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奥格兰、乌拉圭、玻利维亚将比索纳入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阿根廷的工业品。
阿根廷的外汇储备有3成是黄金,阿根廷央行的国库里已经存800多吨黄金,用于支撑比索币值,其他才是美金,英镑,法郎和马克等强势货币。
阿根廷最近两年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大幅度增长,有时候还低于前几年,主要原因是大量消耗外汇用于购买各种技术和工业设备,还有偿还第一届科恩内阁的国际贷款,国家债务等,随着大规模投资国内教育和自主研发技术,未来几年阿根廷的技术进口会快速下降,购买的很多技术储备已经越来越少,投资于研发才是正道。
阿根廷国债规模从最高时期的57亿美金降低到22亿美金,如今基本上在20亿美金上下浮动,偶尔超过30亿美金。
巴统禁令对阿根廷工业化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主要集中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让阿根廷的工业发展仍然受到很多限制,不过阿根廷正在努力实现创新。
如阿根廷的农机仿制虽不完美,但避免了像巴西那样完全依赖美利坚,亲欧策略帮助阿根廷规避了最严苛的禁运。
科恩内阁通过自主创新、苏联援助、欧洲,加拿大第三方渠道等方式部分突破封锁,军工、核技术、航天领域正在实现逆袭。
磷肥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成以上,氮肥国产化率也达到8成以上,尿素生产已经国产化,钾肥利用加拿大技术,产能迅速增加,在化肥领域,通过自主创新,阿根廷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国,出口规模也在增加。
阿根廷前几年进口的菲亚特大马力拖拉机,实际使用了康明斯发动机技术,但通过意大利组装后绕过禁运。
阿根廷已经实现了大马力拖拉机的国产化技术,成功研制出潘帕斯-10农用柴油机,技术来源是布兰卡柴油机厂逆向苏联坦克柴油机和苏联重型拖拉机发动机成功,实现了阿根廷大马力柴油机的突破,苏联的哈尔科夫t-150K技术。
圣菲农机厂曾仿制美利坚约翰迪尔收割机,但因缺乏精密液压系统,故障率较高,如今也通过引进日本技术实现国产化。
中情局曾监控阿根廷几个大型农机厂的研发项目,但未采取直接破坏行动,不过就算采取破坏行动也会遭遇很大问题,因为猎鹰局也盯着美利坚的很多情报特工,必要时会采取措施。
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在阿根廷的美利坚,苏联情报人员并不敢做出太多出格的事情。
阿根廷从日本小松进口的水稻收割机,实际含有美利坚数控模块,但通过新加坡中转规避审查,如今与日本合作生产的水稻收割机在雷里奥斯省大规模运用。
阿根廷通过《阿根廷科技创新法案》,推动五年工业技术自立计划,设立技术自立过渡基金,以部分外汇储备为担保发行专项债券,定向融资核心研发项目,同时严格监控非必要技术进口,确保有限外汇用于战略领域。
科恩内阁工业部已经确认了几个重点项目,页岩气开发进口钻井设备开发,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化肥生产设备安全国产化技术,汽车设备国产化技术,工业数码机床国产化技术,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技术,通过提升工业设备自给率,让外汇储备稳定增长。
企业研发投入可抵免三成所得税,刺激民间公司投入研发资金,这个法案从拉潘帕省试点就非常成功,目前正式全阿根廷推行。
允许阿根廷大型工业类国企保留一半利润用于技术升级。
制造业增值税率正式推行,实际税率从15降到12%,彻底替代营业税。
为了继续刺激出口,阿根廷海关将技术设备出口退税率提升到15%,农产品退税率设定为5%,
随着阿根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才涌现出来,对于阿根廷崛起具备重要作用。
布兰卡市已经出现了不少能够影响国运的人才,他们开始真正角逐全球市场。
有了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后盾,一些大型工贸集团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甚至出现了能挑战科恩财团和普拉里国际的大型公司,这正是圣赫塞想看到的,也只有科恩财团被追赶和超越,阿根廷的经济才有希望和未来。
安德佩斯·罗德领导的罗德工业财团,不仅有罗德汽车这样的明星企业,还有巴鲁特纺织服装和诺斯贝尔化工,罗德钢铁公司这样的大型公司,还参股奥托银行,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8亿美金,成为科恩财团的重要挑战者。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特莫诺玛工业集团,年产摩托车超过30万辆,是阿根廷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公司之一,联合布兰卡钢铁公司成立特莫诺玛钢铁厂,生产摩托车专用薄钢板,控股科尔多瓦橡胶公司,垄断轮胎供应,形成钢铁-橡胶-整车闭环。
