为他牵马,可把杨见吓坏了,连说使不得。
他想起书上记载的大功臣,凡是皇帝亲自迎接,没一个好下场。
义宗毫不介意,脸上挂着谦和的微笑,对百官毫不掩饰对杨见的偏爱:
“你的功勋彪炳日月,传颂千秋,孤迎接一下是应该的。”
“万万不可,皇上,尊卑有别上下有序,我既然做了吕山国将军,就理应遵循规制,请皇上不要为难我”
“好吧,”
一众人浩浩荡荡,簇拥着皇帝和大帅进城。
…
青慈宫
吕山国的三军统帅杨见,接受义宗皇帝无上的封赏。
加封他为一品武卿大将军、一等忠诚伯爵,赏黄金千斤,绫罗绸缎百匹,美女20名,田地百顷…
官衔与干了几十年的姜绾、赵仓子、吴冒平级,爵位甚至超越几人。
大臣们悄悄议论,皇上对大将军的推崇和赏赐200年内第一人。
皇帝的重赏,臣子无法推辞,杨见只好照单全收。
庆功宴摆在青慈宫,杨见坐在左排首位,众百官济济一堂,都向大将军道贺,杨见一一回礼,不敢稍有怠慢。
吃完以后,两人又到御书房倾心长谈。
义宗吐露心声:“徐山国君臣豺狼成性,无辜犯我边疆,占我城池,杀我百姓,持续半年之久,幸亏有你才收回疆土,我想乘胜追击,打垮他们,不留后患,至少换百年太平,你意下如何?”
“臣以皇上马首是瞻”
“只是有些问题…”
“皇上担忧什么?”
“劳民伤财,群臣非议,况且打进敌国之境,能否站稳脚跟,打出威风等等,都是问题,所以孤征求你的意见。”
这些问题,杨见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想好,
“两国中间隔着白马河,河水是天然分界线,如果站仁义角度,收回我们的国土就够了,但是从战争的角度,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只有让侵略者受到惩罚,感觉疼痛,以后才会有所收敛,”
“况且。我们打到现在地步,如果无所斩获,就此偃旗息鼓,大过可惜,”
义宗皇帝双手一拍:“此言很合我意,请继续”
“乘三军胜利之威,越过白马河,继续追击敌人,直捣黄龙,一直打得对方俯首称臣为止,”
“我们可以在当地驻军,监视他们的异动…虽然世事无常,白云苍狗…但是哪一天不行了,再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