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到徐如林这级别,按理说在学校里教书能够教育出更多的有才学的青年。
但没办法,他不方便去。
那就选两个聪明的,跟在徐如林身边学。
总是能够学到东西的。
来的路上,徐如林就有跟两人说起储能电池相关。
他专供的方向跟储能电池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但自从女儿特意来信询问这件事后,徐如林就一直在搜集相关信息。
他的个人资料库里的资料储备,还真不比项目组的少。
博学广识。
叶向盛对徐如林的评价倒是一点都没错。
两个年轻人虽然是恶补功课,但也补了好些天。
再听徐老师跟其他人讨论,脑海之中原本还有些模糊的概念,如今逐渐清晰起来。
等到元宵节前,储能电池项目组终于把研究方向确定下来。
徐青青多少松了口气。
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研究方向,把方向确定下来,再去工作那就是有的放矢。
能事半功倍。
何况,有亲爹帮忙参详,徐青青就更放心啦!
二月份的时候,徐青青去了首都一趟,跟外交部的邹部长见了个面,一块吃饭。
邹部长顺带着问起了徐如林,“身体还好?”
“还行,我之前带他去做过检查,除了忧思过重外,倒也还好。”
核辐射带来的常见病症,并没有出现在徐如林身上。
但徐青青也不敢掉以轻心。
好在军区这边是完全无核的环境,倒是不用担心。
“你那个项目组现在怎么样?”
徐青青并不奇怪邹部长问自己这事,“我能让他一直留在军区吗?”
这件事,徐青青有过思考。
倒不是觉得徐如林骗自己,明明身体没事但非得说自己被核辐射了。
她不觉得徐如林会是拿这种事开玩笑的人。
的确发生了事故,徐如林也的确受到了核辐射。
但也正如郭振堂说的,不算很严重。
那么这么一来,组织安排徐如林到金城军区半导体厂的举动就有点很是值得商榷了。
徐青青想了好些天,然后在看报纸时,忽然间找到了答案。
石油危机,能源储备。
徐青青早些时间想要搞得储能电池,正好呼应了年底的石油危机。
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搞储能电池,原本只是高校内的科研内容之一,但在石油危机后,美国大企业开始选择石油的替代品。
储能电池成为其中之一的选择。
美国在搞的,国内十分留意。
这才有了顺势让徐如林以养病的理由来金城,带领项目组搞储能电池一事。
徐青青大胆猜测,半年的养病时间也不见得就是规定死的。
这才有了徐青青的大胆提问。
邹部长看了一眼,“你倒是敢想。”
“那边又不是缺了他地球就不会转,再说了留在金城这边,我想不止可以带动项目组,还能帮着培养一批人才。”
邹部长对这事还是蛮感兴趣的,“你说说看,哪来的人才。”
徐青青理所当然道:“我们养殖场和羽绒服厂都在扩大生产饲养规模,需要大量的人,白天干活晚上补课,而且还能顺带着解决知青就业问题,简直一箭多雕。”
她可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