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镇永军会为政务院打下更多的地盘,家族企业也不会局限于一地一城,而要发展到政务院所有控制的区域。军事先行,民生也要跟上,这不光是政务院的工作。我们扶持起来的企业,也要配合地方的治理和建设。”
听话听音,之前还担心陆少峰会有意限制各家发展的几人,在接受一番关于社会责任的宣讲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以陆少峰今天的地位,如此推心置腹地谈起各家的利益,确实是将他们当做家人来看待。
“少峰的意思我们明白,光从钱财和家业来讲,我们几家现在的家当,是以前都不敢奢望的。我跟张兄、孙兄也经常交流,现在的一切都是你们兄弟帮助取得的,就要为你们的事业添砖加瓦,绝不能让人诟病,更不能以势欺人。”
王洵把话说得很透,也自揭其短地点出来一些风语风言,显得颇为坦荡。
“王叔说得实在,这正是我请几位长辈们在一起聊聊的初衷。我还是那句话,若是单单为了钱财和家族利益,陆记可保大家三代之内衣食无忧。我也听到有些说法,无外乎是各家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几乎是一夜之间暴富。”
“这话虽不好听,可也是实情。少峰我也不以为意,这是应该的。我关心的是,我们几家不能像某些皇亲国戚那样,以势压人行巧取豪夺之事,这是陆记的底线。”
说到这里,陆少峰正色地告诫几位长辈,一定要约束家中的子弟,自身也要行得正、站得直,否则一旦事发,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律法的制裁。
“这一点请少峰放心,志伟负责立法的事情,他也反复地跟我说过,政务院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也管束好家族子弟。”
张轼代表几人再次表态,连一边陪着说话的苏浩也跟着回应。陆少峰见敲打得差不多了,便缓和口气谈起子弟的教育问题。
几家的后辈,可以送到军中或各级院校中加以培养,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能照顾的会尽量照顾。三兄弟没有想到去做大公无私的人,该讲的情份是必须要讲的。
陆少峰甚至还提到,只要这些后辈们有培养的资质,陆记可以提供更多的方便。
“小浩,你是各家后辈中的代表人物,也留心一下同辈的人中,有没有适合军中发展的,若真是苗子,不妨重点培养一下。但你也要给他们做一个好的表率,很多人都看着你呢。”
苏浩没想到话题突然转到自己身上,有些期期艾艾地道。
“三哥,好些人都想跟我到军中呢,可是我都不敢答应。军中可是不讲人情的,犯了军规同样要受到处罚。”
“让你带他们上进,又不让你徇私,有什么敢不敢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不怕外人讲闲话,而是要做到让外人无闲话可讲,明白吗?”
“另外,你准备一下,我这儿有一个任务跟移民也有关系,等我跟老大、老二商量好,可能得让你走一趟江宁,你可以从几家中挑选一些人跟你一起去,也算是让他们历练历练。”
在李冒提出到江宁进行统战时,陆少峰马上想到,楚南的对外交往几乎没有高层次的渠道,他不得不给李冒留下一个高位。
一个成熟的政权,不应只单单凭借武力包打天下,陆记才提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战乱时期,以军事外交为基础的合纵连横,也是势力扩张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次李冒自请出使江宁,若仅以文官的三寸之舌,效果上要大打折扣。尽管镇永军的军力就摆在那儿,可很多没真正见识过其威力的人,还是会按传统思维,生出许多轻视。
去江宁城走上一遭展示军威,苏浩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苏浩是军中二号人物,加上其本人又出自传统的士绅家庭,更能拉近跟某些友好人士的距离。
待陆少峰详细地谈及此行的意义和行事原则,苏浩一脸不淡定的接受临时的差事,又迫不及待说起自己的打算,搞得陆少峰对他很是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