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其他小说 > 阿根廷帝国崛起 > 第368章 勋宗时代的际遇

第368章 勋宗时代的际遇(2 / 2)

阿根廷和二流工业国的合作更加密切和深入,和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南非等国家合作,苏联的合作也相对有限。

相比德国同类机械设备,意大利方案价格低30-40%,维护成本仅需法系设备的60%,更适合阿根廷。

.....

阿根廷通过系统学习英美苏法等国的先进工业化经验,从精神上保证阿根廷的经济现代化的快速进程。

大学数量从1960年的30多所迅速增长到1962年的168所,再到1965年的228所,新大学成立数量有所减少,全国每个省均有5所大学以上。

63年阿根廷大学扩招后,新生数量增加到26万,未能达成招生目标,64年扩招踩下刹车键,只增加到28万。

主要原因还是很多大学规模非常小,由分校,独立学校,专科学校改造而成,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理工学院,前身就是一个工程教育机构,因为名头不错,教育部投入大量资源升级为阿根廷理工大学,还分拆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学技术大学。

然后更厉害的来了,阿根廷理工大学继续分拆出两个系,成立布宜诺斯艾利斯理工大学。

原先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理工学院,规模连布兰卡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都比不上,就因为有个好名字,又在首都,所以一分为三,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阿根廷非常普遍,很可能这个大学只是一个普通职业学校,结果几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本科大学,一切就是那么疯狂。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阿根廷大学扩张,新建将持续到1966年,新生规模维持到30万左右,包括3万留学生,成为世界主要的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阿根廷理工科新生为21万人,是法国的2倍多,将为工业化提供足够多的人才。

布兰卡市已经成为仅次于首都的教育大市,大学数量达到了33所,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有35所大学。

布兰卡市成为一个人口800万的国际大都市后,国际贸易交流越来越繁盛,对欧美苏地区进出口规模越来越多,很多大学都开辟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课程。

科恩内阁将教育视为国家现代化核心,教育经费占经济比例从50年代的1.5%升至5%。

通过新建大学缩小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外省的教育资源差距,大量的分校改为独立大学,如今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新设立和分拆后的大学聚焦理工科,推动阿根廷在核能、航空等领域的优势。

不过大部分新建大学师资薄弱,规模较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教育发展。

当然,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水货,但已经足够了,不少大学新生的资质其实不高,大学课程开发也落后于欧美大国,有些大学因为老师不够,一个老师要负责一百多名学生的学习。

但大学毕竟是大学,这是与中学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哪怕最差的一批学生经过培养,毕业出来后的潜力和发展都要超过大部分中学生。

大学教育的独特价值正在于其系统性培养。

阿根廷社会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其终身学习能力比高中毕业生高出63%,职业转换成功率提升41%。

即便是新建大专院校,通过构建基础课程+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的培养体系,也能在3年内显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布兰卡工程大学,原来就是普通专科学校一路升级为学院,然后升级大学,是一个底子很差的大学,与当地龙头企业建筑公司共建的建筑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年达九成以上,起薪超过省内平均水平,而且大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加上资金划拨,扩建,招收欧美教师,几年时间下来如今整体实力已经能排进布兰卡市前10,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还有布兰卡石油学院,原来就是中专学校布兰卡石油学校,榜上南方石油和玛雅化工两大巨头后,先升专科学校,后升学院,现在都准备更名大学了,是妥妥的大学黑马,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发展没有那么快,但也有很大的进步。

与石油学校同批建立的其他4所中专学校也基本升级为高等专科学校,就是没有石油学院发展那么猛。

阿根廷的社区学院系统也快速发展,社区学院并非全日制文凭,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很多在职人员的教育水平,目前阿根廷大学采用宽进宽出的形式,文凭贬值速度加快。

