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点了点头,他也认为这样可以,然后看向李耀,警惕逐渐降低,李耀的背后,可是站着李文侯,北宫伯玉两个凉州军阀,现在李耀这个态度,也能说明李文侯,北宫伯玉,两人是支持他们的。
就是董卓,稍微感到有些郁闷,都不同意,都不支持,不过自封太师,太保,似乎也还不错。
于是董卓再次说道:
“阿耀,我打了这么久的仗,也想要好好的享受享受,打算修建一座坞堡,存放金银,美人,粮食,布帛……东出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面,稍作享乐,不过分吧!”
李耀都是愣了一愣,怎么这种事情都要问他,不过认真思考之后,倒是诚恳拱手说道:
“可以,自然可以,仲父高明,别说修建一座坞堡,修建一座宫室最好,现在关中流民无数,只要能给一口吃的,就能召集十几万的民夫,仲父要修宫室,可以用到他们,最后仲父得了宫室,这些流民能够活命,岂不两全其美,仲父真是高明,将来整个关中,必定都会传颂仲父大仁大义之名!”
此话一出,董卓也震惊了,李儒也震惊了,董卓愣了许久,才是大笑说道: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还是阿耀知我心意,我是为了自己享受?我是为了关中流民!”
董卓看李耀,越看越满意。
李耀神色平静,这招以工代赈,用的好就是善政,用的坏就是恶政。
稍微加快工期,或者克扣伙食,就能让善政变恶政,但是至少也能救下不少流民,他可不想接手一个残破关中。
这时董卓突然说道:
“对了,阿耀,今日过来是为什么?”
李耀闻言脱口而出:
“去蔡中郎家里,拿了一点竹简,想要看一下,学一下,但是来到长安,又怎能不拜见仲父!”
这种谎话,李耀那是张口就来,真就只是一点点(亿点点)。
董卓闻言也不在意,好学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李耀能来看他,他也感到颇为高兴。
最后董卓说了一些勉励的话,李耀说了一些恭维的话,然后这才告辞离去。
李耀离开之后,董卓深深叹了口气,他看着李耀离开的方向:
“奉先虽然勇武过人,但是阿耀能够知我心意,为何这么好的孩子,不能够是我的儿子!”
话音落下,李儒接过话茬说道:
“就算不能够是儿子,但是相国也能做媒,与其拉近一下关系!”
董卓闻言颇为好奇:
“文优,你的意思是?”
李儒双眼一眯说道:
“蔡中郎的长女,已经到该嫁人的年纪了,不如就由相国做媒,嫁给李耀,或妻或妾,李耀得到美人,必会感谢相国,而且蔡中郎也在相国身边做官……”
李耀就是想要背叛,也要考虑一下后果!
最后这两句话,李儒并没有说出口,但是防备一下,总归没错。
董卓听到这话,他先是好奇道:
“蔡中郎的长女,此女相貌如何,美不美?漂不漂亮?”
见董卓这样子,李儒加重声音:
“相国,这是为了拉拢李耀!”
只是一个美人,董卓终究是舍得的,于是直接摆了摆手说道:
“可以,你来安排,如此阿耀得了美人,还不对我感恩戴德!”
李儒这才拱手说道: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