依托摩托车渠道网络,联合布兰卡银行收购了布诺电气股份公司,进军家用电器领域,生产收音机、电冰箱,成为阿根廷最大的电子电气集团之一,还在巴西内战期间,低价收购圣保罗汽车配件厂,成为阿根廷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目前特莫诺玛工业的实力已经能和迪特里亚工业抗衡,是阿根廷规模最大的工业化集团之一,年产值超过1.1亿美金。
其他还有布兰卡国际集团,布兰卡工业集团,拉潘帕电气集团,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业集团,是阿根廷目前发展最好的几个国营工业集团。
像迪特里亚这样的老牌工业集团的规模扩张速度反而没那么快,而不少华裔财团,印度裔财团,北非裔财团,波斯裔财团,叙利亚裔财团,巴西裔财团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些中小型财团的营业额基本上已经超过1000万美金,表现出非常强的扩充性。
尽管这些财团中还没有出现年产值超过5000万美金的中大型联合,而且多为单一型公司,但也组成了松散的联合体,为阿根廷带来了非常强的经济活力。
阿根廷的人口体量已经超过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国,在主要工业国中仅次于美利坚,苏联,新华夏,日本。
阿根廷一直安静地猥琐发育,在大国博弈中是能不站队就不站队。
人才储备、技术积累全都有限,不过随着理工科大学扩招,情况已经快速改善。
……
阿根廷铁轨的统一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可谓是意义重大,不仅带动了百万规模工人就业,让很多新移民有了工作,还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在重装改造新火车头后,铁路速度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1435毫米轨距在速度、载重和建设成本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尽管大规模更换铁轨期间带来不少问题,但就长期来说,带来的利益非常巨大,不亚于各地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自行车。
阿根廷铁路标准统一是和铁路改造提升同步进行的,包括铁路网维修升级,特别是宽轨变标准轨的改造,只要枕木的质量没有太多问题,拆除宽轨区段道钉,工人分组同步推移钢轨,采用分段内移和动态调轨技术,采用德国克虏伯专利,做好校准工作,基本上两三天就能完成轨道改造。
国家铁路公司接收葡萄牙撤离安哥拉的铁路测绘团队,加速标准轨改造工程。
阿根廷电子工业集团收容西班牙佛朗哥迫害的加泰罗尼亚工程师,开发了阿根廷本土的工业控制系统。
阿根廷学习美利坚南方铁路的铁路轨距改造工程,更多的是在做准备工作,以及备线建设,而且阿根廷国内不少铁路轨道需要替换升级,很多铁路在必隆时代就超出了使用年限。
铁轨内移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很多铁路的钢轨已经寿命终结,到了不得不更换的时间。
对必隆时代遗留的1.2万公里老化铁路,采用分段报废重建模式,优先改造货运干线。
最麻烦的是火车头,以及各种车厢的采购,国际购买价格太贵,而且不利于本土工业发展,最终需要换掉全国5000个蒸汽火车头为内燃机,只能逐步推进。
毕竟国际进口一个火车头就是20万美金一个,而如果引进生产技术并国产化,单个火车头的价格成本可以压缩到6万美金甚至更低,而且还能从无到有打造一套内燃机研发生产体系,对工业的发展大有好处,前期投入也不用国家铁路公司全部出,新科恩重工就投了不少钱。
为了管理越来越多的工程师,特别是外籍工程师,阿根廷成立国家铁路工程院,建立完整的铁路工程师发展体系。
铁路工程院同时配合教育部管理全阿根廷范围的铁路大学、及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校。
阿根廷先后成立了阿根廷铁道学院,布兰卡铁道大学专科学校,门多萨铁道大学专科学校,圣菲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圣赫塞铁路大学专科学校5所大学。
布兰卡市,拉普拉塔市,圣马丁市等城市投资建立了16所铁路职业学校,这些学校都在教育部300所职业技术学校计划内,目前已经开始大量培养技术人员。
过去四五年时间,阿根廷本土培养了3万多名焊轨技师和信号工程师,对铁路发展意义重大,移民技工占比持续下降,加上引进的新移民铁路工程师2.2万名,基本满足阿根廷铁路改造工程需要。