随着扩招暂停保证教育质量,大学入学门槛重新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大学。

阿根廷富裕起来后,吸引到不少欧洲和美利坚的大学教授和老师,最近一年情况开始好转了,教育质量正在提升,而且可以获得不少新的研究。

阿根廷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法国,追上了日本,仅次于美利坚和苏联,经过多次扩招,大学数量也在全球排名靠前。

比起英国,法国的精英教育,在质量上是无法相比的,1964年全球总新生人数约300~400万,美国占1\/3,苏联占1\/5,阿根廷和日本占1\/10。

全阿根廷开始全面普及6年义务教育,并颁布法律,7岁适龄儿童不上学,警察厅将把父母抓起来关上15天,雇佣12岁以下童工将严重违法,但法律并不禁止家庭童工和12-16岁的童工,也就是说哪怕打工也必须上完小学。

经济发达地区如四省一市,已经开始普及9年义务教育,取消学费和教材费,新移民工作移民的小孩也开始普及9年义务教育,也是属于强制性要求。

教育的普及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农业省的教育,土地改革,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已经为经济和教育的起飞打下深厚的基础。

集体农庄建设,建设兵团,农业耕作技术,农业合作社管理以及农业机械化,直接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落后农业省靠发展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大学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引进新技术,除了各地的农业科技中心就是靠大学。

农业用地有效使用面积提高,同时废除了休耕轮作制度,逐步过渡到集约化耕作。

阿根廷粮食产量1964年达到7200万吨,比1963年增加600万吨,仅次于新华夏,美利坚,苏联和印度,在全球排名第5,而且增长潜力巨大,机械化水平与美利坚还有巨大的差距。

潘帕斯草原主产区采用集约化耕作后,单产效率较传统休耕制提升2倍以上,化肥使用量飙升。

雷里奥斯省水稻产量超过拉潘帕省,成为阿根廷最大的水稻种植省,发展两熟到三熟水稻,通过引进菲律宾,越南,孟加拉优质稻种,本土化培育效果显着。

比起处于半半干旱地带,水资源紧缺的拉潘帕省,降水丰富,土质适合,雨热同期的雷里奥斯省更适合种植高产水稻。

现在阿根廷国内有超过1600万人以大米作为主食,特别是工业城市需求巨大,能够很好的满足快速制作的需要,价格也比面条低不少,家里就能制作。

早稻9月播种,1月收获,晚稻2月播种,6月收,全年轮作,部分低地试验三季稻利用温室育苗。

受国际水稻研究所推动,拉潘帕省农业部引入菲律宾IR8奇迹稻等短周期高产品种,缩短生长期至120天,并推广到雷里奥斯省。

阿根廷农业部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合作项目,引入耐涝、抗稻瘟病的南洋品种和孟加拉,弥补本地传统稻种抗逆性不足,口感一般的缺陷。

雷里奥斯全省60%稻田实现机械化插秧和收割,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布兰卡市引入日本久保田水稻收割机技术,研发出本土的水稻收割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农业合作社引入德国农机管理标准,形成“农场-加工厂-科研中心“的六边形经济区。

安第斯山脉水利网全面升级,灌溉系统让西部山区成为重要的水果,粮食,经济作物,特别是烟草生产基地。

投资安第斯东麓灌溉网建成后,西部省区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从60%提升至120%,哪怕再多的新移民也有足够的饭吃。

阿根廷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对于转基因大豆,新农药,新化肥的研发也越来越多。

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让去年阿根廷的主粮产出足够养活2.6亿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很多人可以不用辛苦工作,工人生活水平得以改善,面包价格大幅度下降。

养小孩也变得便宜不管是奶粉还是医疗教育的支出都大幅度降低,而且小孩七八岁以后就是小劳动力。

不少有才华且家境比较好的年轻人,进入文学,电影领域。

……

有了圣赫塞,统一民族党,科恩内阁,阿根廷人民,才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领袖,紧密的团结起来。

