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结结巴巴,说不上来。
朱元璋道:“大胆的说,将伱的想法说出来。”
朱允熥想了想,想到爷爷最恨贪官污吏和地主,便琢磨一下,开口道:“既然地主有压民、欺民的现象,那就杀了,剥皮实草,震慑之。”
说完,朱允熥还有些洋洋得意。
皇祖父不就是喜欢这样对付贪官吗
这样的说法,应该能让他满意吧!
不过,显然朱元璋的脸色并没有表现出朱允熥想象的表情,而是眉头皱起,这让朱允熥有些慌乱。
朱元璋接着问道:“如果你杀一儆百,引得得全县的地主、乡绅阶层的抵抗,不配合县衙的工作,该当如何”
朱允熥显然已经慌了,本以为回答完就结束,没想到还有一问。
他想了想,硬着头皮道:“那就镇压,让其屈服。”
朱元璋笑道:“人家没有犯错,你有什么理由镇压”
朱允熥道:“不配合衙门,那就是错。”
朱元璋心情越发的沉重,问道:“你拿怎么镇压,就靠县衙的那些衙役如果他们暗中煽动民变,几千上万人,你如何镇压”
朱允熥道:“当地不是府衙不是还有兵备道、卫所、都指挥使司么,发动军队镇压。”
朱元璋道:“你记住身份,一小小知县,如何驱使得了”
朱允熥想了想,“那就召集农民,打地主!”
“召集农民”
朱元璋彻底动怒了,一拍桌子喝道:“你拉拢农民军队,要造反吗”
朱元璋的风云变色,脸色说变就变,吓得两人立马跪地。
“皇祖父息怒,莫要伤身,龙体为重。”
朱允炆心中暗喜,表面上却是做出了一幅关心朱元璋的姿态。
“皇祖父我.”
朱允熥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不过他也不算没脑子,急忙认错:“孙儿错了。”
“动辄喊打喊杀,这就是你的治理之道”
朱元璋不悦道:“你这些东西,都是跟谁学的。”
朱允熥支支吾吾:“我”
朱元璋一拍凳子,道:“说。”
朱允熥这才开口道:“皇祖父,我是跟舅祖父学的.”
朱允熥的舅祖父就是蓝玉,现在还在大牢里关着呢。
不说还好,一说朱元璋更加动怒。
蓝玉那个猪脑子,把自己的孙儿都给带偏了!
朱允熥急忙改口道:“皇祖父,孙儿刚才说错了,不应该镇压应该对了”
他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道:“既然乡绅不配合朝廷治理,那就在县衙之下,再设立一个朝廷机构治理,下沿到乡一级,乃至村一级,这样就能解决皇权不下乡的难题了!”
“荒谬!!”
朱元璋快气晕了,道:“你知道全国上下有多少乡,多少村吗朕来告诉你,全国上下共有三万二千五十村,设立这些机构,朝廷的银库支撑得起吗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皇祖父,孙儿知错,孙儿以后必定好好读书,不负皇祖父的期望.”
朱允熥的态度还是诚恳的,立马跪地真诚的认错。
毕竟也是朱元璋的亲孙子,见认错了,也就没有淡然了一些,“行了,起来吧。”
原本这件事,也就结束了。
可朱允熥也不知道脑子抽了,还是被吓糊涂了,还是嫉妒朱允炆。
总之,他发现自己在皇祖父面前,处处被朱允炆压了一头,憋屈的很。
这样下去,不妙啊。
自己身后有常家和蓝家。
可现在蓝玉被压大牢,这样的优势就少了一大半。
“孙儿还有一事相求.”
朱允熥跪地不起。
“说。”
朱元璋道。
“孩儿请皇祖父,念及孙儿舅父蓝玉的功劳,网开一面.”
朱允熥开始给蓝玉求情。
“混账东西,放不放,朕说的算!你爹都没敢开口,轮得到你来求情!”
朱元璋面色如染冰霜,直接骂道:“给朕滚蛋!”
