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毕竟是皇帝嘛,这套龙衮使用的罗缎自然是最顶级的。
王修缘轻轻地翻了一下箱子内部,一共有两套龙袍。其中包括两条裤子、两件衮服、两件内衬、两双靴子、一顶十二冕旒冠。
所以这个檀木箱子内放着的就是两套完整的龙袍咯。
随即王修缘打开了旁边的箱子,里面放着的东西和前面这个箱子里面的东西一模一样,是两套明黄色的龙衮。
只不过这两套龙衮是夏季穿的,使用的布料不再是罗缎,而是绫类丝绸。
相比罗缎而言绫类丝绸更加的轻薄透气,更适合夏季穿着。
第三个箱子内的物品和前面两个箱子内的东西一模一样,同样是两套明黄色的龙袍。
只不过冬季的天气比较寒冷,所以龙衮的布料虽然还是采用的罗缎,但是却加厚了。
同时在两层罗缎之间巧妙地填充了棉花进行保暖。
没错,就是用棉花进行填充起到保暖的效果。
实际上在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大概在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期间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就已经在小规模种植棉花了。
前期主要是通过贸易流转以及地方官府进贡的形式,棉花才出现在北方,主要是上流阶层在使用。
直到宋朝末期的时候开始大规模传至内地以及新疆等地进行种植。
三个檀木箱子内一共放着六套天子的龙袍,春季、夏季、冬季各两套。
除了布料有区别,款式是一模一样的,全套龙袍上共绣有九条金龙,标准的南唐龙袍标准。
不过南唐的龙袍和唐朝以及隋朝以前的龙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隋朝以前的龙袍款式都是一模一样的,头上佩戴十二冕旒冠。
身上的龙袍以黑色为主要基底。
龙袍上雕刻有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等图案。
唐朝有两款龙袍,一款是祭天和祭拜宗庙穿着的龙袍,就是佩戴十二冕旒冠的那一款。
还有一款就是明黄色绣有九条神龙的龙袍,不过头上佩戴的是翼善冠。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明创造的一种冠冕,后世明朝的皇帝们都喜欢佩戴这种冠冕,比十二冕旒冠戴着轻松。
南唐的龙袍有点创新,不过不多,而且有点奇怪,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混搭更合适。
身上的龙袍是唐朝的明黄色龙袍稍作了一点调整,可是搭配的冠冕却是十二冕旒冠。
这怎么看都感觉有些别扭,也许是他看习惯了十二冕旒冠搭配黑色十二章纹服了吧。
紧接着王修缘打开了最后一个檀木箱子,这个箱子也是四个箱子中最大的一个,相当于其他箱子两倍大小。
他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应该是最贵重的了。
只是当他打开箱子看到里面的东西之后,得到的却是满满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