以前的阿根廷是一个混乱的国家,各种势力,鱼龙混杂,没有凝聚力,就算强行协调起来,也得要消耗很大的国力才能发展起来。

如今有了强大的领导核心,不仅市场开始逐渐融合统一,工业发展也变得飞快起来,人口增加后,教育发展起来,人才大量喷涌而出,很多工业部门开始了自己的进化之路。

去年阿根廷专利申请量已经有西德2成规模,原创技术发展越来越多。

1965年全阿根廷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正式公布,将投资带动3578亿比索,约合44亿美金,启动大大小小905个建设项目。

阿根廷国家核电公司负责建设30万千瓦机组的布兰卡重水堆核电站,终于在1965年1月份完成并网发电,为布兰科市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电力。

内乌肯核电站进展缓慢,阿根廷自主研究的压水堆技术问题多多,但第五研究所有信心在1968年前完成建设。

苏联核电技术的引入至关重要,远比加拿大技术和联邦德国技术完善,阿根廷核电民用化持续加快,勋宗的大礼包也快到了。

其他核电站项目其中包括拉潘帕新的3座重水堆,科尔多瓦省3座重水堆,门多萨省2座重水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3座重水堆建设,可通过铀-238生成钚-239,钚材料生产,主要服务于军事核技术,核潜艇动力堆研发,动力系统验证,潘帕斯之火项目,积累的技术为后续民用核电站国产化提供支撑。

每座重水堆年产能15-20公斤,11座堆年产钚量达200公斤,包括原先的2座重水堆,可制造30枚核弹头\/年。

拉潘帕省、布省重水堆同步开展铀-钍混合燃料实验,为民用核电站积累新型燃料循环数据。

利用苏联犹大裔科学家受迫害的契机,阿根廷通过维也纳地下通道转移427名技术人员,包括导弹空气动力学专家列昂尼德·阿布拉莫夫,化名胡安·佩雷斯,主导了潘帕斯之火计划远程导弹研发。

第聂伯罗核研究所的钚弹小型化技术,使阿根廷核弹头重量从4.2吨压缩至1.1吨,适配中程导弹探戈—3。

第聂伯罗核研究所技术团队,由胡安·阿布拉莫夫主导,将核弹头重量从4.2吨压缩至1.1吨,适配“探戈-3”中程导弹。

同步引入乌拉尔机械厂重水堆压力容器铸造技术,使堆芯寿命从5年延长至8年。

恩科电气公司获得美国通用电气重水堆冷却系统,让阿根廷重水堆技术不断优化。

阿根廷完全可能在10年内实现核武器实战化与核电商业化并行突破。

经过多年建设,拉潘帕省建设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实现工业区与港口24小时直达,加快了经济发展,扩建布兰卡港至20万吨级泊位,布兰卡港口吞吐量将很快达到9000万吨。

布兰卡-圣罗莎复线铁路贯通,沿海重载铁路建设都加速了拉潘帕省的整合发展。

乔伊克县聚焦农机制造,通过维也纳的猎鹰局,收购德国克拉斯农机联合收割机图纸,建设成阿根廷联合拖拉机公司,媲美科恩重工和菲利普工业的技术,目前年产拖拉机1.2万台,配套全国牧场机械化需求。

布兰卡市西部发展石油化工,依托港口炼油能力形成乙烯-塑料产业链。

科恩内阁仿效西德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框架,弱化议会制,两院的权力被削弱很多,强化联邦政府直属的国家工业计划委员会,建立了由理工科专家主导战略产业规划。

阿根廷国家卡车厂获得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全套汽车产线,仿制GAZ-53卡车,并与新科恩重工的卡车厂进行新的竞争。

阿根廷国运也随着人口数量的暴增而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才聚集起来,很多新行业也开始兴盛起来。

原先阿根廷人口不到两千万,15年时间不到就增长三倍多,汇聚成一股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

阿根廷的生育率从4.5增长到6.8,让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加上每年40-50万人的新移民,去年总人口接近6200万,不少省份人口密度增长的很快。