呵斥声响彻大殿。
朱允熥发现,自己似乎又犯错了,也不敢继续多言,灰溜溜的走了。
见这一幕,朱允炆心中欣喜若狂。
这朱允熥简直是蠢蛋,在爷爷气头上提这事,这不是找不痛快么
不过他表面上,却是一点没有显露出来。
朱允炆端来一杯茶水递给朱元璋。
“皇祖父,消消气,允熥也不是故意的,他从小跟蓝玉关系极好,形同父子,也是一时心急而已,念其亲情,没想其他太多。”
表面上是为朱允熥讲情,实际上是暗地里,说朱允熥跟蓝玉的关系非常之好,还显得朱允熥没脑子。
朱元璋迟疑道:“允熥跟蓝玉关系这么好”
朱允炆急忙点头道:“是啊,孙儿很是羡慕,每次凉国公蓝玉大胜归来,都为其带来当地的特产和礼物,还常常将允熥带去军中骑射,悉心教导兵法。弟弟允熥在这方面颇有天赋,将来必定能为祖父效力因而读书方面要弱一些,但在兵法方面,允炆是愧之不如。”
一味的压低别人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朱允炆压低自己其中一方面,捧杀朱允熥。
“嗯”
朱元璋所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挥挥手:“允炆,你先下去,朕要静一静。”
“允炆告退。”
朱允炆毕恭毕敬躬身作揖,随后退了出去。
走的时候,还不忘将桌子上的文房四宝整理一番,然后才离去。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着朱允炆的背影,略做沉思。
朱元璋何等人也
岂能看不出来,朱允炆的那点小心思
论心机,朱允炆比朱允熥强太多了。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身在皇宫之中,这等心思都没有,岂不是被人耍的团团转
“哎两个孙儿都不及标儿的一半.”
想了半天,朱元璋摇了摇头叹息,随后躺在躺椅上,继续晃悠。
过了半个时辰。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拿着一个大木箱走了进来。
这大木箱之中的,就是各地锦衣卫所上传的秘奏,纪录各地的事情。
朱元璋先前看的,是十五天前的事情。
而现在这木箱之中的,也是十五天前的事情。
古代车马不便,传信路上要费一些时间。
“陛下,这些是近些日子的秘奏。”
“放下吧。”
“是,臣告退。”
二虎走后,朱元璋本是懒得看这些信件。
不过想到刚才的事情,他又坐了起来,起身在翻阅北平的秘奏。
其实,北平的锦衣卫所,也早就被朱棣偷偷渗透了。
不过朱棣不行违法乱纪之事,大抵平安无事。
只拦截那些关于不利于自己的事情。
当然,几乎没有。
此时的朱棣,可是十分安分守己的。
很快,朱元璋又找到关于李逍的秘奏,他到要看看,这个孙女婿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翻开查看后,朱元璋愣住了。
李逍所行之事,竟然跟朱允熥那浑小子想的方法同出一辙。
妄图将朝廷机构,继续往下延伸。
秘奏上记载着,李逍广而告之,招募人员,试图在县下的每一村,建立一个名叫“舍区”的机构,来管理乡民。
他还举办了一场考试,在其中挑选合适的人才,进入舍区工作。
幼稚!!
简直幼稚至极!
“这跟朱允熥那个笨蛋的想法有何区别!”
朱元璋不由骂道:“这李逍,小聪明是有,不过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想要跳过乡绅、地主阶层,全面管理所有乡民,这怎么可能!”
“每村建立机构,这庞大的人员费用,县衙如何开支”
“难不成要用自己的银子,办朝廷的事情”
朱元璋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这开支从何而来。
反正朝廷不会拨款的。
他哼了一声:“罢了罢了,北平自有老四去管,他闹出这么大动静,老四应该不会坐视不理,如果李逍真愿意用自己的银子办事,那也跟咱无关啊”
回归北平,东安县。
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
李逍已将成立舍区的事情,张罗了起来,忙碌了半个月。
他可不会跟那些地主、乡绅阶级低头。
让我李逍低头
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皇权不下乡,那我就成立舍区深入基层!
县衙之中,朱凝云看着县衙的账簿发愁。
她看向李逍道:“逍郎,我算过来,你这想法是好,可这银两开支太大了,县衙无法承担。”
李逍笑道:“的确无法承担,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山人自有妙计。”
朱凝云想不明白这妙计是什么,问道:“难不成我们贴钱”
李逍摆摆手:“怎么可能自己贴钱,这亏本买卖咱不干,钱不够,自然是借钱。”
“借钱”朱凝云一愣:“问谁借钱”
李逍笑道:“当然是问钱庄借钱,咱以县衙的名义问钱庄借钱,定然好借。”
在明朝,还没有衙门问钱庄借钱的先例。
这下朱凝云更愣住了,“就算是借钱,支棱了起来,可后续支出也是无底洞啊,这钱如何还”
李逍解释道:“等舍区步入正轨,就不用县衙承担了,舍区自负盈亏,还能反哺县衙呢。”
“自负盈亏.”朱凝云更加云里雾里了。
李逍坚定的点点头:“没错,自负盈亏,给舍区放开一些自主权,开办村企业、土地承包制、让经济活动起来!!”
朱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