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内部官员尽心为王谋策献力希望早日征服六国。
王翦赞叹道:\"民心得以巩固完全由于君主仁德治国。现在民间多自发设立祠堂祭拜君主彰显爱戴。”他又转向话题提出:\"五国其他地方也在羡慕期盼着归附我方。”
赵括被派做将领带领魏国人加入到抗击秦国的大业之中。
\"既然南郑可以顺利交接给两位贤士负责”,嬴政宣布说:\"那么下一步应当着手对付哪一国?”
将军王缭分析:“楚国土广民多但内政混乱不堪;攻打它反而容易促使其宗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赵国有良将如李牧、廉颇还有政治家平原侯赵胜不可不防。”
将军白启指出。
“然当前执政信任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而非李牧等人,而且后者已被剥夺指挥权。”
大臣
“大王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灭国之臣,若是换了朝代,你我此时大概也会如李牧和廉颇一般。”
秦翦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长长叹了口气。自古功高震主者难得善终,一但猜忌萌芽,便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死循环,就算当事人半途悔悟,也为时已晚。
“大王确实仁慈,除了为恶多端之人外,就连吕不韦这等意图拖延大王亲政的权臣,也仅仅被削职赋闲!”蒙武感慨道。
“若是国君有大王一半的雅量,赵国也未必如此轻易被灭。”有人插话。
“与秦军对峙数月,看来秦人的耐性也快耗尽了。”
白起沉思片刻后厉声下令:“传令下去,主动后撤九十里!”
…
赵军营中,
“秦人退避三舍,是诱敌之策吧?”赵奢皱眉说道,“命令赵括不可轻举妄动!”
亲卫校尉急忙报告:“太迟了,公子率三十万大军已经出城追击!”
“快调动所有骑兵救援!”赵奢叹气,他意识到应该和儿子一同行动,而今后悔莫及。
然而当他带着骑兵赶来救援时,秦军不但撤退三舍,还又后撤六十里,沿途弃粮遗辎重遍地。
“秦军付出这样的代价,恐怕有更大的阴谋。”赵奢更感不安。
赵括却轻松道:“怕是父亲过多忧虑了吧?”
“信陵君传来消息说,他已说服魏国旧将焚毁秦军多个粮库。”偏将来报,指向远处升腾的大火。
“难道低估了信陵君的能力?”赵奢心想,但他更为关切的是前面的地势是否适合伏击。副将告知前为长平,此处地势平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