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者差距这么大呢”赵琳姗皱眉嘟囔道,“哪个可能性更大”
“绝对没有。”陈耀信誓旦旦的说,“您想,咱要是诽谤,那还挑拨离间干啥呢不就是为了找证据才挑拨离间的吗”
“您不用说,我明白的。”韩信笑道,“那就让他们自己查吧。”
越想韩信就觉得越对劲,案子里那些矛盾点也都说得通了。
但问题是,没法了解受害者是否做过那些违规的事,他就没法确认凶手的身份。没有依据只能靠猜测,万一搞错了就完蛋了。
但韩信何许人也,周志雄一开口,他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了。
“我们只拿到了那名杨湘市受害者的案子,咱们自己省的。”周志雄慢悠悠的在公安厅的绿化带里逛着,“另外两个案子,当地公安局拒绝了合作,表示各查各的就好。”
“唉,怎么说呢。”周志雄皱眉看着远方,“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为什么我国的法律总是倾向于给人第二次机会呢因为有的时候做了坏事也不代表这个人就是坏人了,就算他现在是坏人、他以后不一定就是坏人。”
第二天,韩信来到公安厅这边,准备将自己的猜测告知警方,但是才刚来到公安厅,厅长周志雄就在门口等着他了。
这个事由北常市公安局处理,所以韩信就来到了公安局这边,找上了陈耀。
巧言相辩和说谎骗人,这两个谁都做过,基本上可以排除。
“听得老子头疼……”赵琳姗揉着太阳穴皱眉道,“哎呀,让他们去查吧,别管了。”
所以,石宇升的“罪名”多半就是挑拨离间了。而这个结果就可以排除凶手是“前警察”的可能。
“我想,应该是一个交流群,那里面可能都是坐过牢的人,他们在群里诉说着对警察的厌恶,怒斥当年害他们坐牢的警察。”韩信解释,“这种交流群不断加深他们对于警察的愤怒,直到有一天,一个人表示要去杀了那个毁掉他人生的警察,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
“嗯……”韩信应了一声,“有什么事吗”
而第二种可能,凶手曾经是警察,可能为人比较正直但行事过于激进,跟同事相处得不好,对待罪犯极度粗暴,并且最终因此而被开除。
“是团队作案!”韩信一拳锤在桌上骂道,“这帮混蛋,应该是一群人!”
第一种可能性,凶手曾经是罪犯,他可能是被冤枉的也可能是真的有罪,但他肯定被抓进去坐过牢,而且在坐牢期间抓他的警察去世了。
受害者分别在三个省的三个市,跨省调查也确实要不少手续。
这也是他们不希望韩信继续插手的原因。
如果是“正义执行”,那凶手应该赞同这种不择手段也要让罪犯伏法的做法。
事后证明,韩信似乎确实应该让警方去查。
既然如此,就只能靠人力,把两种可能性都调查一下。
沉吟想了想,回道:“有点不正经,但是人很好。能言善辩,审讯特别有一手。”
但问题是,只有杨湘市那名受害者的情报,很有可能很多东西查不出来,甚至都没法确定是不是同一人所为。
“您一定要抓到凶手啊。”陈耀愤愤的说,“杨湘市的那个受害者,石宇升。我老婆就是他介绍给我的,也算是有恩于我了。他死得实在太惨了……”
既然这边不需要他了,韩信就打算去寻找常安康的下落。
下定了决心后,韩信也准备全力查出真相了。
“陈队,您抓他的时候切记别刺激到他。”韩信再三叮嘱着,“他是一名多重人格患者,如果没有感受到威胁,是不会攻击你们的。但是如果你们威胁到了他,他的人格中有一个特别危险,可能会展开反击。”
这种情况,凶手的性格属于极度偏执的类型,有一套自成一体的逻辑,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只认自己的这套理论,所以没有朋友。考虑到这种不成熟的行为,很有可能凶手年龄并不大,可能是十七八岁的时候犯了事被关进去,出来之后开始报复社会。
“说实话,两种都有可能,但也都有疑点。”韩信耸了耸肩,“第一种的疑点就在于,如果他的目的是表达司法不公正,那他为什么要针对警察个人他这种行为是表达不出‘司法不公正’这种理念的,只会让人觉得他是在报私仇。”
为什么凶手明明针对的是警察的个人行为,却又作案了多起因为是多个人的复仇行为。
为什么凶手用了“十八层地狱”这种手法来惩罚被害者因为凶手并不是前警察,他也不是什么正义执行,只是给自己的报复行为找个借口而已。
“第一起案件就是石队,所以杀他的凶手肯定就是这次连环案件的始作俑者。”韩信肯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