整个60年代,拉美地区人口都在高速增长,多伦比亚的总和生育率比阿根廷还高,达到7.5,巴西也有7.2,奥格兰也是推动到6.6,智利也有6.5,其余国家的生育率也远远高于原先的时代。

人口基数扩大提升优秀人才比例,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激增直接扩大内需市场,推动消费和投资规模扩张。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市场网络,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本土的公司发展的更快了。

阿根廷工人基本损失了必隆时代取得的所有利益,新移民的大量涌入让廉价劳动力不再稀缺,新工业城市的崛起分散了工人们的,工会规模缩小了十倍不止,社会保障制度的横空出世也保证了工人的基本利益。

阿根廷这几年吸引了不少南欧,如意大利卡拉布里亚、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还有中东黎巴嫩基督移民填补了技工缺口,这些人符合阿根廷价值观,而且不容易组织罢工。

科恩内阁解散全国总工会等一批工会组织,设立工人生产联盟,成员需通过技术资格认证来增加工资。

罢工规模越来越小,禁止被列入国家刑法规定,通货膨胀几乎停滞,越来越多的工人生活变得富裕,不再是无杉汉,很多年轻人组建家庭后,变得越来越保守。

国营媒体塑造新工人典范,搭配保守家庭价值观和新消费主义,越来越多的工人不仅能够购买国产的电视机、冰箱等消费品,还能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更好的住宅。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人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家庭更加稳定。

工厂规模也越变越大,而且更加正规和现代化,很多新工厂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

阿根廷去年的中专以上的理工科人才年产量达16万,其中一半定向输送至汽车、石化、核工业。

阿根廷工业部门更加齐全,在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领域取得显着进步。

基本工资水准推出后,压低工资成为工厂的违法行为,工人待遇变得越来越好。

……

随着越来越多的巴西侨民身份转变为阿根廷本土居民,加快了他们的阿根廷化进程。

但强制同化政策催生了地下移民社群,只是随着待遇的提高,国民化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开始正常生活。

入籍的巴西裔,不少都开始准备生二胎,特别是城市居住的,减少所得税压力,这能获得一定补助,而且减少工资个人所得税。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阿根廷的经济由虚转实,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1965年2月6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警方查获并摧毁的「巴西文化之家」地下组织中,成员通过加密电台播放葡萄牙语课程,并秘密发行《南十字星报》宣扬多元文化主义。

据猎鹰局情报分析处估计,此类秘密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数量超过了120个,他们在暗地里抗议内阁的激进同化政策,好在规模已经缩减了一半以上,去年这种组织的数字超过300个。

去掉了非法移民和难民的标签后,越来越多的新移民融入阿根廷,很多葡萄牙语词汇丰富了阿根廷的本土语言,除了亚洲和非洲人,其他白人裔,混血裔的语言考核难度只需要达到日常听说的b级水准,一般就能通过入籍考核,更高的A级水准需要定期前往语言学校才可以达到。

为了吸引新移民,阿根廷文官考试语言难度系数提高五成以上,并放开第一代新移民考试范围,年龄30岁以下的新移民只要证明自己具备高中以上的知识文化水平,西班牙语言考试达到A级以上就能考文官,尽管对于文官任职有限制,如市长以上的任命必须为二代移民,高官以上是三代移民,但确实稳定了不少人,新移民有资格加入统一爱国阵线,为代表的移民团体发声。

而一切问题的根源来源于经济问题,能吃饱饭,能存的到钱,未来信心看好的情况下,大部分底层人根本不愿意反抗,特别是民风慵懒的拉美地区。

只有野心家如圣赫塞和他策动的奥格,才有资格干的起武装反抗军政府这一套,因为军政府不仅打算要杀他的人,要他的钱,还要他的命,活不下去了,才真正反抗。

阿根廷平等移民法案实施后,解决了移民家人的问题,让不太懂西班牙语的家人也可以顺利通过移民审核。

新住房法案解决了大部分新移民的住宅问题,原来在压力下修的空城鬼城有了人气,银行能收回贷款,开发商能有钱续命,各地市政厅也开心有了这么多人口。

鬼城空城是布兰卡市出去的人才们的杰作,但事实证明不是有哪个城市都能成长成布兰卡,很多科恩系区长,市长,高官本来是不怎么听劝的,哪怕明面上听劝暗地里也会搞,开发土地修楼就是拉动经济的好方式,比起修工业区,发展工厂,显然更简单,也更容易出成绩。