阿根廷铁路改造提升工程中,大量使用了新技术,而且配套厂商都是本土竞争,有力的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在配套工业的保证下,阿根廷宽轨生产变为标准轨每公里建设仅需要2万美金不到,极致的成本控制,加上国产化,复线建设,完成全国铁路改造,总花费大概6.8亿美金,铁路网络改造完善带来的收益超过40亿美金,阿根廷钢铁工业可以持续发展。
传统橡木轨枕寿命仅8-12年,而混凝土轨枕可达50年,每公里节省优质木材32立方米,铁路改造工程促进了水泥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几个大型钢铁公司都纷纷研究更便宜更耐用的钢材。
同步主力货运路线改造,更换预应力混凝土枕木和重型钢轨,提升铁路承重能力。
布兰卡钢铁厂,拉普拉塔钢铁厂,梅达诺斯钢铁厂先后突破高锰钢轨连续铸造技术,让阿根廷钢轨寿命从8年提升至15年。
科尔多瓦机械厂专设轨枕模具车间,创造2300个岗位,这样的机械厂在全国就有8个。
布兰卡机车制造厂,布宜诺斯艾利斯机车制造厂提前投产,逐步替换老旧机车头,可使机车采购成本节省三分之二以上。
布兰卡厂采用模块化设计,机车组装周期从90天压缩至27天,而且采用多条生产线复制,产能也迅速提高。
布兰卡机车厂实现转向架、牵引变流器100%国产,带动周边形成120多家精密铸造企业集群。
目前阿根廷范围内采用国产火车头替换蒸汽火车头总数量超过300个,比起进口火车头节省了很多成本,而且速度也更快,拉的货更多了。
通过铁路标准输出,将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都纳入阿根廷技术体系,实现技术输出。
布兰卡市的阿尔塔区贝尔格拉诺镇人口发展到28万,成为布兰卡市的精密机械,机床,造船加工中心。
布兰卡市标准集装箱厂生产的火车车厢,刚好能用在标准火车轨道上,为了争夺订单,全国一下子增加了200多家集装箱生产工厂。
在巴塔哥尼亚铁路沿线新建36个工人镇,每个容纳5000人。
1964年阿根廷经济规模从1963年的432亿美金直接冲上500亿美金,达到527.35亿美金,位居南美洲第一,距离法国也只相差400多亿美金,工业产值更是一口气冲上了296亿美金,扣除外资企业利润汇出部分,实际本土工业增加值约283亿美金,而法国工业产值也才350亿美金左右,字面上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尽管这中间有很多因素,比如比索升值,超量巴西资产进入,美金贬值,国营公司重复投资,阿根廷工业化数据失真等带来的影响,但阿根廷的经济确实是搞火了。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出口的增加,让比索价值持续增加,而60年代的美金已经连续发生几次贬值,让比索的购买力持续增加,很多人工资没有上涨,购买的东西却变多了。
阿根廷经济规模快速扩大,工业化进程明显加速,3100万吨钢铁产能直接及间接带动的经济规模约为100亿美金。
1963、1964两年是阿根廷工业突飞猛进的两年,完全吃到了巴西分裂,以及巴西战争的福利包,而且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整个工业体系有了脱胎换骨的根基,沿海地区修成的工厂数量是按倍数增加的,实力大增。
受巴西军政府和奥格兰政府政治清洗影响,大量航空、石油领域工程师转移至阿根廷,阿根廷本土研发技术明显增强。
雷里奥斯省则从古巴国有化战略中获益,招募数十名甘蔗渣乙醇提炼技术的化学工程师,建立雷里奥斯乙醇柴油厂,推动雷里奥斯省生物燃料产业链建设。
从苏联获取重工业技术转让,同时引进美国农业机械化设备。
在工业快速崛起的同时,阿根廷的农业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巴拉那河正在实现梯级开发,灌溉面积达1000万公顷,目前规划7级枢纽,总库容将很快提升至580亿m3,建立查科运河系统总长1400km,覆盖查科平原西部,伊比拉-雷蒂罗枢纽,坝高98米,装机容量420mw,圣佩德罗反调节枢纽,保障下游灌溉水位稳定,潘帕斯北水南调,年调水82亿立方米至拉潘帕省南部的干旱区。
查科三省目前新建35个灌溉移民镇,总安置人口170万,其中三分之一是新移民,其余则是阿根廷的本土居民。
新建移民社区通过铁路连通工业区,人口入驻率不断提升。
大量工业项目的投产,外资工厂的设立,让阿根廷工业的根基开始更加饱满,拉潘帕省维持了工业第一省的地位,工业产值超过90亿美金,布兰卡市就有80亿美金工业产值。
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紧随其后工业产值超过60亿美金,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则达到了40亿美金,科尔多瓦省,圣菲省,雷里奥斯省,萨尔塔省,门多萨省紧随其后。
很多人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现在阿根廷物质产出增加,加上教育发展,人才辈出,已经隐约控制了南美洲的大部分市场,哪怕是巴西,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阿根廷的地位。
