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在面对冷锋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过要低下身段。所以这才导致了敢于无视警告,直接强闯警戒线,最终酿成了十几名同伴身死的下场。
有些人就是这样,只有被狠狠打脸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见识是多么的浅薄。
此时,这些来自京城的贵族子弟,终于明白了冷锋是真的没有将他们这些人看在眼里。
至于冷锋是哪来的底气,又是怎么敢这么做的,他们被打脸之后也能明白过来。之前那位何姓小老头的话,他们并没有听到,所以并没有想到自己是主动给冷锋送人头的事。
虽然那位何姓小老头的分析看似乎合情合理,但也只是他的猜测而已,实际上冷然并没有想到那么多。
于是这些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现在既不想着能够进入榆城当中,也没有立刻回京,而是在警戒线外面暂停下来。
反正现在回去也无法复命,而且还要想好理由,如何将所有的责任都安在冷锋的头上。
毕竟他们这边死了人,总要有人来扛下这个责任。让他们自己来背锅,那是不可能的,不仅仅要将责任全部推卸在冷锋这边。而且还要想好如何添油加醋的说些冷锋的坏话,最好能够让朝廷制裁冷锋。
在这些人的眼中,朝廷依然还是最大的。只要朝廷想制裁冷锋,那么冷锋就跑不掉,。
不过他们也知道冷锋如今的风头正盛,特别是连续几场战斗下来,打的蒙古人节节败退。朝廷在这种节骨眼上,肯定会以安抚冷锋为主。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够推卸掉自己的责任,并且让朝廷狠狠的给冷锋记上一笔,哪怕就是秋后算账也是好的。
他们停留在警戒线外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等着之前进入榆城的那支传旨队伍,毕竟他们才是一伙的。和传旨队伍同行,哪怕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也算是尽忠尽职了。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件事情不久之后就传到了冷锋这边,当时冷锋正在榆城的指挥部制定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听闻之后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批复,那就是不闻不问随他们怎么做。
于是在三天之后,当传旨队伍一直没有见到冷锋,终于离开虞城,回京复命去了。离开警戒线的时候,一直等了三天的仪仗队伍,也同样跟着一同离开了这片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地方。
至于他们回去之后如何向朝廷汇报,那就不关冷锋的事情。
在针对冷锋这件事上,朝廷只是配角,真正的主推手是杨宏泰。以杨宏泰现在所处的地位,可以动用朝廷之中大部分的力量。
哪怕就是一直被兴帝死死控制在手中的军权,杨宏泰已经开始向其中渗透了。不过由于杨家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又和朝廷的之中的武将关系不和睦,就是杨宏泰有这个心思,进展也不理想。
不过以杨宏泰的老谋深算,这也是他故意营造的这个局面,毕竟和朝廷军方的人关系不好,也能够避免皇帝的犯忌。
在暗地里,杨家在地方上也发展了不弱的实力,现在被他们杨家直接所掌握的地方兵马,已经将近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