全国有142个鬼城新城转型移民社区,同时形成工作-居住配套模式,住宅区10公里半径内修建适合本地发展的工业区,并发展公共交通设施,银行开发贷款回收率从19%提升至67%。

阿根廷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且房价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过度泡沫化的情况。

但现实确实如此,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足够的工作岗位根本无法吸引到足够的人口,也开始更服从统一民族党的各种政策,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历史经验大修大建。

广域市合并后,很多城市的面积和规模都扩大了,但是短期内很难发展经济,有的市长不愿意扩大经济发展,搞本地的农业工业,更多的就是在市区修房子,只是很多市根本没那么多人,有的省的人口就和后世新华夏一个县差不多,再发展也没人。

人才法案同时规定五成移民限额用于引进各种稀缺技能人才,提高了阿根廷移民门槛,并逐步弱化种族配额,对黑人普通移民仍然设立限制,对于技术人才放宽了很多,国家安全审查变得更加严格,特别是各种犯罪问题的审查。

对于优质研究人员,科学家会予以发放就业和生活补贴。

科恩内阁推动工业化发展进入关键期,汽车制造与石油化工领域急需德国机械师、法国化学家。

《技术移民优先法案》规定,持欧洲工程类文凭者可直接获得居留权,且免缴技能认证费,同时享受3年免税政策。

欧洲技术人才虽享受税收减免,但其工作合同需包含「技术转让条款」。

尽管科恩内阁废除《移民限制法》,但实际操作中仍遵循白人优先原则。

1965年2月布兰卡市移民局内部备忘录显示,尼格裔申请者需额外提交无传染病医学证明与雇主担保函,而欧洲裔移民仅需护照复印件。

华裔,墨西哥裔,印度裔技术人才等需要同时提供技能证书或者一定的资产,如果拥有高中毕业证书可加速入籍,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造假的新移民增加,但移民局审核并不严格。

如德国工程师汉斯·穆勒入职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时,须带教2名阿根廷籍学徒,否则将取消免税政策,带教学徒可获得阿根廷的工资补贴。

邻国奥格兰经济发展有所恢复,只是随着巴西资本大量迁移到雷里奥斯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圣菲省,很多奥格兰年轻人也选择成为国际劳工。

奥格兰准备建立通往阿根廷的铁路,海运专线,阿根廷则为奥格兰大量输送廉价粮食和工业品,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奥格兰,在阿根廷的帮助下,开始了新的经济改革。

1965年1月《阿根廷-奥格兰经济互补协议》出台,奥格兰汽车产业工人可通过跨境工作许可免签入境。

过去1年,阿根廷新注册外资项目516个,总金额达28.9亿美金,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规模占比最高,矿产开采,勘探排名第二,农业排名第三,显示外资对阿根廷市场的信心增加,也反映出科恩内阁在吸引外资方面政策的有效性。

凭借低成本劳动力吸引西门子、陶氏化学,飞利浦等国际企业,推动经济发展。

??上一章铁轨宽度写错了,已更改。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女配修仙,但是无限读档 他捷足先登 乡下来的真千金,竟是封建老祖宗 被冷落三年,离婚另嫁他却哭红眼 好一个乖乖女 瞒着前夫,我二嫁京圈太子爷! 藏起孕肚后,京圈大佬们红眼下跪 错位宠爱!我哥居然是京圈太子爷 不要乱捡傻子回家 倾城王妃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