南方石油勘探招募阿尔及利亚撤离的石油地质学家300多名,让内乌肯大油田成为阿根廷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探明内乌肯盆地页岩油储量达270亿桶。
内乌肯石油公司依靠石油迅速崛起,是新成立的内格罗河省的第一大公司,重新分拆内乌肯省主要是经济发展上的考虑,原先扩充到15万平方公里的内乌肯省是个缝合怪,无法带动整个省发展,不得不重新调整分拆,如今两个弱省合并,终于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经济也开始稳步发展起来了。
国家石油公司获得西班牙石油精炼公司的催化裂化技术,专利费豁免和分成模式,降低了国产化成本。
奥格兰共和国也越来越依附于阿根廷,这个拥有近3000万人口,领土面积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几乎拿到了整个巴西最精华的地方,发展潜力巨大,加上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在5年内的市场已经不成问题。
阿根廷目前已经开始主导形成1.3亿人口共同市场,相当于西欧共同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支撑一个与法国同样的工业国完全不成问题。
在门多萨省,阿根廷国家化肥公司门多萨分公司,门多萨化肥厂正在进行安第斯山脉磷矿开发,可推动潘帕斯农业革命,但需要配套水利工程。
内乌肯水坝,内格罗河上流区域枢纽工程也即将完工,到那时候,拉潘帕省和新内格罗河省的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大的新突破,甚至有可能达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水平。
潘帕斯工业区目前可以年加工牛皮1800万张,形成汽车座椅全产业链,推动了阿根廷汽车工业发展。
在布兰卡市建成南美首个汽车风洞实验室,汽车设计开始进化。
菲利普汽车后来居上,超过本土的迪特利亚汽车,罗德汽车、汉斯格拉顿汽车,巴鲁特汽车公司,销售也达到3.5万辆,成为与圣马丁汽车,雷顿汽车相比的阿根廷汽车工业三雄,三大汽车厂总产量超过30万辆。
阿根廷汽车工业即将迎来爆发期,是存活还是死亡,一切未知。
整个阿根廷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48万辆,在全球可以排名第9,出口汽车10万辆,国内市场正在继续扩大。
虽然大部分生产的汽车与外国汽车比起来质量有差距,但已经变得越来越可靠。
1964年美利坚汽车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年产800万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利坚汽车在全球占比超4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德国300万辆,大众甲壳虫热销、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崛起,是欧洲市场核心,其中雷顿汽车主导的奥迪汽车年产量超过20万,是德国汽车工业的一匹黑马。
英国200万辆,英国汽车公司(bmc)、捷豹、路虎等销量不错,法国180万辆,雷诺、雪铁龙、标致主导本土及欧洲市场。
日本120万辆,丰田、日产等开始扩大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意大利100万辆,菲亚特为主,苏联80万辆,加拿大50万辆。
随着阿根廷合资汽车的投产,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不少小型汽车公司已经开始面临竞争压力。
这18家外国合资汽车公司如果全部投产,阿根廷汽车产量将超过80万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大国,可以和苏联相比。
菲利普汽车招募了菲亚特都灵工厂流失的变速箱工程师,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变速箱实验室,成为阿根廷首家拥有自主研发设计变速箱的汽车公司。
雷奥·拉尔夫领导的圣马丁汽车,目前年产汽车8.6万辆,为圣马丁联合飞机提供了不少资金。
雷顿汽车的汽车设计有所进步,安迪·来福恩确实是个人才,让雷顿汽车转型成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公司,不过去年增长并不怎么明显,特别是菲亚特600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总产量维持在了16万辆。
菲利普卡车的质量也非常好,在国内仅次于雷沃卡车。
(本章完)