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饶州旁边的信州也发现了大量的铜矿,那就是铅山场。
铅山场在鼎盛时期召集了十多万人昼夜不停的开采铜矿,一年时间开采了三十八万斤成品铜运往饶州铸币。
铸钱使一个官职,钟谟记,意思是负责这批金子铸造的官员名字叫钟谟,记是负责监督记录的意思。
最后的张万森制,意思是动手铸造这锭金子的工匠名字叫张万森。
所以三处铭文合在一起完整的意思是:这是公元944年四月初三在饶州永平监铸造出来送到户部太仓银库储存的库银。
这锭金子的成色是足金,重量是一百两整,负责的官员是铸钱使钟谟,工匠是张万森。
自从朝廷官方开始统一铸造货币,就严格规定了官银上面需要打上哪些信息。
其中包括铸造的年份、铸造地点、铸钱机构、负责的官员名字、官职、官银的成色、重量、用途、工匠名字等详细信息。
这也是方便万一出现了问题之后方便追查。
就像现在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货币,上面都会有一串编号一样。
这个编号的全称叫做冠字号码,现在的点钞机和以前的点钞机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点钞机已经和银行的系统联网了,只要这个钱从银行取出去之后,这个钱的冠字号码信息就会出现在银行后台的数据库里面。
只要是取出去的每一笔钱都会有记录哦。
反正据说是为了治理追查贪污受贿以及失信人有钱不还的现象。
到底有没有效果只有知道的人知道,王修缘不是很清楚。
但是王修缘清楚的是,华夏古代的官银只是为了让收钱的人放心,因为官银的成色是统一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而之所以打上这些详细信息的铭文,就是为了防止有一天这批官银的质量出了问题,方便追责。
至于说查贪污受贿之类的,在古代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因为当时很容易就能把黄金或者白银给融化掉,只要融化了就什么标记都不存在了。
或者是用银剪子、银戳子等工具把整锭的金子、银子弄成散的去用。
王修缘开启了眼睛的透视异能,这间五十多平的左耳室里面差不多放了一千箱黄金以及一万箱白银。
听上去感觉很多的样子,实际上并没有多少。
就拿黄金来说,每一锭船型的金锭是一百两重,也就是现代的三千七百三十克,换算成千克就是三点七三千克。
每二十锭共计两千两船型金锭装成一箱,也就是说一箱黄金重七十四点六千克。
一千箱黄金两万锭也就是两百万两黄金,实际上也就七十四点六吨黄金。
按照黄金的密度来说,一立方米黄金重达十九点三二吨,看体积根本就没多大。
搓成一坨的话也就三点八六立方米的样子,还不到四立方米。
算上做成船型金锭加箱子的空间,翻一倍也才八立方米的体积不到。
这还是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黄金纯度不像现在这么高,而且把黄金做成了船锭装箱之后,才显得整体体积稍微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