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奋发向上,有极富爱心的年轻人,愈彦是非常欣赏的。
邱东就是其中一员,被指派到安泰市东城小学支教,时间一年。
愈彦大为高兴,夸奖道,“邱老师,很了不起。”
“邱老师,请你带我们参观一下新学校吧。”
邱东不愧是京城来的高技术人才,见过大世面,对着一市之长,毫不怯场,侃侃而谈,举手投足之间,透出良好的教养。
根据邱东的履历看,邱东今年二十三岁,前年刚从京城大学毕业,在南华屯一家电脑科技公司上班,是软件开发技术人员。
对于这两名志怒者,愈彦自然比较重视,也看过他们的履历。
邱东微笑说道,“愈秘书,我没什么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是王老师。两代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支撑起一座学校,那是真正的无私奉献。”
愈彦饶有兴趣地问道,“邱老师,这些东西又是哪里来的”
“好,愈秘书,各位领导,请跟我来。”
愈彦为了安泰的教育事业,曾给国家青基会打过电话,邮递过去的就是东城村的资料。青基会秘书长不但给拨了十万的援助款,还发起了一个支援边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志愿者活动”。募集有志于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青牟志愿者,分派往全国各地的偏远山区支教。
这样的公益活动,在京城明珠等大城市,已经逐渐展开,当然还是在萌芽阶段,招募到的志愿者,人数也不是很多。在安泰而言,就是个完全新鲜的事务了。整个安泰市,也就分配到了两个志愿者,还有一个志愿者分在另外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
邱东笑着说道,“小部分图书,是我从京城带过来的。大部分是我去团市委化缘化来的,团市委那些同志,都比较支持我。至于这些木马,跷跷板,是我带着孩子们自己做的,就地取材。乡亲们也过来帮忙,我自己可不会做这些木工活。”
王小涵便红了脸,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京城来的大学生老师,真的让王小涵大开眼界。
学校的第三间房子,自然是老师办公室兼卧室了。面积比教室略小,不过比起王小涵以前所居的土坯房而言,那是天壤之别了。还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和一个小小的厨房,倒是弄得比较齐全。
愈彦频频点头,说道,“很不错,这才像是个学校的样子啊,对了,邱老师,小涵要在村里住两天,后天我再派人来接她。这两天就要拜托你照顾她了。”
邱东望了王小涵一眼,微笑说道,“没问题,愈秘书尽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